天天看點

丞相命堅守,少年君王讓五路大軍強勢出擊,五國聯軍不敵黃須小兒

丞相命堅守,少年君王讓五路大軍強勢出擊,五國聯軍不敵黃須小兒

秦孝文王親政三個月便溘然長逝,秦始皇父親秦莊襄王臨危受命,在位僅兩年,公元前246年,也暴病而亡。形勢把一個年僅13歲的少年秦始皇推上了曆史前台。楚國春申君欺負秦始皇年幼,糾集五國軍隊攻秦。丞相呂不韋重病,形勢危急,少年君王秦始皇如何退五路大軍?

丞相命堅守,少年君王讓五路大軍強勢出擊,五國聯軍不敵黃須小兒

何必怕區區五國聯軍

秦始皇即位時年僅13歲,一個13歲的少年正是天真浪漫,受父母保護,學習各種知識的黃金年代。懵懂天真的少年,怎麼能承擔起國事的重擔?秦始皇繼位後,尊母親趙姬為太後,拜太傅呂不韋為仲父,國家大事主要由趙太後和呂不韋共同掌管着,秦始皇從旁學習。

秦國兩三年内連喪兩位英主,楚國春申君見小秦王幼小,認為秦國國内一定政局不穩,人心浮動,這是攻打秦國削弱行情的最佳時機。春申君遊說趙、韓、魏、燕、楚五國組成了一支伐秦聯軍,号稱20萬人馬,由春申君為帥,浩浩蕩蕩,氣勢洶洶的一路殺向秦國函谷關。

消息很快傳到秦國都城,不巧的是秦始皇的老師、秦國的實際抉擇者呂不韋丞相偏偏一病不起,秦始皇隻好到相府探病問候,順便向丞相詢問退兵之計。

呂不韋聽完秦始皇的彙報,思索片刻。“命蒙骜帶領10萬精兵死守函谷關,五國聯軍隻是臨時組合,貌合神離,各有打算,戰鬥力不會太強。聯軍勞師遠征堅持不了多久,不出半年他們一定會自動退兵,不須太在乎他們。”

丞相命堅守,少年君王讓五路大軍強勢出擊,五國聯軍不敵黃須小兒

五國軍隊殺氣騰騰

小秦始皇告别仲父呂不韋,心中若有所思:“新官上任三把火。我剛即位,敵人欺負我幼小,必然驕縱,我何不趁此機會教訓他們一番,立我國威。”

秦始皇移駕回宮,馬上召集在京的大小文武百官議事。大臣們陸續到來,小秦王一人穩坐殿中,始終未見呂不韋丞相,大家都不知小秦始皇的葫蘆裡賣的什麼藥。

“諸位愛卿,現在趙楚五國聯軍已兵臨函谷關,形勢危急,大家有何退兵良策?”

“臣已奉丞相之命,選70萬精兵據守函谷關,大王不必憂慮。”大将蒙骜回答道。

“寡人素知将軍忠勇,非常感謝。但那五國此時來攻打我們,顯然是欺負我年幼,我認為我們應該出其不意,果斷出擊,而不是一味死守,否則後患無窮。”

丞相命堅守,少年君王讓五路大軍強勢出擊,五國聯軍不敵黃須小兒

呂不韋和趙姬是當時秦國的實際抉擇者

大小官員萬萬沒想到,小秦王居然推翻了丞相的指令,敢去正面碰五國聯軍。大臣們為小秦王的勇氣和膽量折服,但也滿含擔憂,擔心小秦王嘴上無毛,辦事不牢。

小秦王看出了大家的擔憂。“蒙骜将軍,五國聯軍有多少兵馬?”

“回陛下,聯軍大約有20萬左右的兵馬。”

“蒙骜、王翦、桓齮、李信、内史騰聽令!寡人指令你們立即各率領5萬精兵,東出函谷關,各自迎戰一國,許勝不許敗。”

一次派出20萬兵馬,這可是秦國曆史上第一次;一次派出5員名将同時出戰,更是聞所未聞。殿上所有人都狐疑不已,懷疑自己是否聽錯了。

一邊是丞相的指令,一邊是大王的指令,衆将十分為難。“大王決定的事兒,丞相知道嗎?”

丞相命堅守,少年君王讓五路大軍強勢出擊,五國聯軍不敵黃須小兒

衆将聽令而行,不必再勞累丞相。

小秦始皇異乎尋常的冷靜:“丞相尚在病中,何必再讓他勞神費心,衆将就按照寡人的指令去辦吧!”

一邊是丞相,一邊是當今秦王。縣官不如現管,秦王畢竟是秦王,誰都得罪不起。5位大将隻好一邊将信将疑領命準備出征,一邊派人向丞相報告情況。

秦王史無前例地派出五員猛将,派出25萬虎狼之師的消息,很快傳到五國聯軍的統帥春申君的耳朵裡。“消息絕對屬實,請公子早做準備。”探子是春申君的親信。

春申君十分明白5國聯軍的實力和軟肋,雖然号稱年均20萬,實際隻有十幾萬,戰鬥力根本沒有秦軍強。況且秦軍是以逸待勞,聯軍是勞師遠征。

丞相命堅守,少年君王讓五路大軍強勢出擊,五國聯軍不敵黃須小兒

秦國的虎狼之師,強勢出擊

春申君,權衡再三,決定三十六計,走為上計。他率領楚國軍隊趁着黑夜撤軍而去,因為他擔憂被秦軍抄了後路。餘下四國軍隊一見形勢不妙,也灰溜溜地退回各國去了。

秦軍不戰而大勝的消息傳到秦國都城,病中的呂不韋對自己的這位學生感到驕傲,百官也見識了小秦王的威力,開始對這位年幼的小秦王刮目相看。

真是有志何須年高!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