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3日-15日,36氪WISE2021新經濟之王峰會在上海舉行,今年我們以「硬核時代」為主題。“硬核”是當下時代和大環境帶給中國新經濟企業的挑戰和機遇,一方面要求企業關注技術創新,找到自身“硬核”壁壘;另一方面要求企業回饋社會,展現更多“硬核”責任與擔當。在從商業模式創新的“應用時代”邁向技術創新的“硬核時代”之際,我們與上百家硬核企業彙聚一堂,聚焦宏觀政策、智能制造、半導體、新能源、新消費等熱門賽道,全方位探讨各領域如何建構以創新驅動的硬核競争力。
英特爾中國區董事長王銳以“堅持硬核創新 驅動數字經濟”為主題,分享了英特爾在半導體領域的創新、思考和實踐。在王銳看來,英特爾數十年來的“硬核”之處不僅在于能将制程控制在納米級,設計聚焦在極其微觀、複雜的半導體方寸之間,還能展開超大規模的制造和産業鍊的建設,滿足全球對半導體技術的需求,激發數字世界的無限可能。
面向半導體支撐的數字化未來,英特爾将依托“無所不在的計算、無處不在的連接配接、從雲到邊緣的基礎設施、人工智能”這四大超級技術力量,進一步推動全行業的創新突破與數字化變革。
以下是王銳的演講實錄,經36氪整理編輯:
大家好!我是英特爾中國區董事長王銳,非常高興參加36氪WISE2021新經濟之王大會。今天借這個機會為大家分享一下我們對“堅持硬核創新,驅動數字經濟”的思考和實踐。
非常遺憾,我沒能來到上海現場參會。倒不是擔心上海,而是擔心來了上海,在我的行程碼上有一顆小星星能不能再回到北京,回到北京又有多少重要的會議會被拒之門外。由此可見,我們人類的生活工作方方面面都因為疫情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可以說,數字化的深度、廣度、速度因為疫情大大加速,改變了數字經濟的格局。

王銳丨英特爾公司進階副總裁、英特爾中國區董事長
在全新的數字世界裡,半導體真真正正是推動萬物數字化的支撐性技術,是數字世界的基石。各行各業,各種裝置,都離不開半導體技術。
我們也看到,世界對半導體的需求出現前所未有的增長,而這個勢頭還在延續。在這其中,中國是全球規模最大、增速最快的內建電路市場。今年前三季度,中國晶片産量增長43.1%,進口增長23.7%。這是非常大的機遇,也是非常大的挑戰。晶片短缺依然是我們面臨的挑戰之一,是以我們必須要齊心協力、共同應對。
講到晶片,我相信大家都認知這真真正正的是一個硬核技術。既然今天我們的主題是“硬核”,我想借這個機會跟大家聊一聊名副其實的硬核公司。
作為半導體行業的領軍者,在摩爾定律的啟迪下,英特爾數十年如一日,一步一個腳印,創新持之以恒。大家可以看到,從1968年創立以來,英特爾在持續進行創新。這種硬核創新,展現在英特爾工程師将制程控制在納米級,設計聚焦在極其微觀、複雜的半導體方寸之間。
與此同時,英特爾又能展開超大規模的制造和産業鍊的建設,滿足全球對半導體技術的需求,激發數字世界的無限可能。這種同時聚焦微觀與宏觀的挑戰,充分顯示了整個半導體行業的硬核精神,它就是摩爾定律。
我們從自然界最普通的原料沙子開始,制造出世界上最精密的産品——晶片。一枚晶片的制造要用到極為複雜的工藝,在世界上最潔淨的晶片工廠中通過光刻、電鍍、抛光、檢測等數百道工序以後,再進行切割、封裝、測試等過程,才能将金色的沙粒變成含有數十個億半導體的處理器。
今年是全球首款商用微處理器——英特爾4004問世50周年,它奠定了現代微處理器計算的基礎。早在1971年,英特爾改變世界的4004晶片隻有2300個半導體,今年我們推出的第12代英特酷睿處理器,半導體是數十億個,這是大于5000倍的性能提升。
半導體越做越小,我們的制造規模越來越大。為了應對日益增長的半導體需求,我們不斷投入并在全球進行布局,保障穩定的供應鍊。英特爾的制造網絡遍布美洲、歐洲、亞洲,中國是其中的重要一環。
英特爾成都工廠是英特爾在全球最大的晶片封裝測試基地和晶片預處理及高端測試中心之一。英特爾全球一半以上的移動處理器和70%以上的晶片半成品,都是産自英特爾成都。這就是說全世界50%以上的移動PC都是成都制造的。
我們全球制造布局不僅服務自身,也緻力于為整個産業和世界做出更大的貢獻。
數字化時代,我們有四大超級技術力量,它們就是無所不在的計算、無處不在的連接配接、從雲到邊緣的基礎設施和人工智能。它們正在促進千行百業的創新和突破,更深入地推動數字化變革。
面向由半導體支撐的數字化未來,英特爾聚焦于領先的産品、開放的平台、大規模的制造,通過這個三方面不斷強化自己的優勢,拓展我們的綜合實力,驅動産業進一步的發展和持續的增長。
我們的業務真的是源于沙子,而在此之上所有的價值都是由我們的員工創造的。是以,世界級的人才也是英特爾最寶貴的資源。我們在全球有超過11萬6千名員工,分布在53個國家,在這其中技術人員的比例達到89%,而軟體工程師就有一萬五千多名。
除了人才,我們對研發的持續投入也保障了不斷創新成為可能,僅在2020年英特爾的研發投入就達到136億美元。與此同時,我們不斷收獲創新的成果,在全球擁有大約七萬項的專利。
我們以格魯夫式文化,強調執行力并激勵大家去實作更大的創新。我們相信:源于沙礫,成就在人。
彙聚每一位員工的力量,我們不斷拓展産品和服務組合,提供端到端解決方案,更好滿足數字世界的需求。我們不斷強化執行力,在我們參與的每一個領域,夯實創新領先的地位,提供更好的産品與服務,為産業夥伴提供更大的幫助和支援。
英特爾CEO 帕特·基辛格上任以來,英特爾就如同以短跑的速度跑馬拉松,更加開放,更加快速,并且持續創新。英特爾将一如既往挖掘元素周期表中的無限可能,持續釋放矽的神奇力量,開啟“硬核時代”的新篇章。接下來我為大家做更加詳細的介紹:
3月,我們宣布了IDM2.0戰略。這個戰略由三部分組成:首先,利用英特爾全球化的内部工廠網絡,為客戶服務;二是擴大采用第三方代工,保證最佳的供貨;三是英特爾代工服務于全球市場。
依托于英特爾領先的封裝與制程技術,以及世界級IP知識産權的組合,IDM2.0戰略是英特爾的獨特優勢。我們會利用IDM2.0設計出最好的産品,同時用最好的方式進行生産、制造,進而更好地滿足全球不斷增長的需求。
7月,我們公布了英特爾有史以來最詳細的制程工藝和封裝技術路線圖,確定到2025年制程性能再度領先業界。其中,Intel 20A将憑借RibbonFET和PowerVia兩大突破性的技術,開啟半導體埃米時代。
8月,在英特爾架構日上釋出了重大技術架構的改變和創新,面向CPU、GPU、IPU各種架構,搭建oneAPI,驅動資料中心、邊緣和用戶端進入下一個計算時代。這進一步增強了我們軟硬協同的實力,通過XPU+oneAPI,推動異構計算,更好地應對數字世界的計算挑戰。
10月,在英特爾On技術創新峰會上,我們歸根溯源重新擁抱廣大開發者,強調對開發者社群的承諾,以及英特爾橫跨軟體、硬體的開發者至上的理念,面向開發者推出了全新的工具、技術和産品。這是我們建立開放生态的一個重要展現,秉承“水利萬物而不争”的生态哲學,我們将不斷地擴大産業生态的深度和廣度,加速數字化程序。
此外,作為一家引領科技創新的公司,英特爾将科技向善的責任觀融入公司的戰略和營運,滲透到員工的行為和堅守中,共同應對人類面對的重大挑戰。
我們也将可持續發展的承諾,貫穿于生産營運的每一個環節,積極支援中國“碳達峰、碳中和”。今年與20年前相比,我們每生産一顆晶片所排放的二氧化碳降低了80%;同時,大力推動綠色計算,開發高能效的産品,支援綠色資料中心、5G基站的建設;我們正朝着“100%使用可再生能源,水資源全部有效利用” 等2030目标邁進。
作為奧運會全球TOP合作夥伴,英特爾正在利用AI、5G、VR、無人機等創新技術,為全球的運動員、參賽者、從業人員帶來全新的體驗和非比尋常的智慧奧運。兩個月後将迎來2022年北京冬奧會,我們正在通過更多的方式助力實作智慧奧運,弘揚奧運精神。
英特爾所緻力于成就的,正是:創造改變世界的科技,造福地球上每一個人。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