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冒頓單于帶領匈奴崛起後,包圍皇帝劉邦後,為何衰落?漢朝太強大

導語:冒頓單于帶領匈奴崛起後,包圍皇帝劉邦後,為何衰落?漢朝強大,遊牧狩獵經濟脆弱

匈奴是我國突然崛起的北方遊牧民族,對我國中原政權和我國曆史都産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那麼匈奴是如何崛起而強大的呢?我們先簡略了解一下匈奴崛起後與漢王朝相愛相殺的興衰史。

匈奴崛起于冒頓單于時期,匈奴騎兵東破東胡王,西敗月氏國,北并丁零等五個部落小國,匈奴一統北部高原地區,使的諸引弓之民為一家,匈奴俨然成為一個地區性強國,國力正處于鼎盛時期;但是在漢朝方面,剛剛經曆秦末之亂,楚漢之争,經濟殘破,武力衰弱,外交諸侯國的牽制,緻使漢朝無法組織起強大的軍事力量去攻打匈奴,特别是劉邦大意輕敵,中了冒頓單于的誘降之計,被為平城,這就是曆史上有名的“白登之圍”,劉邦通過陳平獻計以和親納貢的方式才脫身而出。

冒頓單于帶領匈奴崛起後,包圍皇帝劉邦後,為何衰落?漢朝太強大

此後,呂後、漢惠帝、漢文帝、漢景帝時期,漢朝一直遵循劉邦定制與匈奴和親政策,以争取一段和平時期,來休養生息,恢複生産,壯大經濟軍事實力;但事實上,雖然漢朝對匈奴進行了歲貢、和親和通關市方式讓匈奴受益,這也并未能阻止匈奴騎兵不時南下騷擾邊境,掠奪人口和财物。

漢武帝時期,漢朝經過文景之治發展之後,經濟、政治、軍事上都具備了與匈奴對抗的實力,特别是漢朝的馬政建設非常成功,建立了強大的騎兵隊伍,擁有了遠超突襲能力,又有衛青、霍去病兩位将領橫空出世,于是漢武帝趁機發動了對匈奴大規模戰争,收複河南、河套、河西地區,甚至霍去病突襲千裡封狼居胥徹底瓦解匈奴的主力部隊,從此西漢基本解決匈奴邊患。

冒頓單于帶領匈奴崛起後,包圍皇帝劉邦後,為何衰落?漢朝太強大

漢匈戰争持續了四十多年,在漢武帝強力持續打擊下,匈奴人口與牲畜都傷亡巨大,在幕南無王庭情況下,被迫向西北遷徙,逐水草而居的遊牧民族,失去了水草豐美之地,匈奴日益衰敗。

衰敗中的匈奴為了能夠避免戰争,并且能夠從中原地區獲得糧食和生活物資,匈奴好幾代單于一直請求與漢朝恢複和親,這實際上匈奴也是為了跟漢朝求和以延續其統治,但此時,漢朝早已掌握了戰争的主動權,和親的主動權自然是漢朝說的算,從伊稚斜單于後期開始,雖然反複求情,但是漢朝方面始終沒有答應這個要求,由此可以看出漢朝廷不希望匈奴政權能夠再次強大起來。

冒頓單于帶領匈奴崛起後,包圍皇帝劉邦後,為何衰落?漢朝太強大

匈奴失去了傳統的牧地,如河南,河西,陰山,河套等水草最豐美的放牧之地,經濟陷于崩潰邊緣,與此同時,匈奴内部各方勢力為争奪單于王位使沖突更加激烈,緻使匈奴政權失去強大的整合力,也失去東山再起的機會;在日諸王率衆降漢後,西漢設立西域都護府對匈奴所控制的部分地區和西域諸國進行有效管轄,徹底切斷西域對匈奴物資補給作用,最後匈奴才徹底衰敗下去。

匈奴從強盛到衰敗有衆多原因引起的,漢朝勢力的強大,并且對匈奴展開數十年的軍事打擊是其衰敗的主要因素,但是匈奴衰敗最基本因素還是源于其内部原因,遊牧狩獵經濟受氣候影響的脆弱性,優良牧場的時期使其經濟陷入困境,西域補給被切斷,軍事政策的失敗以及為了争奪單于王位而引發的内部沖突,都是造成匈奴政權衰退的原因。

參考文獻:《史記》、《漢書》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