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劉邦統一了天下是僥幸嗎?對比一下項羽,會發現他的成功不是偶然

在中國古代有不少出身低微的皇帝,但像劉邦這樣,年輕時遊手好閑的潑皮無賴,最終竟然能開創漢朝,還是令人感到不可思議。在大多數人眼中,劉邦是一位小人,他之是以能夠擊敗西楚霸王項羽,純粹是因為他運氣好,否則他早在鴻門宴時就已經身首異處了。劉邦的運氣确實很好,但劉邦能夠打敗項羽建立漢朝,君臨天下,真的隻是憑借運氣嗎?

劉邦統一了天下是僥幸嗎?對比一下項羽,會發現他的成功不是偶然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氣運對于一個人的成功至關重要,但它卻不是全部,若是沒有足夠的能力,也受不住這份氣運。更何況僅從運氣來說,項羽也不見得比劉邦差,他出身楚國貴族,又有叔父為他留下基業,他的起點本就比劉邦高的多。若說劉邦打敗項羽僅是因為運氣好,實在有失偏頗。

項羽是西楚霸王沒錯,劉邦年少時遊手好閑也無疑,這兩人看上去高下立判,但實際上劉邦在許多領域都比項羽更加優秀。

劉邦統一了天下是僥幸嗎?對比一下項羽,會發現他的成功不是偶然

首先劉邦年輕時遊手好閑不假,他不喜歡下地勞動,然而若是以覺得他就是一位潑皮無賴便是冤枉他了。司馬遷在《史記》中記載:“仁而夫妻,喜施,意豁如也。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産作業。”世人似乎隻看到評價中的最後一句,卻将他前面的優點視而不見。通過司馬遷的記載可以看出劉邦不是一位無賴,而是一位遊俠,這兩者是存在本質差別的。劉邦雖然出身農家,但他慷慨大方,在鄉裡豪傑當中素有美名,鄙視他的大多都是本分的農民。而且劉邦年輕時還投奔過信陵君,最終成為張耳的門客,兩人還成為知己。張耳是信陵君的門客,眼界甚高,但他卻能将劉邦視為知己,足以說明劉邦是頗有能耐的。

劉邦統一了天下是僥幸嗎?對比一下項羽,會發現他的成功不是偶然

此時的項羽當然比劉邦更為耀眼,他是楚國的天才,未來的将星,但别忘了,他能夠擁有這一切,除了他自身的能力以為,更因為他的叔父是項梁。而劉邦讓人刮目相看卻完全是憑借自己的能力,即使蕭何數次提醒呂公劉邦是一位眼高手低的人,但呂公仍是執意将女兒嫁給劉邦,恐怕不是因為他覺得劉邦相貌不凡,而是因為他看出劉邦能成大事的氣概。

許多人都欽佩項羽氣吞江河的氣概,但實際上劉邦之是以能夠打敗他并建立漢朝,就是因為他赢在了氣概。在曆史劇中,項羽是一位偉大的悲情人物,劉邦則是一位奸詐無恥的小人,他最終憑借運氣以及陰險狡詐才打敗項羽。然而實際上,對于賢才來說,劉邦才是真正的知己。

劉邦統一了天下是僥幸嗎?對比一下項羽,會發現他的成功不是偶然

劉邦本人能力一般,行軍打仗、統籌排程都不是他的長處,他遇到困難說的最多的一句就是“為之奈何”。然而劉邦的優點就在于他有自知之明,他知道自己打仗不如韓信,排程不如蕭何,運籌帷幄不如張良,是以他用人不疑,将權力下放給三人。反觀項羽他因為出身楚國貴族,名氣甚大,許多賢才都慕名而來,比如韓信就曾投靠于他,可是項羽卻發掘不了韓信,将這位“軍神”拱手讓人。

除此以外,劉邦與項羽相比要慷慨的多。項羽被譽為西楚霸王,天下共主,然而他卻小氣的令人咋舌。在巨鹿之戰當中,項羽破釜沉舟,背水一戰,最終大勝秦軍。這當然是項羽最輝煌的一戰,也正是因為這一戰讓他舉世聞名,趁火打劫的劉邦則顯得小人行徑。然而在滅秦以後,項羽在封賞上的表現卻讓人大跌眼鏡。

劉邦統一了天下是僥幸嗎?對比一下項羽,會發現他的成功不是偶然

比如巨鹿之戰,有一位水兵,他身受重傷卻依舊激情澎湃,被人攙扶着鼓勵同伴們,通過他三言兩語,附近的士兵們都士氣大振,在戰場上勢如破竹。項羽得知以後專門找到這位水兵,握着他的手說道:“你是功臣,将來一定要重賞你。”然而在定都彭城開始論功行賞時,項羽卻似乎忘記了這位水兵,即使有屬下數次提起,他也隻是推三阻四。其實項羽對待這位水兵的态度正是他分封行賞的寫照,他表面上是論功行賞,實際上卻以權謀私,重用自己的心腹,而對待與自己關系疏遠的功臣他卻異常苛刻。在鑄好印以後,他卻不舍得發下去,一直放在手裡把玩,如此行為豈不讓跟着他出生入死的将士們寒心?

劉邦統一了天下是僥幸嗎?對比一下項羽,會發現他的成功不是偶然

反觀劉邦在這件事上就聰明的多,他起初封賞時與項羽一樣,重親疏遠。不過在聽到手下的抱怨以後,劉邦不僅沒有生氣,反而開始自省,他詢問張良以後立刻接受張良建議,封賞自己哪怕讨厭的功臣,進而讓屬下對他忠心耿耿。劉邦當然不是一位好人,建立漢朝以後他手下的功臣大多下場凄慘,然而他鏟除功臣集團是在自己成為皇帝以後,在打天下階段時他深知禮賢下士的重要,對屬下非常優待。

劉邦在大事上有魄力,又能屈能伸,知錯能改。劉邦起初也會屠城,《資治通鑒》中就記載:“夏,四月,沛公南攻颍川,屠之。”不過在發現屠城弊大于利以後,劉邦迅速調整戰略,實施懷柔政策,收編大量俘虜,善待子嬰,進而獲得仁義之師的美譽。然而項羽卻始終以屠城為戰略,他一共進行過六次大規模屠城,所到之處生靈塗炭,他的屬下皆以燒殺搶掠為榮耀。項羽在攻進鹹陽以後更是一把火将秦宮付之一炬,處死子嬰。項羽屠城想樹立威信,擊潰敵人的反抗意志,但他的所作所為也讓他失去了民心。

劉邦統一了天下是僥幸嗎?對比一下項羽,會發現他的成功不是偶然

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項羽在該狠辣無情的時候卻開始心慈手軟。在鴻門宴時,這位屠城無數的屠夫卻因婦人之仁放走了劉邦,錯過了誅殺劉邦最好的機會。而劉邦卻深知戰場的殘酷,項羽以劉邦家人的性命威脅他,劉邦卻絲毫不為所動,反而與項羽打趣。劉邦冷血的行為當然不值得稱贊,但他的狠辣與無情卻讓他成為一位合格的上司者。

劉邦是一位現實主義者,與項羽相比他像是一位小人,但如果抛開固有的偏見,會發現劉邦的成功不是偶然,曆史上的豪傑對他也多有贊譽,比如同是出身低微的明太祖就評價劉邦道:“惟漢高祖皇帝除嬴平項,寬仁大度,威加海内,年開四百。有君天下之德而安萬世之功者也。項羽南面稱孤,仁義不施,而自矜功伐。高祖知其然,承以柔遜,濟以寬仁,卒以勝之。”(《明史》)

是以劉邦能夠打敗項羽,建立漢朝,開創萬世基業,成為世人敬仰的漢高祖,依靠的就是他極富遠見的上司才能,這是項羽等諸多諸侯所不具備的。

參考資料:

《史記》司馬遷

《資治通鑒》司馬光

《明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