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她是一位偉大的母親,培養出4位中央委員,臨終不知兒子已經犧牲

她是一位偉大的母親,培養出4位中央委員,臨終不知兒子已經犧牲

20世紀初,中國大地上掀起了一股赴國外勤工儉學的熱潮。

在為數衆多的留學生中,有一位年過半百、纏裹小腳的老太,帶着一雙兒女遠渡重洋,赴法國求學,成為留法勤工儉學隊伍中特殊的一員,她就是曾培養出四位中央委員(蔡和森、向警予、蔡暢、李富春)的偉大母親——葛健豪。

關于葛健豪的故事,如今知道的人并不多,然而在當年,她卻是一個做出了許多驚世駭俗舉動的傳奇女性。

她是一位偉大的母親,培養出4位中央委員,臨終不知兒子已經犧牲

葛健豪原名葛蘭英,1864年出生于湘鄉縣一家書香門第,讀過幾年私塾,從小就反對腐朽的封建制度,追求婦女解放,1912年她帶着小女兒蔡暢沖破重重阻力來到長沙,在南門外租了幾間房子,進入周南女校讀書。

在這所當時充滿進步思想的學校裡,葛健豪如同枯木逢春,如饑如渴地學習新知識,閱讀進步書刊。

這時,她的二兒子蔡和森等一批進步青年開始研究和傳播馬克思主義。

1918年4月,一個後來影響中國蘋命程序的進步組織——新民學會在長沙誕生了。

不久,學會準備組織和輸送一批有志青年赴法勤工儉學,蔡和森和蔡暢也在其中,葛老太全力為女兒出國籌措路費,後來毅然決定和兒女一道赴法勤工儉學。

兒女們都反對,認為她到了這般年紀,不懂外語,又扭着一雙小腳,出國有諸多不便。

她卻理直氣壯地反駁說:“革命就是要先從這雙小腳革起,不懂外語可以學嘛!”

她是一位偉大的母親,培養出4位中央委員,臨終不知兒子已經犧牲

1919年12月,湖南赴法勤工儉學共70餘人的隊伍出發了,在這支隊伍中,葛健豪與徐特立年紀最大,當時徐已逾“不惑”之年,而葛已是55歲年紀了。

這在中國曆史上是絕無僅有的。

她的壯舉引起全國轟動,上海《申報》大書特書她的事迹,稱她是“中國女界的楷模”。

他們到達法國後,很快就認識了先期到達法國的周公、李富春等。

葛老太很喜歡這些青年人,他們也十分敬重葛老太,都親切地叫她“葛姨”,以後他們都成了葛家的常客。

葛老太的外語基礎很差,為了攻克外語難關,她和她的兒媳向警予在法國一所女子公學專攻法語。

這所學校的學生有許多來自亞洲各國,起初,同學們都用詫異的眼光投向這位特殊同學。

但葛老太生性開朗坦誠,又虛心好學,接受能力強,不久就赢得了同學們的敬重,加上她傳奇式的經曆,校方也對她刮目相看,主動給她提供好的學習條件。

由于她的勤學苦練,一年多時間就打下了法語基礎,兩年後她的法語水準已達到相當程度,以後她和女兒蔡暢在家紡織廠半工半讀,學習法國的紡織技術。

她是一位偉大的母親,培養出4位中央委員,臨終不知兒子已經犧牲

那時來法的留學生,基本上都是半工半讀,生活上十分艱苦,有時還填不飽肚子。葛老太精于刺繡,她的繡品在法國很受歡迎,她常加班加點趕制繡品拿到寄賣行換錢,用來貼補同學們的生活。

一次她繡的“白貓圖”,就拍賣了五千法郎,這筆可觀的收入,都用來給大家改善生活。

每個禮拜同學們都來葛家度過周末,大家都喜歡吃葛姨做的湖南菜。

這些常客中,鄧的年齡最小,當時不過十七、八歲,葛老太特别喜歡這位四川小青年,每次總要弄點好吃的給他,還有李富春,他是長沙“小老鄉”,和蔡暢同年,又是同學,共同的革命理想,讓他倆越走越近,最後成為終身伴侶。

1922年11月,中國共産黨旅歐支部成立,葛老太一家包括兒子、兒媳、女兒、女婿全是共産黨員,唯獨自己不是,她多次要求加入黨組織,被她的兒女們勸住了,說她留在黨外能更友善地為黨工作。

從此,她把黨組織交給的任務當作自己最高心願來完成,支部在她家開會,她就在門外望風,她還常加班趕制繡品換錢,為支部籌集活動經費。

她是一位偉大的母親,培養出4位中央委員,臨終不知兒子已經犧牲

1925年,葛健豪回到了闊别五年的長沙,此後幾年中國革命處于低潮,大革命失敗後,她先後輾轉于武漢、上海,掩護兒女、兒媳和女婿幹革命。

至1928年,她的二兒蔡麓仙與三兒媳向警予先後為革命犧牲後,經蔡和森與蔡暢商定,才把老母親安排回到了老家湖南永豐。

1931年,蔡和森在廣州壯烈犧牲,家中的人怕她傷心,一直瞞着未讓她知道。

這位革命母親還未曾沐浴新中國的陽光,就于1941年與世長辭了,終年77歲。

臨終前,她還一直不知道兒子已經為革命壯烈犧牲,她問長女蔡慶熙:“和森、鹹熙(蔡暢)有信回沒有?”

并要長女寫信告訴他們——“母親已看不到他們的事業的成功了,但革命一定會勝利的。”

這是這位偉大母親與世長辭時,留下的最後一句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