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機甲龍會有飛龍在天的一天嗎?

廣州車展上長城汽車展出了一輛外形不同尋常的轎跑,美其名曰高性能機甲戰跑,同時釋出了一個新的品牌“沙龍”,打響了一場沖擊高端的新戰役。

機甲龍會有飛龍在天的一天嗎?

“高性能機甲戰跑”,從這個名稱,我們可以對其戰略定位窺測一二。所謂高性能,展現在資料上,就是最大的輸出功率為405kW、峰值扭矩為750N·m,零百加速成績為3.7秒,百公裡制動距離33m,CLTC續航802km,800V/480kW超充。當然還有聲震全場的“4顆以下,請别說話”的4顆雷射雷達。這是要在一輛車的基本功能上盡可能做到極緻。

所謂機甲,主要是指其外形上的風格,與如今的主流設計大相徑庭,看起來與什麼流線型、風阻系數以及各種美學沒什麼關系,而呈現出與變形金剛、高達相似的硬核機械風,或者鋼鐵直男質感。

所謂戰跑,屬于自造詞,大概是戰鬥跑車之意,不隻是跑得快,還有要戰便戰的氣魄,突出了品牌内涵傾向。

現場釋出的款型名叫機甲龍,是一款高性能電動跑車,首發101台全球限量版預訂價48.8萬元,從價格上看這還是一款豪華車。這再次顯示了品牌向上突圍的願望。

機甲龍會有飛龍在天的一天嗎?

往小了說,這是一家車企自覺的追求;往大了說,這是自主品牌奮鬥的方向。長期以來,自主品牌跟在合資品牌後面亦步亦趨,在下沉市場求生存,依靠中國巨大的市場容量積蓄力量,但在消費者心中始終比合資品牌差了些檔次。随着存量市場的到來,合資品牌的下沉,自主品牌遇到了至暗時刻。而新能源戰場的開辟,又帶來了新的希望。造車新勢力改變了傳統造車邏輯,網際網路技術生态比傳統工業技術生态要更加開放,更加多元,再加上全球化分工的産業鍊以及資本的助力,一輛車從PPT變成實體産品雖然很難,但也充滿了可能。看看“下周回國”,在中國搞砸了,到美國還能再來一次,就知道夢想不僅令人上頭,還令人窒息。

造車新勢力成功演繹了什麼叫無中生有,點石成金,也用産品的價格和銷量為傳統自主品牌做出了示範。是以在哈弗H9、WEY沖擊高端之路不太順利的時候,長城轉換了思路,借由新能源賽道發起了新的沖鋒。

機甲龍會有飛龍在天的一天嗎?

當然,新能源也不是萬靈丹,比如北汽極狐和吉利幾何都是前車之鑒,新能源的玩家比傳統車企更多,要想打出名頭,必須差異化,找到獨特的發力點。而在沙龍之前,長城已經通過歐拉進行了探索。

2018年長城汽車釋出了歐拉品牌,主打女性消費群體,在新能源之外找到了一個差異化的着力點。歐拉R1上市後,一個月内銷量就破千,算是開了個好頭。接下來,在品牌建設方面不斷嘗試、優化,通過有針對性的營銷和女性話題設定,強化歐拉的女性色彩。在命名上,也從字母和數字變成好貓、白貓、黑貓、芭蕾貓、閃電貓這樣更有溫度的具象化名稱。歐拉也取得了相對穩定的銷量,出現在新能源銷量榜單前十之中。

機甲龍會有飛龍在天的一天嗎?

既然可以主打女性牌,那也可以主打男性牌。長城在自己的主場推出了新的SUV品牌坦克,定位高于哈弗,首款車型坦克300的最高售價超過30萬元。雖然比哈弗貴了不少,但和其對标的牧馬人等硬派越野比起來,依然具有很高的成本效益。硬派越野的目标使用者以男性為主,但也不排除有女性使用者會喜歡。是以,與其說歐拉、坦克打的是性别牌,不如說是小衆牌。畢竟,即便是歐拉這樣女性色彩鮮明的車型,在女性之中恐怕也不會成為主流。沙龍CEO文飛自己也說:“在市場容量90%的規模市場拿到10%占有率,價值遠不如在市場容量10%的細分市場達到90%的占有率。”

關鍵在于這90%吃得下嗎?歐拉的成功已經引來了衆多跟風者。奇瑞QQ冰淇淋系列、哪吒汽車粉色系哪吒V魔女版、東風風行T5EVO女神版,衆多車型紛紛入局。怎樣利用先發優勢,盡快固化歐拉的女性符号是重要的課題。此外,一款車型的成功不是靠一個概念或營銷活動就能實作的,其考驗的是車企研發、制造、營運、服務等綜合實力。從歐拉由于晶片不符合前期宣傳所導緻的投訴來看,長城依然任重道遠。

回到機甲龍上來,這款車型是長城瞄準的另一個小衆市場。長城也并非貿然吃螃蟹,此前已經出現過機甲風格的車型。2019年特斯拉釋出的電動皮卡Cybertruck算是開路先鋒,長安汽車UNI-T改款車型也染上了機甲風。隻是長城在長安的基礎上走得更遠,更徹底。這款機甲龍的目标使用者是“T圈極客、投資圈新貴和文化圈先鋒等的80、90後”,從這個身份标簽看,無疑是個小衆市場。然而小衆,隻是從人數和銷量上說,利潤率反而更高,說到底豪華車不就是小衆市場嗎?百分之二十的使用者帶來百分之八十的利潤,很正常。

機甲龍會有飛龍在天的一天嗎?

歐拉好貓在一個競争充分、資源自由流動的市場,一條路上必定不止一個人,前者稍有所獲,必定從者如雲,誰能走得更遠,這條路就會用誰的名字命名。

機甲龍看起來在硬體方面下足了工夫,然而這無法決定勝負,畢竟前不久釋出的阿維塔也承諾零百加速在4秒以下等等。關鍵在于,在這一項內建作業中,車企自身擁有多少不可替代的核心競争力,在其中能創造多少獨特的價值,能凝聚什麼合作夥伴,會不會在關鍵之處被卡脖子等等。如果不解決這些課題,最多淪為一場營銷事件,或者為那些擁有關鍵核心技術的供應商巨頭貢獻利潤,甚至最終泥牛入海,不了了之。

“到2025年實作年産銷超100萬輛,2035年實作年産銷超500萬輛”,“未來5年成為全球新能源汽車前三的品牌”,“盡快達成全球塔尖使用者市場行業第一的目标”,聽得懂的、聽不懂的豪言壯語已經聽過不少,有些已經随風飄散無影蹤,有些還要飛一會兒。這一次,希望“最快實作盈利、最快破10萬銷量,最快破10億營收”的小目标能夠“最快”實作。

101台車3小時預訂一空,或許真是一個好兆頭。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