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机甲龙会有飞龙在天的一天吗?

广州车展上长城汽车展出了一辆外形不同寻常的轿跑,美其名曰高性能机甲战跑,同时发布了一个新的品牌“沙龙”,打响了一场冲击高端的新战役。

机甲龙会有飞龙在天的一天吗?

“高性能机甲战跑”,从这个名称,我们可以对其战略定位窥测一二。所谓高性能,体现在数据上,就是最大的输出功率为405kW、峰值扭矩为750N·m,零百加速成绩为3.7秒,百公里制动距离33m,CLTC续航802km,800V/480kW超充。当然还有声震全场的“4颗以下,请别说话”的4颗激光雷达。这是要在一辆车的基本功能上尽可能做到极致。

所谓机甲,主要是指其外形上的风格,与如今的主流设计大相径庭,看起来与什么流线型、风阻系数以及各种美学没什么关系,而呈现出与变形金刚、高达相似的硬核机械风,或者钢铁直男质感。

所谓战跑,属于自造词,大概是战斗跑车之意,不只是跑得快,还有要战便战的气魄,突出了品牌内涵倾向。

现场发布的款型名叫机甲龙,是一款高性能电动跑车,首发101台全球限量版预订价48.8万元,从价格上看这还是一款豪华车。这再次显示了品牌向上突围的愿望。

机甲龙会有飞龙在天的一天吗?

往小了说,这是一家车企自觉的追求;往大了说,这是自主品牌奋斗的方向。长期以来,自主品牌跟在合资品牌后面亦步亦趋,在下沉市场求生存,依靠中国巨大的市场容量积蓄力量,但在消费者心中始终比合资品牌差了些档次。随着存量市场的到来,合资品牌的下沉,自主品牌遇到了至暗时刻。而新能源战场的开辟,又带来了新的希望。造车新势力改变了传统造车逻辑,互联网技术生态比传统工业技术生态要更加开放,更加多元,再加上全球化分工的产业链以及资本的助力,一辆车从PPT变成实体产品虽然很难,但也充满了可能。看看“下周回国”,在中国搞砸了,到美国还能再来一次,就知道梦想不仅令人上头,还令人窒息。

造车新势力成功演绎了什么叫无中生有,点石成金,也用产品的价格和销量为传统自主品牌做出了示范。所以在哈弗H9、WEY冲击高端之路不太顺利的时候,长城转换了思路,借由新能源赛道发起了新的冲锋。

机甲龙会有飞龙在天的一天吗?

当然,新能源也不是万灵丹,比如北汽极狐和吉利几何都是前车之鉴,新能源的玩家比传统车企更多,要想打出名头,必须差异化,找到独特的发力点。而在沙龙之前,长城已经通过欧拉进行了探索。

2018年长城汽车发布了欧拉品牌,主打女性消费群体,在新能源之外找到了一个差异化的着力点。欧拉R1上市后,一个月内销量就破千,算是开了个好头。接下来,在品牌建设方面不断尝试、优化,通过有针对性的营销和女性话题设置,强化欧拉的女性色彩。在命名上,也从字母和数字变成好猫、白猫、黑猫、芭蕾猫、闪电猫这样更有温度的具象化名称。欧拉也取得了相对稳定的销量,出现在新能源销量榜单前十之中。

机甲龙会有飞龙在天的一天吗?

既然可以主打女性牌,那也可以主打男性牌。长城在自己的主场推出了新的SUV品牌坦克,定位高于哈弗,首款车型坦克300的最高售价超过30万元。虽然比哈弗贵了不少,但和其对标的牧马人等硬派越野比起来,依然具有很高的性价比。硬派越野的目标用户以男性为主,但也不排除有女性用户会喜欢。所以,与其说欧拉、坦克打的是性别牌,不如说是小众牌。毕竟,即便是欧拉这样女性色彩鲜明的车型,在女性之中恐怕也不会成为主流。沙龙CEO文飞自己也说:“在市场容量90%的规模市场拿到10%占有率,价值远不如在市场容量10%的细分市场达到90%的占有率。”

关键在于这90%吃得下吗?欧拉的成功已经引来了众多跟风者。奇瑞QQ冰淇淋系列、哪吒汽车粉色系哪吒V魔女版、东风风行T5EVO女神版,众多车型纷纷入局。怎样利用先发优势,尽快固化欧拉的女性符号是重要的课题。此外,一款车型的成功不是靠一个概念或营销活动就能实现的,其考验的是车企研发、制造、运营、服务等综合实力。从欧拉由于芯片不符合前期宣传所导致的投诉来看,长城依然任重道远。

回到机甲龙上来,这款车型是长城瞄准的另一个小众市场。长城也并非贸然吃螃蟹,此前已经出现过机甲风格的车型。2019年特斯拉发布的电动皮卡Cybertruck算是开路先锋,长安汽车UNI-T改款车型也染上了机甲风。只是长城在长安的基础上走得更远,更彻底。这款机甲龙的目标用户是“T圈极客、投资圈新贵和文化圈先锋等的80、90后”,从这个身份标签看,无疑是个小众市场。然而小众,只是从人数和销量上说,利润率反而更高,说到底豪华车不就是小众市场吗?百分之二十的用户带来百分之八十的利润,很正常。

机甲龙会有飞龙在天的一天吗?

欧拉好猫在一个竞争充分、资源自由流动的市场,一条路上必定不止一个人,前者稍有所获,必定从者如云,谁能走得更远,这条路就会用谁的名字命名。

机甲龙看起来在硬件方面下足了工夫,然而这无法决定胜负,毕竟前不久发布的阿维塔也承诺零百加速在4秒以下等等。关键在于,在这一项集成作业中,车企自身拥有多少不可替代的核心竞争力,在其中能创造多少独特的价值,能凝聚什么合作伙伴,会不会在关键之处被卡脖子等等。如果不解决这些课题,最多沦为一场营销事件,或者为那些拥有关键核心技术的供应商巨头贡献利润,甚至最终泥牛入海,不了了之。

“到2025年实现年产销超100万辆,2035年实现年产销超500万辆”,“未来5年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前三的品牌”,“尽快达成全球塔尖用户市场行业第一的目标”,听得懂的、听不懂的豪言壮语已经听过不少,有些已经随风飘散无影踪,有些还要飞一会儿。这一次,希望“最快实现盈利、最快破10万销量,最快破10亿营收”的小目标能够“最快”实现。

101台车3小时预订一空,或许真是一个好兆头。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