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史上第一個娶妻生子的太監,生前位居三公,死後被挖墳鞭屍!
太監是曆史上一類特殊的人群,最早的曆史可以追溯到先秦和西漢,那時的太監還不是閹人,從東漢開始一直到封建王朝的滅亡,這段曆史之中的太監就全是閹人了。大家或許聽過晚清有一些首領太監如隆裕太後的紅人小德張曾經納過妾,但在北魏以前,還從來沒有聽人說過這等事情。
太監娶老婆,這可是豆古未聞的奇事。今天說的這人就是曆史上第一個娶老婆的太監,劉騰是北魏時期宦官大臣,他接發廢太子元恂謀反和馮廢後奸情,遷冗從仆射,拜大長秋卿。在得到地位之後,他做了曆史上破天荒的一件事,娶妻生子。

這是千真萬确之事。《魏書·宦官傳》中專門有一段寫到了劉騰娶妻、養子之事。劉騰的妻子姓魏,在當時也算得上是數得着的美人兒。劉騰有了自己的食邑(一千五百戶)之後,和魏氏結了婚,新任皇帝也肯湊趣,不僅不阻止劉騰這一有違祖制的行為,而且還封魏氏為钜鹿郡君,“每引入内,受賞赍,亞于諸主、外戚”——比照公主、皇親那樣經常讓魏氏入宮,接受封賞。
劉騰畢竟是個地道地道的太監,而太監是經過閹割的,沒有生殖能力。問題就出來了。既然身為太監的劉騰已沒有生殖能力,那他的兩個兒子是從哪裡來的呢?答案很簡單,劉騰自己收養的,亦即所謂的螟蛉義子。由于劉騰連幹了兩件“漂亮事”,是以他的兩個兒子很快便被從一介草民提拔到郡守、尚書郎的高位。真是“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從公元五二0年到公元五二四年這四年間,劉騰可謂出盡了風頭。他以一介閹宦之身而榮任三公之一的司空之職,又與崔光等人假托孝明帝的旨意,自己準許自己在皇宮内可以乘步辇——這相當于清代“紫禁城内騎馬”,是一項難得的珠榮。
史書上稱“四年之中生殺之威,決于騰手”,連那些有名的公卿大臣也都要仰承他劉某人的鼻息。凡遇到軍國大事,都要先問問劉公公是不是已經知道了,倘若劉公公不點頭,即使是皇上交辦的事情也不敢去辦。說來有趣,那些文武百官們,平常要見皇帝,倘若是逢三、六、九朝就之日當日就能見到,可是他們若是想見劉騰,有時往往要等上幾天。一朝權在手,劉騰開始猛刮“地皮”。
其實,也不用劉騰去刮,那些想要走“終南捷徑”,在官場上混的人也會主動送上“地皮”。《魏書·閹官傳》上就此寫道:“公私屬請,唯在财貨舟車之利,水陸無流,山澤之饒所在固護剝削,六鎮交通互市,歲入利息以巨萬計”。
還是在劉騰大紅大紫之初,他翻建原來的宅,一位名叫周特的奉車都劇用筮草替他占蔔了一下,認為“不吉”,勸他不要強奪民房,擴建府邵,劉騰“怒而不用”,根本不聽從周特的勸告。周特見劉騰不相信自己,于是辭官歸隐,臨行前,他對一位好友說:“劉司空(劉騰)死期将到。”“依先生看,”那位好友也恨劉騰,于是,接着周特的話追問:“當在何時?”“依不才愚見,據封象來看,當在三月、四月之交!”——說這番話時是在孝明帝正光四年(524)正月。也不知是史書過分渲染,還是那位周特真是未蔔先知,反正劉騰的确沒活過卦象上顯示的時刻。公元五二四年三月末,劉騰病死于北魏都城洛陽。終年六十歲。
下葬那天,孝明帝元诩命人送來上等絲帛七百匹,錢四十萬,香燭二百斤,并派主持國家喪禮事務的鴻肪少卿主持劉騰的喪事。劉騰的徒子徒孫、狐朋狗黨們見皇帝如此看重劉騰,一個個争相進舉,“中官為義息衰,绖者四十餘人”——有四十多名大小太監做劉騰的孝子賢孫,為他披麻戴孝,大小官員也都前住墓地緻哀,“填塞郊野野”。
劉騰的徒子徒孫又奏請元诩,追封劉為使持節、驟騎大将軍、太尉公、冀州刺史。真是“生當廟食死封候,男兒生平志已酬”了,難怪《魏書》中提及此事時,要酸溜溜地來上一句“魏初以來,權閹存亡之盛莫及焉!”
然而,好景不長。劉騰雖然在其生命的最後四年春風得意,死初又備享殊榮,但他卻還有一個死對頭。他死在了死對頭之前,那死對頭豈能不報仇雪恨、反攻倒算?死對頭是誰?不用說想必大家都明白,是那位胡太後。胡太後雖然在劉騰在世的時候敗在了劉騰的手裡,但她畢竟是孝明帝的親娘,哪有兒子不聽親娘的話的?劉騰死後不到一年的時候,胡太後在高陽王元雍等人的支援下重新垂簾聽政,上台後的第一件事就是收拾劉騰。
有人禀告說劉騰已經死了。胡太後心想,“還用你告訴我嗎?不死,我也出不了宣光殿啊!”但這話如何能對别人說,于是,她擺出了皇太後的架勢,惡狠狠地說:“死了,死了也不是結束,他不是有墳有墓嗎?他将我關進宣光殿,我要挖他的墓,掘他的墳,讓他見見太陽!”見太後動了肝火,誰還敢饒舌。
于是,迅速調派了幾百名士兵,前往劉騰的墓地,“發其冢,散其骸骨”——把劉騰的墳給挖開了,把他的屍骨給扔了一地。這簡直是伍子胥鞭屍的再版。被伍子胥鞭屍的人與伍有殺父之仇。俗話說“殺父之仇,不共戴天”,而胡太後對劉騰也采取類似的舉動,由此可見兩人結怨之深了。劉騰,這位生前享盡榮華富貴的大宦官,可能做夢也沒想到死後會善到這樣的下場,其實,他是應該想到的,古語雲:“多行不義必自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