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近代史上,日軍侵華是中國不能忘卻的傷痛。國難當頭,14年抗戰中湧現了大批傑出将領,湯恩伯就是其中一位,傳奇而富有争議。湯恩伯是蔣介石手下的一員心腹大将,是國民黨抗日中的中流砥柱,也是少數為日軍所忌諱的抗日名将。
三國演義中,劉備彌留之際對諸葛亮說,馬谡其人不可重用。近代史上李宗仁也對蔣介石說湯恩伯此人不可重用。難道說湯恩伯也是徒有其名,沒有軍事才能?湯恩伯其人究竟如何?湯恩伯為何身死在日本手術台上?

“小諸葛”湯恩伯
湯恩伯原名湯克勤,1900年降生在浙江省金華市武義縣一個叫湯村的小村子。1921年,21歲的湯恩伯決意東渡日本求學。1926年,從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畢業後,投身于抗戰一線。湯恩伯指揮過不少大大小小的抗日戰役,例如我們耳熟能詳的台兒莊戰役、徐州會戰、随棗會戰。其中著名的台兒莊戰役又稱台兒莊大捷,是抗戰以來中國軍民取得的最大勝利,殲敵兩萬餘人,重挫日軍銳氣,堅定了中國軍民上下一心抗戰的決心。
在這場戰役中,湯恩伯的貢獻不可磨滅。他精準預判了日軍會采取兩面夾擊的包圍戰術,于是當機立斷調轉兵力,化被動為主動,來了個反包圍,将敵人迫退至台兒莊剿滅。一戰成名,湯恩伯憑借其神機妙算的作戰方式有了“小諸葛”的美名。
然而解放戰争時期的湯恩伯表現卻不盡如人意。曆史重演,主角卻不是湯恩伯。在孟良崮一戰中,我軍的主力部隊華東野戰軍如數圍殲了國民黨軍隊的五大主力之首——74師兵團,使華東地區的戰局轉危為安,而湯恩伯卻因逡巡不進延誤了戰機,給國軍造成重大損失。
“水旱蝗湯”湯恩伯
1938年,戰線危急,為阻止侵華日軍西進,蔣介石下令訓示炸開花園口黃河大堤。決堤的黃河奔湧而下,确實阻礙了日軍西進步伐,卻也導緻河南地帶水患肆虐,殃及無辜百姓。
民生未息,四年過後,河南地區又逢旱災、蝗災。多重災禍累加在古老的中原地區,以緻河南百姓食不果腹,怨聲載道,生死大半。
雪上加霜的是,恰逢湯恩伯率領的第31軍團駐紮在河南,他不僅不恤民情,反而要求河南百姓供部隊免費驅使,使之掘壕溝、做飯,甚至像寸草不生的蝗蟲一樣瘋狂蠶食百姓,搜刮軍費。這等惡劣行徑使得湯恩伯榮獲了另一個美名“水旱蝗湯”。水過留痕、雁過留聲,這些天災人禍都切實地發生到了河南百姓身上,百姓的痛苦不得而知,好在我們還能從一些影史瞬間略窺一二。
賣師求榮以緻身敗名裂
雖然張恩伯對百姓敲骨吸髓的做法讓很多人對他不滿,甚至孟良崮一戰中贻誤戰機導緻國民黨的一位進階将領張靈甫被殺,蔣介石對此怒不可遏,用手杖将他打得滿身是血,是以内外多有怨怼。但是真正讓他污名在身的還是他最讓人鄙夷的賣師求榮一事。
時間回溯到1920年,湯恩伯講武堂畢業後,成為陳儀部下,陳儀時任浙軍第1師師長,由此結下了緣分。1922年直奉戰争爆發期間,湯恩伯萌發了東渡日本求學的心思,于是湯恩伯向陳儀呈上了一封自薦信,信中言辭懇切地說自己渴望去日本學習先進軍事技術,以此報效祖國,無奈于經濟困難,懇請陳儀資助。
從日本學成歸國後,湯恩伯因為感恩陳儀的雪中送炭而将自己名字由湯克勤改為湯恩伯。之後又拜陳儀為恩師,認陳儀為幹爹,還與陳儀的義女王錦白喜結良緣,覓得如花美眷。兩人之間的關系越來越深厚,可以說湯恩伯能夠在國民黨中步步高升、平步青雲,恩師陳儀功不可沒。
1949年國共大決戰之際,國軍節節敗退,人心背向,大廈将傾。陳儀準備棄暗投明,向我軍投誠,也給了湯恩伯一封策反信。不料湯恩伯回信裡滿口應允,暗中卻将信件轉交給蔣介石。雖然湯恩伯懇求留陳一命,但終是無力回天,最終他的恩師陳儀被捕槍斃。
從此以後,他的妻子王錦白也和他斷絕來往,隻留下四女兒湯國麗一人在台灣,攜其他子女遠走美國,每天靠打工掙點生活資源。諷刺的是,湯恩伯賣師求榮也沒能如加官進祿的願,反而背上了一世罵名。
1954年,湯恩伯患胃病赴日治療,未想手術操作失誤身亡在異國他鄉的手術台上。湯恩伯去世後,他的妻女生活也屢遭磨難。且因受牽連,出走美國的妻子王錦白和女兒也窮苦度日,加之異地生存語言文化諸多不通,生活極度窮困潦倒。
湯恩伯,一位屢建奇功的抗日名将,一位蠶食百姓的蛀蟲軍官,一位賣師求榮的卑劣小人,複雜多變,很難對這樣的人作出恰當評價,也許是時勢造英雄。但是戰争對于每個人而言都是慘烈的,前輩們的英勇無畏的犧牲換來今天的安甯祥和。唯願人民遠離戰争傷痛,世界和平,歲月長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