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4歲男孩因父親裝監控報警,網友評論差異大,孩子學習不自覺咋辦

作者:有為奶爸

導讀:時下孩子們所承受的學習壓力較重,5:5分流的升學壓力讓他們不得不埋頭苦讀,而家長們自然也不能置身事外,甚至于說有些時候父母内心的焦慮感要比孩子還多。不過,也有一些孩子看起來比同齡人“開竅”晚,在面對繁重的學習任務時仍然表現得缺乏自覺性。為此家長們可謂是“操碎了心”,甚至為了能夠時刻監督看管孩子,家用監控攝像頭俨然成了不少家庭的必需品。

14歲男孩因父親裝監控報警,網友評論差異大,孩子學習不自覺咋辦

江蘇的小李今年14歲,目前正在上國中。前不久,小李打電話報警,聲稱爸爸侵犯了自己的隐私權,希望警察可以把爸爸抓起來。原來,小李的父親為了更好地監管孩子便在孩子的卧室裡安裝了攝像頭,雖然初衷是好的,但是卻遭到了小李的強烈反對。

14歲男孩因父親裝監控報警,網友評論差異大,孩子學習不自覺咋辦

孩子認為,在卧室裡安裝攝像頭是爸爸在監視自己,是侵犯自己的隐私。而爸爸在聽到兒子的控訴時更是氣不打一處來。原來他的父母長期在外做生意,無法長時間待在孩子身邊的,生怕孩子不學習,做壞事,于是這才安了監控。小李爸爸情緒激動地反駁說,“如果你好好學習,你還怕我監視你?你心裡沒鬼,怕什麼監控呢?”

有不少網友對此事發表了看法,有網友認為,“孩子大都不愛學習,有了監控家長也好監督!這位父親做得沒有問題!”不過也有網友認為,“如果家長天天監視着孩子就能讓他學習好,那監控還不得賣脫銷了啊!學習這事還得靠孩子自己提高認識,家長着急沒有用!”

學習是一件苦差事,想要讓活潑好動的孩子坐住闆凳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從這個角度來看,認知不足的孩子缺乏學習自主性也不難了解。尤其是在學習中産生過畏難情緒的孩子,他們對于學習的認知會更加偏向于消極,受到内心挫敗感的影響,“偷懶”的逃避心理就會慢慢占據上風。

14歲男孩因父親裝監控報警,網友評論差異大,孩子學習不自覺咋辦

學習是一件需要長期投入時間和精力的事,如果孩子們不能夠在短期内看到效果或者收獲成就感的話,這也會使得他們失去堅持下去的動力和熱情。孩子們本能地對于“即刻滿足”更為青睐,這也就使得他們看起來更加“貪玩”、“厭學”。

父母們對于學習的重要性自然有着更加深刻地認知和體會,是以在孩子缺乏學習自覺性這件事上,很多家長會表現得情緒激動,急于幫助孩子實作認知态度上的轉變。但是如果此時父母們采用的是比較過激的教育方法的話,那麼這很有可能就會對孩子産生反作用,比如說激發起厭學心理。

14歲男孩因父親裝監控報警,網友評論差異大,孩子學習不自覺咋辦

父母認為高密度的監控可以讓孩子身上的自控力得到提升,但是其實,過度的監控很有可能導緻孩子對父母等外界監管産生過度依賴,同時自身的自我控制力反倒随之受到減損。父母過度地監管很容易讓孩子身上的獨立性發展受到抑制,這反倒使得他們在學習方面變得更加被動。

想要提升孩子在學習上的内驅力,家長們可以從自主感、勝任感、需要感這三種心理訴求滿足入手,調動出孩子學習的主動性。

14歲男孩因父親裝監控報警,網友評論差異大,孩子學習不自覺咋辦

第一:學習的主體

很多家長在輔導孩子學習的時候很容易在不知不覺中把自己當成是學習的主體,但是其實,學習是孩子一個人的事,孩子才是學習行為的真正主體。父母們有必要讓孩子明白,學習是他們個人的任務,就像父母要上班完成工作一樣。

當孩子能夠保有為自己而學的認知時,他們身上的主動性更能夠被激發。當孩子在學習中有自主感滿足時,自然會表現得更加積極主動。

第二:合理的學習目标

有很多父母在孩子的學習輔導中會對其要求過高,高估學習能力水準的情況,這就很容易導緻他們學習目标設定過高的情況發生。是以,父母們在迎合孩子内心勝任感滿足時,一定要以合理的目标設定為基礎,讓他們可以看到“努力的成果”,進而實作學習行為強化的目的。

14歲男孩因父親裝監控報警,網友評論差異大,孩子學習不自覺咋辦

第三:學習的價值

當孩子發現學習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時,他們就會更加明白學習的重要性。增加在生活中對于所學知識的運用可以滿足内心需要感的滿足,學以緻用的成就感自然會激發他們學習的熱情。當學習的價值被孩子深信不疑時,他們自然更加能夠保有學習的自覺性。

事實上,培養孩子堅持學習的好習慣要比父母費心地監督看管更加有效,家長們如果可以掌握激發孩子學習内驅力的方法,那想必會事半功倍。父母嘗試着走進孩子的内心要比逼迫其表現上妥協更加有用,教育不是強人所難更應該是因勢利導。

碎碎念:

心理學家EdwardL. Deci與Richard Ryan提出,個體心理需求的滿足可以保持其行動的積極性。是以,在激發孩子學習自主性時,家長們更加應該從心理訴求滿足上入手,讓孩子獲得學習的主動性以及内驅力。

(本文圖檔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