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靖江和張家港,告别江陰多久了?

550年前(1471年)

江陰分馬馱沙置靖江

60年前(1961年)

江陰析置沙洲縣

靖江和張家港,告别江陰多久了?

分置靖江

漢末三國時期,江陰長江以北形成沙洲,吳王孫權在此牧馬,故被稱為“馬馱沙”,此後一直由江陰管轄。

兩宋之交,嶽飛率軍抗金,後撤退至馬馱沙。退兵過程中,北方大批難民與嶽飛一同撤退,他們來到馬馱沙後,見這裡土地肥沃,水草豐盛,便在這裡安家落戶,馬馱沙由此人口大增。

靖江和張家港,告别江陰多久了?

△靖江市生祠鎮嶽廟。遷徙的百姓感念嶽飛恩德,在此立祠建廟以瞻仰之。因所立祠廟于嶽飛生前故名"生祠堂",生祠鎮亦是以得名。

明成化七年(公元1471年),奉朝廷指令巡撫蘇松的都禦史滕昭認為馬馱沙與江陰隔江相望,來往公事均須渡江,甚為不便,加上馬馱沙又是捍衛吳地的江海門戶,于是奏請朝廷将馬馱沙從江陰分出,另外置縣管理。成化帝閱後同意,為祈盼馬馱沙從此河清海晏,安甯太平,賜名靖江。

靖江和張家港,告别江陰多久了?

△江陰很長的一段時間裡在馬馱沙設巡檢司(類似公安派出所)進行管理

靖江和張家港,告别江陰多久了?

△《江南經略·靖江縣境圖》(1568年刻印)

析置張家港

明朝時期,江陰常熟兩縣江面相繼出現紫鲚沙、橫墩沙、關絲沙、蕉沙、劉海沙等衆多小沙洲,到17世紀時連成片,被統稱為“常陰沙”。至清代嘉慶年間(1796-1820),江陰長山以東長江南側疆域形成南沙、中沙、北沙三塊大沙洲,江陰常熟的江塗邊界已模糊,兩縣百姓都在此圍墾,并于同來圍墾的江北岸海門縣農民多次爆發械鬥。後江蘇省府在北以沙金雞港劃作兩縣邊界。

靖江和張家港,告别江陰多久了?

1937年抗日戰争全面爆發,年底常熟江陰先後淪陷,江陰民間抗日風起雲湧,日僞政權的管轄範圍僅限江陰城區周邊幾個鄉鎮,對江陰、常熟交界的地區則鞭長莫及,這也為中國共産黨上司的抗日武裝提供了發展的土壤。

1941年2月,江抗在澄楊路北側至沿江,首次建立了沙洲縣政府,下設七個區,範圍更涵蓋到江陰的周莊鎮、城東街道等地,上司這一帶地區的抗日鬥争。在此建立了沙洲縣抗日民主政府。

靖江和張家港,告别江陰多久了?

△沙洲縣抗日民主政府紀念館

1961年11月25日,國務院批複同意江陰東部分出一部分與常熟西北部的一部分組成新的城市沙洲縣。江陰劃出楊舍、後塍、塘市、德積、大新、中興、晨陽、泗港、南沙,原計劃劃出的顧山、北漍得以保留。

1961年11月25日,國務院準許在常熟、江陰之間設沙洲縣。1962年1月,常熟縣劃出三興、樂餘、兆豐、合興、東萊、乘航、南豐、塘橋、西張、錦豐、鹿苑、鳳凰、恬莊、妙橋等14個公社和國營常陰沙農場,江陰縣劃出晨陽、中興、大新、德積、後塍、塘墅、南沙、泗港、楊舍等9個公社,正式成立沙洲縣,縣人民委員會駐楊舍鎮。1986年9月,經國務院準許,撤銷沙洲縣,設立張家港市。

靖江和張家港,告别江陰多久了?

△設立沙洲縣時江陰析出部分。

如今,江陰、張家港、靖江分屬不同地級市,卻都在江尾海頭這片壤之地揮灑汗水,書寫着各自的精彩!

靖江和張家港,告别江陰多久了?

親,每點一個

好看

小編的工資就能漲1元錢啦

『顧山微生活』

顧山人關注最多的微信公衆平台

新聞.美食.視訊.生活.曆史.活動.公益.

歡迎拉到底部給我們留言!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