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嶽飛《滿江紅》為什麼讀起來總會心潮澎湃

嶽飛填寫的一阕調寄《滿江紅》的詞, 充滿了統一祖國的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 直抒保衛祖國疆土的發奮圖強的淩雲壯志。這一阕詞, 不僅慷慨激昂, 氣壯山河, 而且深刻地表達了嶽飛為國雪恥的堅定信念與無所畏懼的那種英雄氣概, 千百年來, 在抵禦外敵入侵的曆史年代, 也曾經起到鼓舞人們的鬥志的作用, 那種昂揚戰鬥的氣魄, 沉郁蒼涼的意境, 有極強的感染力, 已經成為中國文學史上千古不朽的傑作。

怒發沖冠, 憑闌處, 潇潇雨歇。

擡望眼、仰天長嘯, 壯懷激烈。

三十功名塵與土, 八千裡路雲和月。

莫待閑、白了少年頭, 空悲切!

靖康恥, 猶未雪;臣子恨, 何時滅!

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

壯志饑餐胡虜肉, 笑談渴飲匈奴血。

待從頭、收拾舊山河, 朝天阙。

嶽飛《滿江紅》為什麼讀起來總會心潮澎湃

上片抒發作者為國立功滿腔忠義奮發的豪氣。以義憤填膺的肖像描寫起筆, 開篇奇突。憑欄眺望, 指顧山河, 胸懷全局, 正英雄本色。“長嘯”, 狀感慨激憤, 情緒已升溫至高潮。“三十”、“八千”二句, 反思以往, 包羅時空, 既反映轉戰之艱苦, 又謙稱建樹之微薄, 識度超邁, 下語精妙。“莫等”期許未來, 情懷急切, 激越中微含悲涼。

下片抒寫了作者重整山河的決心和報效君王的耿耿忠心。開頭四個短句, 三字一頓, 一錘一聲, 裂石崩雲, 這種以天下為己任的崇高胸懷, 令人扼腕。“駕長車”一句豪氣直沖雲霄。在那山河破碎、士氣低沉的時代, 将是一種驚天地、泣鬼神的激勵力量。“饑餐”、“渴飲”雖是誇張, 卻表現了詩人足以震懾敵人的英雄主義氣概。最後兩句語調陡轉平和, 表達了作者報效朝廷的一片赤誠之心。肝膽瀝瀝, 感人至深。全詞如江河直瀉, 曲折回蕩, 激發處铿然作金石聲。

嶽飛的這一阕詞, 本是因為登高望遠, 看到祖國的大好山河, 因而抒發出愛國情感的, 是以他寫出:“憑闌處, 潇潇雨歇。”這種感情是特别強烈的, 在當時又是受到壓抑的, 是以才爆發式地用“怒發沖冠”四個字作一個總起。天外飛來似地寫下了第一句, 它既喚起全篇的精神, 也總領了全篇的氣氛。古人雲:“言為心聲”, 語言文字, 詩詞創作, 都一定會展現出詩人的思想感情, 這樣的起句正可以作一個說明。若不是這樣的起法, 這一阕詞的感召力就要削弱許多。這不是僅僅從筆下“作”出來的, 它是詩人思想感情的真實表現。因為這種思想感情是特别強烈的, 是以才選擇到這樣一個火山爆發的噴火口, 噴出光芒四射的岩石的溶液。

嶽飛《滿江紅》為什麼讀起來總會心潮澎湃

人們常常說:詩詞作文, 起句最難。但讀一讀嶽飛的《滿江紅》, 可以領會到:隻要創作者内在的思想感情達到了不能已于言、欲罷不能的火候時, 自然會找到适當的表達這個意象的詞句。所謂“闳其中而肆其外”, 是不必專專在寫作方法上去推敲的。“靖康恥”的那種湔洗不淨的恥辱, “臣子恨”的那種不共戴天的仇恨, “十年之功, 廢于一旦”的那種尖銳激烈的沖突, 不能不激起民族英雄的義憤, 這種憤怒的火焰就自然表現為有力的詞句了。文學藝術, 必然是内容決定形式, 不會是形式決定内容的。

這一阕詞, 用的字不多, 概括的面卻特别廣。頭一句“怒發沖冠”, 概括了先秦時蔺相如完璧歸趙和荊轲刺秦王兩個故事。蔺相如不畏強圉, “因持璧卻立, 倚柱, 怒發上沖冠”;荊轲要為燕太子丹報仇雪恨, “複為羽聲慷慨, 士皆瞋目, 發盡上指冠”;嶽飛當時也正是這些想法, 是以很吻合地用上了這個“怒發沖冠”。這麼一概括, 又把“風蕭蕭兮易水寒”的氣氛一下子奪過來籠罩住這一阕詞的意境, 增強了它的感染力。并且也很自然地引起下面的“潇潇雨歇”和“壯懷激烈”。這就是“借古人之境界, 為我之境界”的一個很好的例子。昔人在詩詞裡運用典故成語, 都必須是為了它能夠發生這樣的效果, 才甄選遴用的。

“三十功名塵與土”, 概括了嶽飛他自己半生的戰鬥生活, 表現了他蔑視功名, 唯以報國為念的高風亮節;“八千裡路雲和月”, 概括了祖國山河的壯美, 展現了披星戴月、轉戰南北的漫長征程, 隐然有任重道遠、不可稍懈的自勵之意, 兩句話說明了嶽飛高尚的人生觀, 把作者的愛與恨, 追求與厭惡, 說得清清楚楚。“莫等閑, 白了少年頭, 空悲切”, 表達出了作者的壯烈胸懷, 急切期望早日為國家收複山河, 不能等待了!既是激勵自己, 也是鞭策部下:珍惜時光, 倍加奮勉, 以早日實作匡複大業。耿耿之心, 拳拳之意, 盡見于字裡行間。它有力地結束詞的上片所表達的作者心情。這與《漢樂府·長歌行》中的“少壯不努力, 老大徒傷悲”意思相同, 概括了作者珍惜年華的積極進取的精神。是被後人奉為箴銘的警策之句。“靖康恥”, 三個字概括了整個的國家多難和忠于祖國的赤誠之心;“臣子恨”, 三個字概括了全民恢複中原和統一祖國的殷切願望。這就把全詩的中心突出來, 為什麼急切地期望, 胸懷壯志, 就因為靖康之恥, 幾句話很抽象, 但是過渡得很好, 又把“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 ”具體化了。唯其能夠概括, 遂顯示出它的精練, 以少勝多。

嶽飛《滿江紅》為什麼讀起來總會心潮澎湃

一首抒情詩, 所表現的是特别激動的感情, 為了使它接近生活的氣息, 很容易生造, 或淪入概念化。這就要求一些形象的描寫梳織于字裡行間;不然就将成為口号式的作品了。古典詩詞裡, 作者很理會依靠寫影的點染, 做到情景交融。如“八千裡路雲和月, 三十功名塵與土”, 嶽飛在這裡非常巧妙地運用了“塵與土”、“雲和月”。表白了自己的觀點, 既形象又很有詩意, “待從頭, 收拾舊山河, 朝天阙。”表現了嶽飛對“還我河山”的決心和信心。以此收尾, 既表達要勝利的信心, 也說了對朝庭和皇帝的忠誠。嶽飛在這裡不直接說凱旋、勝利等, 而用了“收拾舊山河”, 顯得有詩意又形象, 都是形象化了的, 正因為它的形象, 遂成為千古傳誦的名句。全詞以雷貫火燃之筆一氣旋折, 具有撼人心魄的藝術魅力, 因而一向廣為傳誦, 不斷激發起人們的愛國心與報國情。

景物的點染之功, 還可以從下面的執行個體見出。譬如這一阕詞的前幾句, 若把“憑闌處, 潇潇雨歇”七個字删去, 它的感染力就削弱了。而且抽掉這樣的叙述, 篇中那種激蕩的感情也沒有因由喚起, 形象是無因而至的, 令讀者有不真實的感覺。有了這七個字, 以情寓景, 觸景生情, 在讀者心目中, 好像看到了嶽飛正在那雨過天晴的時候, 在高樓上憑高望遠, 自倚闌幹, 縱目乾坤, 俯仰六合, 不禁熱血滿懷、沸騰激昂, 隐隐約約地似乎辨認得出他那個激昂慷慨、千古流芳的英雄形象了。

嶽飛《滿江紅》為什麼讀起來總會心潮澎湃

這首詞, 代表了嶽飛“精忠報國”的英雄之志, 表現出一種浩然正氣、英雄氣質, 表現了報國立功的信心和樂觀主義精神。如:“仰天長嘯, 壯懷激烈”, “仰天”, 表現出嶽飛這樣一位民族英雄在當時處境中憤懑不平的遭遇;“長嘯”, 表現出英雄的性格和氣慨來, “壯懷”, 又表現出英雄發奮圖強的志向。假如把這一句改為“臨風長歎”就隻是一般詩人衰飒的動态和消極的口吻了。又如:“壯志饑餐胡虜肉, 笑談渴飲匈奴血”, “待從頭、收拾舊山河”。充分表達了作者對敵人的刻骨仇恨和報仇雪恨的決心, 真是豪情壯語, 可以氣吞鬥牛。尤其是用上“笑談”二字, 展現出藐視強敵的大無畏精神, 閃爍着積極的浪漫主義的光彩。把收複山河的宏願, 把艱苦的征戰, 以一種樂觀主義精神表現出來, 讀了這首詞, 使人體會, 隻有胸懷大志, 思想高尚的人, 才能寫出感人的詞句。在嶽飛的這首詞中, 詞句中無不透出雄壯之氣, 充分表現出作者憂國報國的壯志胸懷。

嶽飛的《滿江紅》, 從内容到形式, 都激蕩着極為飽滿的愛國主義精神, 滲透着特别沉着的發奮圖強的思想, 不斷激發起人們的愛國心與報國情;從藝術上看, 感情激蕩, 氣勢磅礴, 風格豪放, 結構嚴謹, 一氣呵成, 具有撼人心魄的藝術魅力。嶽飛此詞, 激勵着中華民族的愛國心, 感染了中華兒女, 因而一向廣為傳誦, 直到今天, 朗讀它的時候, 還有振奮人心的力量。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