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近百年來之最”?一夜間美國中南部多州遭龍卷風襲擊,損失慘重

作者:上觀新聞

據美國媒體報道,當地時間12月10日夜間至11日淩晨,30多場龍卷風席卷美國中南部6個州,造成80多人死亡、房屋倒塌等毀滅性的影響。有分析稱,這場龍卷風的兇猛程度和路徑長度可能使其成為“近百年來之最”。與此同時,又一起極端天氣事件來襲,再次引起關于氣候變化的思考。

末日景象

據悉,遭龍卷風襲擊的6個州位于美國“心髒地帶”,分别是肯塔基州、阿肯色州、伊利諾伊州、密西西比州、田納西州和密蘇裡州。

肯塔基州西部的梅菲爾德市是受影響最嚴重的地區之一,當地一家蠟燭生産廠被摧毀。當時工廠内有約110名勞工,趕在聖誕節前上夜班處理訂單。目前已有79人遇難,最終死亡人數可能超過100人。

現場視訊和照片顯示,工廠已化作一片巨大廢墟,救援人員用手和機器挖掘。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道,傷者已被送至肯塔基州帕迪尤卡市的一家醫院,大多數人有化學燒傷、骨損傷和擠壓傷。

幸存者基安娜·帕森斯-佩雷斯回憶說,當時感覺“耳朵開始發脹”,人們随着大樓前後搖晃,“然後随着砰的一聲,所有東西都砸在我們身上”。

11日淩晨,肯塔基州州長安迪·貝希爾在新聞釋出會上說,龍卷風在該州200多英裡的地面上呼嘯而過,“這是肯塔基州曆史上最嚴重、最具破壞性、最緻命的龍卷風事件”。

貝希爾說,有些地區受到的損害難以用語言表達。目前,肯塔基州已進入緊急狀态,當地國民警衛隊正在參與救援。

梅菲爾德市市長凱西·奧南(Kathy ONan)表示,除建築物倒塌外,當地供水和供電系統也無法運轉。目前,這座擁有1萬人口的城鎮被描述為“歸零地”,看起來像是末日後的景象:曆史悠久的房屋建築和城市街區化廢棄墟,汽車翻倒在地……

《紐約時報》形容,梅菲爾德市中心的街道已然成了“一座危險的迷宮”,到處是倒下的公用電線、懸挂的樹枝,以及鋒利的金屬和木頭。但在一些社群,居民們在曾經是家園的廢墟中摸索,尋找他們可以儲存的衣服和物品。

“看起來好像有炸彈爆炸了,”31歲的梅菲爾德居民亞曆克斯·古德曼告訴法新社。

與此同時,一輛27節車廂的火車在肯塔基州的埃靈頓附近脫軌,也突顯出這場龍卷風的威力之強大。

在阿肯色州,龍卷風同樣“幾乎摧毀”了一家養老院,造成至少2人死亡、5人重傷。這家養老院位于該州東北部小鎮莫内特,事發後,至少20人被困在養老院中。當局緊急展開救援,将受困者轉移安置。當地警方說,除了這家養老院的屋頂被掀翻外,當地還有一座手機信号塔等建築遭到龍卷風破壞。

在伊利諾伊州,位于南部城市愛德華茲維爾的一間亞馬遜倉庫被掀翻屋頂,大約100名勞工被困,已有6人遇難。

此外在田納西州和密蘇裡州,分别已有4人和2人遇難。美國國家氣象局10日釋出龍卷風預警時說,預計至少有2500萬人将受到此次龍卷風襲擊的影響。

氣候變化?

美聯社稱,12月出現龍卷風是不尋常的,盡管并非聞所未聞。但氣象學家說,這場龍卷風的兇猛程度和路徑長度可能使其成為“近百年來之最”。

如果證明這30多場龍卷風互相關聯,那麼它将超過1925年的“三州龍卷風”,成為美國所遭遇過的“最長龍卷風”。近百年前,一場龍卷風在密蘇裡州,印第安納州和伊利諾伊州劃出一條“毀滅之路”,奪去695條生命。

眼下,又一場自然災害來襲,也再次引起人們對于氣候變化的思考。有科學家警告說,氣候變化正在使風暴變得更加強大和頻繁。

那麼,這場最新的龍卷風是否與氣候變化有關?美聯社稱,反常的溫暖氣溫和與“拉尼娜現象”相關的風暴系統東移,為這場惡劣天氣創造了必要條件,但氣候變化是否是“罪魁禍首”仍有待研究。

美國總統拜登也表示,雖然氣候變化對這些特殊風暴的影響尚不清楚,但“我們都知道,當氣候變暖時,一切都更加強烈”。

等待重建

據CNN報道,随着風暴系統繼續東移,本周末可能還會有惡劣天氣。

拜登稱這是曆史上“(規模)最大的”風暴之一,正密切關注局勢。“這是一場悲劇,我們仍不知道有多少人喪生,也不知道破壞的全面程度。”

拜登還表示,聯邦政府将全力提供援助,他還計劃在情況允許時前往災區,以免妨礙救援,因為“當一位總統出現時,他會帶着大批人員和車輛,我們可能會無意中擋道。”

而在一些受災群眾感到痛苦和擔憂之際,也有幸存者心存感激。

據《紐約時報》報道,25歲的賈馬爾·摩根當晚應該去蠟燭廠上夜班。但他睡過頭了,車子又在上班路上打滑,他便轉身回家去。據悉,摩根有兩個孩子,最近開始上夜班。“為了多賺一點錢,”他說,“聖誕節就要到了。”

梅菲爾德高中足球隊的一員凱蘭·加爾布瑞斯說,他和家人當時躲在自家衣櫥裡,風暴持續了5到10分鐘,家裡的窗戶和門還有屋頂被吹走……“我們當時沒有考慮損失,”他說,“我們很高興能活下來。”

而他堂兄的房子則“完全消失了”,“半座城市都消失了,令人心碎”。

談及災後重建,37歲的喬·克倫肖11日下午在蠟燭廠附近說:“我不知道梅菲爾德将如何恢複”。他表示,希望能為尋找幸存者提供一己之力。

(編輯郵箱:[email protected])

欄目主編:楊立群 文字編輯:楊立群 題圖來源:新華社 圖檔編輯:蘇唯

來源:作者:陸依斐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