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編自真實故事。
這會兒已經是淩晨四點了,黑暗的夜寂靜得讓人害怕,透過玻璃依稀看見一個紅點一閃一閃,那是老趙在抽煙,地上散落的幾十根兒煙頭說明他坐在店裡的時間已經不短了。他給自己開了瓶小酒,一口酒一口煙,一把辛酸淚。
老趙三年前用老家的房子做抵押從銀行貸款,又向朋友借款,來到這座城市開了這家家常菜館。當時的他滿腔熱血,希望可以做出一番事業,好把老婆孩子接來一起享福。菜館的位置其實很不錯,兩條路的交叉口,周邊是住宅小區密集區,人流量根本不是問題。再加上老趙家的菜便宜實惠,幹淨衛生,味道好,老趙做人也踏實,總是熱情地對待每一位顧客,菜館剛開始的生意非常紅火,高峰期雇了一二十個店員還忙不過來。老趙盤算着,照着這個情形,不出一年就可以把欠款還清,很快就可以付清房子首付,把家人接來了。
雖然起早貪黑,辛苦和勞累不言而喻,但老趙很開心,幸福洋溢在臉上,這個四十出頭背井離鄉來打拼的中年人,終于看到了生活的希望。
然而,生活對我們的打磨遠不止如此。好景不長,老趙就迎來了第一個打擊。菜館路口要修地鐵,很快便将周邊的路封了起來,隻留下了每家商店的門口位置。路封了,人就過不來,圍擋擋着,招牌也就看不見。菜館的生意開始受影響。老趙很着急,周邊商戶也都很着急,他們一起向市政反映情況,希望能得到妥善解決。
經過多次的溝通,同意留一條人行通道,供行人通過。雖然不能完全解決,但至少能保證正常營業了。很多老顧客還是願意照顧菜館的生意的,隻是流失了很多新客,即便再怎麼宣傳,老趙甚至也學起來發抖音來引流,但效果還是甚微。交通不便,施工噪音大,環境差,多數人不想麻煩跑來吃,菜館每天都被遮擋着,陽光也進不來,要想營業,必須晝夜開燈,這無形中也增加了經營成本。可是沒辦法,地鐵施工公告上顯示,至少兩年工期。老趙隻得辭退了一部分員工,通過各種外賣平台來保證營收。
堅持了約半年後,雖然不能像剛開始那麼紅火,但菜館還是不賠錢的,還能有少量的盈餘。老趙不想放棄,他覺得隻要堅持住,路通了就好了。可誰知,更大的打擊接踵而來。農曆的臘月29,老趙已經回到老家跟家人團聚,準備過了年來,重整旗鼓,大幹一場。
封城的消息傳來時,他仍舊不敢相信,但看到社群拉起來的欄杆以及重複播放的廣播時,不得不相信眼前的事實,疫情來了,全國閉環管理。不知道要居家多久,老趙不想耽誤生意,希望可以立刻離家,哪怕住到菜館也行。但社群的人說什麼也不放行,告訴他要對自己和其他人負責,即使放你走了,你想去的城市也不會放你進去的。生命遠比金錢重要。
居家隔離的日子,老趙每一天都心急如焚,他雖然明白戰勝疫情是全國的一場攻堅戰,他不能給社會添亂,可落到他一個小老百姓的身上,能生存下去才是最重要的,畢竟,柴米油鹽,孩子上學,老人看病,還有那麼多欠款,哪一樣都是需要錢的。
一個月後,部分地區解封了,老趙馬不停蹄趕回菜館,但外地回到本地的人員仍需在居住地自我隔離14天,且店裡的員工沒傳回的是沒傳回,傳回的也在隔離中。老趙隻好待在家裡,繼續等待,同時也時刻關注着疫情資訊,看政府出台什麼樣的政策,對商戶有哪些影響,老趙心裡隐隐擔憂,感覺這次生意的影響不會是一星半點的損失。
每天新聞都會播報全國各地的疫情的情況,看着一撥一撥醫護人員、執勤人員、志願者冒着生命危險奔赴前線,老趙的心裡也是酸酸的,他也希望能出一份力,但無奈自己一方面确實沒有能力,一方面還需要養家糊口。除了感動,也有心痛,有人因疫情失去了生命,每當看到這樣的新聞,老趙都感慨,告訴自己千萬不能倒下,上有老人,中有愛妻,下有可愛的兒子,他是全家的頂梁柱。
隔離結束後,全城封閉情況已有好轉,大部分地區都已解封。但對于餐飲業,隻允許外帶,不允許堂食。老趙的擔憂應驗了,盡管已經安排上了外賣平台,可疫情的影響并沒有從人們心中揮去,在外用餐的人流很少。就連很多平時全靠外賣的年輕人,寫字樓裡的白領,也都是甯願自己帶飯,甚至吃友善面也不在外面用餐了。
就這麼堅持了一個月,高額的人工成本和房租讓老趙有點支撐不住,雖然政府出台了很多減負政策,但都是針對企業,像他們這類私人商戶,并沒有得到什麼緩解。他隻好一方面辭退了幾個員工,另一方面跟房東商量看是否可以減免房租,再一方面還嘗試跟銀行溝通延緩貸款。多方面的溝通交流,也僅僅隻能讓老趙喘口氣而已,如果再沒有生意上門,這家菜館可能就真的開不下去了。
父母年邁,又體弱多病,常年需吃藥。為了照顧還在上國中的兒子,妻子也隻能打些零工貼補家用,家裡有什麼事情,也都是妻子一個人頂着。老趙愁白了頭。
就這麼慌慌張張,緊緊湊湊過了大半年,雖然疫情緩解了,可生意并沒有什麼起色。房租貸款都不能再拖,債主更是一天三遍的問何時還錢,畢竟這個特殊時期,大家都不好過,可不想自己的錢打了水漂。老趙拆東牆補西牆,可解決了一時,解決不了根本問題。看着妻子整日以淚洗面,老趙心中實在不忍,他有點後悔自己當初孤注一擲,來這個城市背水一戰了,現在連個後路都沒有了。本來是要來賺錢的,結果現在連累全家陪他一起受難。
老趙跟妻子商量,辦理離婚,之前的債務都是他一個人借的,飯館跟妻子沒有關系,離婚後由他一個人還,讓債主們都去找他。妻子自然是不同意,要與老趙共患難,十多年的夫妻怎能這個時候丢下他一人。可老趙說,孩子正是關鍵時刻,不能讓他受影響,他們辦理離婚,從法律層面講,債務跟你無關了,讓妻子帶着孩子獨自生活,他依舊每個月都會撫養費。等情況好轉了,他們再複婚。經不住老趙的堅持,妻子最終同意了,他們辦理了離婚手續後,老趙把家裡僅有的一點點資産都給了妻子和孩子,然後給借錢的朋友發去消息“兄弟們,求你們,感謝你們,再給我一點時間”
門前修路遙遙無期,而疫情又反反複複,動不動就會閉店整頓或者不允許堂食,就這麼艱難地挨到了第二年的六月份。才四十出頭,這一年多來的心力交瘁讓老趙看起來老了十歲不止,畢竟這家店投入了他全部的家當,經濟的壓力壓得他直不起腰來,即使他再怎麼樂觀,也經不住這麼久地折騰。
如果說修路是悲劇的開始,疫情是悲劇的加劇,那麼那場暴雨就是壓垮老趙的最後一根稻草,是悲劇的最終鳴響曲。
7月20号那天的大雨從前一天就開始下了,一直到第二天的下午也絲毫沒有停的迹象。老趙和往常一樣,堅守在店裡,上下兩層樓二三百平的店面僅剩了兩個廚師和兩個服務員。那天的雨格外大,格外久,老趙當時也隻是想着可能晚上又沒什麼生意了。可是直到傍晚六點多鐘,網上的消息鋪面而來。很多地方的雨水已經淹沒到了機動車輪子的位置,凡是車停留在有涵洞内的,司機都已棄車逃離,政府喊話人民在自己附近找個安全的位置停留,不要移動,多條地鐵站内倒灌雨水,已經停運,甚至有一條線的乘客已經被困在了地鐵車廂内,等待救援,雨水就要淹沒他們等等等等。
眼看門外的大雨已經漫上台階,來不及多想,老趙趕緊組織員工把能擋雨水的東西都先堵在門口,然後把貴重物品轉移到二樓或者高的架子上。可是這場暴雨來得太過猛烈了,還沒等他們收拾妥當,雨水就開始向店内蔓延。畢竟這裡多年沒有下過這麼大的雨,自然沒有準備防洪物資。
很快雨水就沒到了人的小腿,老趙招呼員工都上二樓避一避,既然來不了客人,他們也走不成,就先吃晚飯吧。還沒等飯吃完,隻聽“轟隆”一聲,像是哪裡塌了的聲音,衆人都吓了一跳,仔細看二樓暫時沒事,就往一樓看去,此時雨水已經淹沒到凳子的面兒了,老趙趟着水向門口走去,離門口不到一米的距離,突然腳下一崴,幸好扶住了桌子才沒倒下。老趙感覺着地面不太平,向外一看,天,原來是門口塌方了,看來是塌到了店内下方了。現在他們什麼也做不了,就又傳回二樓等待了。禍不單行,沒過幾分鐘,店裡就突然停電了,不僅他們店,周邊都像是陷入了深深的黑暗裡,隻聽得見外面的狂風暴雨和在暴雨中哭喊的哀嚎。
老趙和員工們在店裡待了一夜,直到第二天天亮,雨才小了一些。環視一周,情況比昨晚他們看到得還要糟糕,二樓的下水管道爆裂了,沿着牆壁一直向下蔓延,幾乎每面牆壁都遭了殃。一樓就更不用說,桌椅櫃子全部泡在了水裡,天花闆也在滴水。廚房廚具更是被洗禮一番,冰櫃也都進水,全部斷電。員工們趕緊收拾起來,老趙看着這一屋子的狼藉,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他此刻的心情,叫“絕望”。
清點完畢,員工都回去休息了,老趙盤算了一下,修複下來,大概可能還需要二十萬左右。老趙默默點燃一支煙,男兒有淚不輕彈,可此時他控制不住自己了,流下了眼淚。回到出租屋,老趙翻看着網上的資訊,有的人車泡了,有的人被困了,有的人失蹤了,甚至有的人已經離開了,這場暴雨,是災難。
周邊的小區都已斷水斷電,甚至斷氣,老趙店裡還隻是停了電。第二天,他把員工們都叫了來,用僅剩的食材,做了近一百份便當。門口供人行通過的道路已經塌方,人是很難過來了。他們把便當提出去,裝到老趙平時拉貨的面包車上。原來,老趙是想給那些救援隊伍和志願者送飯。看着老趙的行為,店員們也都很激動,紛紛表示,隻要有需要,都願意出一份力。
當天晚上,老趙又把店員們聚集在一起,吃了頓飯,吃得正香,他缺突然宣布店鋪經營不下去,準備關閉了。大家都很沉默,可是心裡也很明白,現實卻是很殘酷,經曆了修路和疫情的打擊,這還沒緩過勁兒來,暴雨又把店鋪給沖毀了,沒有足夠的資金,确實很難支撐。老趙給店員們結了工資,就把大家遣散了。
這會兒已經淩晨四點了,老趙獨自一人在店裡坐了快八個小時。他回顧着這三年來的開店過程,放聲痛哭。欠款少說還有兩百萬,可家裡唯一的房子都讓他給抵押了,能借的錢也都借了,再經營下去,也隻是越欠越多。天快亮了,他看了看手機裡老婆孩子的照片,踩滅了煙頭,終于毅然決然走向了二樓的一個包廂,那裡面已經準備了一盆碳,門縫也窗戶縫也都讓他提前貼好了膠帶,這就成了一個氧氣不足的密室。
這個男人,撐不住了,他最後還是點燃了那盆碳火。
老趙的屍體是在三天後被發現的,因為他妻子已經連續兩天聯系不上他,實在擔心,從老家跑了過來。包廂的桌子上放着一封遺書:
雲雲,兒子,對不起。爸媽,原諒兒子的不孝。
我實在是撐不住了。
我想我死了,你們就不用還債了。就讓外人都唾棄我,都恨我吧。
那輛拉貨的車子給XX,算是抵一點錢吧。
我微信裡最後的三百塊已經轉給了兒子,希望他能好好學習,别像他老爸一樣沒出息,一事無成。
老趙走了,可是還有更多人的生活在繼續。人生的坎坷,道路的荊棘,對于我們大多數人來說,都是數不清的。或許每個人都經曆過困境,走出來,就是希望,走不出來,就是絕望。在寫這篇稿子的時候,我也正經曆着經濟壓力的焦慮,整夜整夜得睡不着覺。或許有些人會說,那是你還不夠努力,你還不夠堅強,誰都會遇到苦難,不能都選擇逃避。我贊同,可是也會心累。這個世界,有很多人一出生就是别人的終點,普通的人隻能在生活的大雜燴裡掙紮。
願我們每個人在絕望的時候都能被救贖,自救也好,他救也好。
這個經曆了多重磨難的城市叫“鄭州”,願家鄉堅強。
圖檔來源于網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