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微小说:一场疫情,一场暴雨,那个男人最终走上了不归路

作者:小熙家babyhouse

改编自真实故事。

这会儿已经是凌晨四点了,黑暗的夜寂静得让人害怕,透过玻璃依稀看见一个红点一闪一闪,那是老赵在抽烟,地上散落的几十根儿烟头说明他坐在店里的时间已经不短了。他给自己开了瓶小酒,一口酒一口烟,一把辛酸泪。

老赵三年前用老家的房子做抵押从银行贷款,又向朋友借款,来到这座城市开了这家家常菜馆。当时的他满腔热血,希望可以做出一番事业,好把老婆孩子接来一起享福。菜馆的位置其实很不错,两条路的交叉口,周边是住宅小区密集区,人流量根本不是问题。再加上老赵家的菜便宜实惠,干净卫生,味道好,老赵做人也踏实,总是热情地对待每一位顾客,菜馆刚开始的生意非常红火,高峰期雇了一二十个店员还忙不过来。老赵盘算着,照着这个情形,不出一年就可以把欠款还清,很快就可以付清房子首付,把家人接来了。

虽然起早贪黑,辛苦和劳累不言而喻,但老赵很开心,幸福洋溢在脸上,这个四十出头背井离乡来打拼的中年人,终于看到了生活的希望。

然而,生活对我们的打磨远不止如此。好景不长,老赵就迎来了第一个打击。菜馆路口要修地铁,很快便将周边的路封了起来,只留下了每家商店的门口位置。路封了,人就过不来,围挡挡着,招牌也就看不见。菜馆的生意开始受影响。老赵很着急,周边商户也都很着急,他们一起向市政反映情况,希望能得到妥善解决。

经过多次的沟通,同意留一条人行通道,供行人通过。虽然不能完全解决,但至少能保证正常营业了。很多老顾客还是愿意照顾菜馆的生意的,只是流失了很多新客,即便再怎么宣传,老赵甚至也学起来发抖音来引流,但效果还是甚微。交通不便,施工噪音大,环境差,多数人不想麻烦跑来吃,菜馆每天都被遮挡着,阳光也进不来,要想营业,必须昼夜开灯,这无形中也增加了经营成本。可是没办法,地铁施工公告上显示,至少两年工期。老赵只得辞退了一部分员工,通过各种外卖平台来保证营收。

坚持了约半年后,虽然不能像刚开始那么红火,但菜馆还是不赔钱的,还能有少量的盈余。老赵不想放弃,他觉得只要坚持住,路通了就好了。可谁知,更大的打击接踵而来。农历的腊月29,老赵已经回到老家跟家人团聚,准备过了年来,重整旗鼓,大干一场。

封城的消息传来时,他仍旧不敢相信,但看到社区拉起来的栏杆以及重复播放的广播时,不得不相信眼前的事实,疫情来了,全国闭环管理。不知道要居家多久,老赵不想耽误生意,希望可以立刻离家,哪怕住到菜馆也行。但社区的人说什么也不放行,告诉他要对自己和其他人负责,即使放你走了,你想去的城市也不会放你进去的。生命远比金钱重要。

居家隔离的日子,老赵每一天都心急如焚,他虽然明白战胜疫情是全国的一场攻坚战,他不能给社会添乱,可落到他一个小老百姓的身上,能生存下去才是最重要的,毕竟,柴米油盐,孩子上学,老人看病,还有那么多欠款,哪一样都是需要钱的。

一个月后,部分地区解封了,老赵马不停蹄赶回菜馆,但外地回到本地的人员仍需在居住地自我隔离14天,且店里的员工没返回的是没返回,返回的也在隔离中。老赵只好待在家里,继续等待,同时也时刻关注着疫情信息,看政府出台什么样的政策,对商户有哪些影响,老赵心里隐隐担忧,感觉这次生意的影响不会是一星半点的损失。

每天新闻都会播报全国各地的疫情的情况,看着一拨一拨医护人员、执勤人员、志愿者冒着生命危险奔赴前线,老赵的心里也是酸酸的,他也希望能出一份力,但无奈自己一方面确实没有能力,一方面还需要养家糊口。除了感动,也有心痛,有人因疫情失去了生命,每当看到这样的新闻,老赵都感慨,告诉自己千万不能倒下,上有老人,中有爱妻,下有可爱的儿子,他是全家的顶梁柱。

隔离结束后,全城封闭情况已有好转,大部分地区都已解封。但对于餐饮业,只允许外带,不允许堂食。老赵的担忧应验了,尽管已经安排上了外卖平台,可疫情的影响并没有从人们心中挥去,在外用餐的人流很少。就连很多平时全靠外卖的年轻人,写字楼里的白领,也都是宁愿自己带饭,甚至吃方便面也不在外面用餐了。

就这么坚持了一个月,高额的人工成本和房租让老赵有点支撑不住,虽然政府出台了很多减负政策,但都是针对企业,像他们这类私人商户,并没有得到什么缓解。他只好一方面辞退了几个员工,另一方面跟房东商量看是否可以减免房租,再一方面还尝试跟银行沟通延缓贷款。多方面的沟通交流,也仅仅只能让老赵喘口气而已,如果再没有生意上门,这家菜馆可能就真的开不下去了。

父母年迈,又体弱多病,常年需吃药。为了照顾还在上初中的儿子,妻子也只能打些零工贴补家用,家里有什么事情,也都是妻子一个人顶着。老赵愁白了头。

就这么慌慌张张,紧紧凑凑过了大半年,虽然疫情缓解了,可生意并没有什么起色。房租贷款都不能再拖,债主更是一天三遍的问何时还钱,毕竟这个特殊时期,大家都不好过,可不想自己的钱打了水漂。老赵拆东墙补西墙,可解决了一时,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看着妻子整日以泪洗面,老赵心中实在不忍,他有点后悔自己当初孤注一掷,来这个城市背水一战了,现在连个后路都没有了。本来是要来赚钱的,结果现在连累全家陪他一起受难。

老赵跟妻子商量,办理离婚,之前的债务都是他一个人借的,饭馆跟妻子没有关系,离婚后由他一个人还,让债主们都去找他。妻子自然是不同意,要与老赵共患难,十多年的夫妻怎能这个时候丢下他一人。可老赵说,孩子正是关键时刻,不能让他受影响,他们办理离婚,从法律层面讲,债务跟你无关了,让妻子带着孩子独自生活,他依旧每个月都会抚养费。等情况好转了,他们再复婚。经不住老赵的坚持,妻子最终同意了,他们办理了离婚手续后,老赵把家里仅有的一点点资产都给了妻子和孩子,然后给借钱的朋友发去消息“兄弟们,求你们,感谢你们,再给我一点时间”

门前修路遥遥无期,而疫情又反反复复,动不动就会闭店整顿或者不允许堂食,就这么艰难地挨到了第二年的六月份。才四十出头,这一年多来的心力交瘁让老赵看起来老了十岁不止,毕竟这家店投入了他全部的家当,经济的压力压得他直不起腰来,即使他再怎么乐观,也经不住这么久地折腾。

如果说修路是悲剧的开始,疫情是悲剧的加剧,那么那场暴雨就是压垮老赵的最后一根稻草,是悲剧的最终鸣响曲。

7月20号那天的大雨从前一天就开始下了,一直到第二天的下午也丝毫没有停的迹象。老赵和往常一样,坚守在店里,上下两层楼二三百平的店面仅剩了两个厨师和两个服务员。那天的雨格外大,格外久,老赵当时也只是想着可能晚上又没什么生意了。可是直到傍晚六点多钟,网上的消息铺面而来。很多地方的雨水已经淹没到了机动车轮子的位置,凡是车停留在有涵洞内的,司机都已弃车逃离,政府喊话人民在自己附近找个安全的位置停留,不要移动,多条地铁站内倒灌雨水,已经停运,甚至有一条线的乘客已经被困在了地铁车厢内,等待救援,雨水就要淹没他们等等等等。

眼看门外的大雨已经漫上台阶,来不及多想,老赵赶紧组织员工把能挡雨水的东西都先堵在门口,然后把贵重物品转移到二楼或者高的架子上。可是这场暴雨来得太过猛烈了,还没等他们收拾妥当,雨水就开始向店内蔓延。毕竟这里多年没有下过这么大的雨,自然没有准备防洪物资。

很快雨水就没到了人的小腿,老赵招呼员工都上二楼避一避,既然来不了客人,他们也走不成,就先吃晚饭吧。还没等饭吃完,只听“轰隆”一声,像是哪里塌了的声音,众人都吓了一跳,仔细看二楼暂时没事,就往一楼看去,此时雨水已经淹没到凳子的面儿了,老赵趟着水向门口走去,离门口不到一米的距离,突然脚下一崴,幸好扶住了桌子才没倒下。老赵感觉着地面不太平,向外一看,天,原来是门口塌方了,看来是塌到了店内下方了。现在他们什么也做不了,就又返回二楼等待了。祸不单行,没过几分钟,店里就突然停电了,不仅他们店,周边都像是陷入了深深的黑暗里,只听得见外面的狂风暴雨和在暴雨中哭喊的哀嚎。

老赵和员工们在店里待了一夜,直到第二天天亮,雨才小了一些。环视一周,情况比昨晚他们看到得还要糟糕,二楼的下水管道爆裂了,沿着墙壁一直向下蔓延,几乎每面墙壁都遭了殃。一楼就更不用说,桌椅柜子全部泡在了水里,天花板也在滴水。厨房厨具更是被洗礼一番,冰柜也都进水,全部断电。员工们赶紧收拾起来,老赵看着这一屋子的狼藉,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他此刻的心情,叫“绝望”。

清点完毕,员工都回去休息了,老赵盘算了一下,修复下来,大概可能还需要二十万左右。老赵默默点燃一支烟,男儿有泪不轻弹,可此时他控制不住自己了,流下了眼泪。回到出租屋,老赵翻看着网上的信息,有的人车泡了,有的人被困了,有的人失踪了,甚至有的人已经离开了,这场暴雨,是灾难。

周边的小区都已断水断电,甚至断气,老赵店里还只是停了电。第二天,他把员工们都叫了来,用仅剩的食材,做了近一百份盒饭。门口供人行通过的道路已经塌方,人是很难过来了。他们把盒饭提出去,装到老赵平时拉货的面包车上。原来,老赵是想给那些救援队伍和志愿者送饭。看着老赵的行为,店员们也都很激动,纷纷表示,只要有需要,都愿意出一份力。

当天晚上,老赵又把店员们聚集在一起,吃了顿饭,吃得正香,他缺突然宣布店铺经营不下去,准备关闭了。大家都很沉默,可是心里也很明白,现实却是很残酷,经历了修路和疫情的打击,这还没缓过劲儿来,暴雨又把店铺给冲毁了,没有足够的资金,确实很难支撑。老赵给店员们结了工资,就把大家遣散了。

这会儿已经凌晨四点了,老赵独自一人在店里坐了快八个小时。他回顾着这三年来的开店过程,放声痛哭。欠款少说还有两百万,可家里唯一的房子都让他给抵押了,能借的钱也都借了,再经营下去,也只是越欠越多。天快亮了,他看了看手机里老婆孩子的照片,踩灭了烟头,终于毅然决然走向了二楼的一个包间,那里面已经准备了一盆碳,门缝也窗户缝也都让他提前贴好了胶带,这就成了一个氧气不足的密室。

这个男人,撑不住了,他最后还是点燃了那盆碳火。

老赵的尸体是在三天后被发现的,因为他妻子已经连续两天联系不上他,实在担心,从老家跑了过来。包间的桌子上放着一封遗书:

云云,儿子,对不起。爸妈,原谅儿子的不孝。

我实在是撑不住了。

我想我死了,你们就不用还债了。就让外人都唾弃我,都恨我吧。

那辆拉货的车子给XX,算是抵一点钱吧。

我微信里最后的三百块已经转给了儿子,希望他能好好学习,别像他老爸一样没出息,一事无成。

老赵走了,可是还有更多人的生活在继续。人生的坎坷,道路的荆棘,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都是数不清的。或许每个人都经历过困境,走出来,就是希望,走不出来,就是绝望。在写这篇稿子的时候,我也正经历着经济压力的焦虑,整夜整夜得睡不着觉。或许有些人会说,那是你还不够努力,你还不够坚强,谁都会遇到苦难,不能都选择逃避。我赞同,可是也会心累。这个世界,有很多人一出生就是别人的终点,普通的人只能在生活的大杂烩里挣扎。

愿我们每个人在绝望的时候都能被救赎,自救也好,他救也好。

这个经历了多重磨难的城市叫“郑州”,愿家乡坚强。

图片来源于网络

微小说:一场疫情,一场暴雨,那个男人最终走上了不归路
微小说:一场疫情,一场暴雨,那个男人最终走上了不归路
微小说:一场疫情,一场暴雨,那个男人最终走上了不归路
微小说:一场疫情,一场暴雨,那个男人最终走上了不归路
微小说:一场疫情,一场暴雨,那个男人最终走上了不归路
微小说:一场疫情,一场暴雨,那个男人最终走上了不归路
微小说:一场疫情,一场暴雨,那个男人最终走上了不归路
微小说:一场疫情,一场暴雨,那个男人最终走上了不归路
微小说:一场疫情,一场暴雨,那个男人最终走上了不归路
微小说:一场疫情,一场暴雨,那个男人最终走上了不归路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