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近百年来之最”?一夜间美国中南部多州遭龙卷风袭击,损失惨重

作者:上观新闻

据美国媒体报道,当地时间12月10日夜间至11日凌晨,30多场龙卷风席卷美国中南部6个州,造成80多人死亡、房屋倒塌等毁灭性的影响。有分析称,这场龙卷风的凶猛程度和路径长度可能使其成为“近百年来之最”。与此同时,又一起极端天气事件来袭,再次引起关于气候变化的思考。

末日景象

据悉,遭龙卷风袭击的6个州位于美国“心脏地带”,分别是肯塔基州、阿肯色州、伊利诺伊州、密西西比州、田纳西州和密苏里州。

肯塔基州西部的梅菲尔德市是受影响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当地一家蜡烛生产厂被摧毁。当时工厂内有约110名工人,赶在圣诞节前上夜班处理订单。目前已有79人遇难,最终死亡人数可能超过100人。

现场视频和照片显示,工厂已化作一片巨大废墟,救援人员用手和机器挖掘。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报道,伤者已被送至肯塔基州帕迪尤卡市的一家医院,大多数人有化学烧伤、骨损伤和挤压伤。

幸存者基安娜·帕森斯-佩雷斯回忆说,当时感觉“耳朵开始发胀”,人们随着大楼前后摇晃,“然后随着砰的一声,所有东西都砸在我们身上”。

11日凌晨,肯塔基州州长安迪·贝希尔在新闻发布会上说,龙卷风在该州200多英里的地面上呼啸而过,“这是肯塔基州历史上最严重、最具破坏性、最致命的龙卷风事件”。

贝希尔说,有些地区受到的损害难以用语言表达。目前,肯塔基州已进入紧急状态,当地国民警卫队正在参与救援。

梅菲尔德市市长凯西·奥南(Kathy ONan)表示,除建筑物倒塌外,当地供水和供电系统也无法运转。目前,这座拥有1万人口的城镇被描述为“归零地”,看起来像是末日后的景象:历史悠久的房屋建筑和城市街区化作废墟,汽车翻倒在地……

《纽约时报》形容,梅菲尔德市中心的街道已然成了“一座危险的迷宫”,到处是倒下的公用电线、悬挂的树枝,以及锋利的金属和木头。但在一些社区,居民们在曾经是家园的废墟中摸索,寻找他们可以保存的衣服和物品。

“看起来好像有炸弹爆炸了,”31岁的梅菲尔德居民亚历克斯·古德曼告诉法新社。

与此同时,一辆27节车厢的火车在肯塔基州的埃灵顿附近脱轨,也突显出这场龙卷风的威力之强大。

在阿肯色州,龙卷风同样“几乎摧毁”了一家养老院,造成至少2人死亡、5人重伤。这家养老院位于该州东北部小镇莫内特,事发后,至少20人被困在养老院中。当局紧急展开救援,将受困者转移安置。当地警方说,除了这家养老院的屋顶被掀翻外,当地还有一座手机信号塔等建筑遭到龙卷风破坏。

在伊利诺伊州,位于南部城市爱德华兹维尔的一间亚马逊仓库被掀翻屋顶,大约100名工人被困,已有6人遇难。

此外在田纳西州和密苏里州,分别已有4人和2人遇难。美国国家气象局10日发布龙卷风预警时说,预计至少有2500万人将受到此次龙卷风袭击的影响。

气候变化?

美联社称,12月出现龙卷风是不寻常的,尽管并非闻所未闻。但气象学家说,这场龙卷风的凶猛程度和路径长度可能使其成为“近百年来之最”。

如果证实这30多场龙卷风相互关联,那么它将超过1925年的“三州龙卷风”,成为美国所遭遇过的“最长龙卷风”。近百年前,一场龙卷风在密苏里州,印第安纳州和伊利诺伊州划出一条“毁灭之路”,夺去695条生命。

眼下,又一场自然灾害来袭,也再次引起人们对于气候变化的思考。有科学家警告说,气候变化正在使风暴变得更加强大和频繁。

那么,这场最新的龙卷风是否与气候变化有关?美联社称,反常的温暖气温和与“拉尼娜现象”相关的风暴系统东移,为这场恶劣天气创造了必要条件,但气候变化是否是“罪魁祸首”仍有待研究。

美国总统拜登也表示,虽然气候变化对这些特殊风暴的影响尚不清楚,但“我们都知道,当气候变暖时,一切都更加强烈”。

等待重建

据CNN报道,随着风暴系统继续东移,本周末可能还会有恶劣天气。

拜登称这是历史上“(规模)最大的”风暴之一,正密切关注局势。“这是一场悲剧,我们仍不知道有多少人丧生,也不知道破坏的全面程度。”

拜登还表示,联邦政府将全力提供援助,他还计划在情况允许时前往灾区,以免妨碍救援,因为“当一位总统出现时,他会带着大批人员和车辆,我们可能会无意中挡道。”

而在一些受灾民众感到痛苦和担忧之际,也有幸存者心存感激。

据《纽约时报》报道,25岁的贾马尔·摩根当晚应该去蜡烛厂上夜班。但他睡过头了,车子又在上班路上打滑,他便转身回家去。据悉,摩根有两个孩子,最近开始上夜班。“为了多赚一点钱,”他说,“圣诞节就要到了。”

梅菲尔德高中足球队的一员凯兰·加尔布瑞斯说,他和家人当时躲在自家衣橱里,风暴持续了5到10分钟,家里的窗户和门还有屋顶被吹走……“我们当时没有考虑损失,”他说,“我们很高兴能活下来。”

而他堂兄的房子则“完全消失了”,“半座城市都消失了,令人心碎”。

谈及灾后重建,37岁的乔·克伦肖11日下午在蜡烛厂附近说:“我不知道梅菲尔德将如何恢复”。他表示,希望能为寻找幸存者提供一己之力。

(编辑邮箱:[email protected])

栏目主编:杨立群 文字编辑:杨立群 题图来源:新华社 图片编辑:苏唯

来源:作者:陆依斐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