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老照片:端郡王載漪,胡适一家在北京東廠,戰犯管理所吃飯的溥儀

老照片:端郡王載漪,胡适一家在北京東廠,戰犯管理所吃飯的溥儀

端郡王載漪,以及他手下的幕僚,拍攝于1890年。載漪是光緒帝的堂兄弟,嘉慶帝四子瑞親王綿忻之子。

1899年,慈禧冊立載漪的十五歲兒子溥儁為大阿哥,計劃廢黜光緒帝,但溥儁不獲外國公使承認,慈禧被迫停止廢立計劃。

老照片:端郡王載漪,胡适一家在北京東廠,戰犯管理所吃飯的溥儀

1948年,胡适一家在北京東廠胡同一号,自家宅院前的合影。照片中前排左為妻子江冬秀,後排左是長子胡祖望,右是次子胡思杜。

這一年的冬天,北平和平解放。時任北大校長的胡适也在這一刻選擇離開,離開了這座讓他成名的城市。

老照片:端郡王載漪,胡适一家在北京東廠,戰犯管理所吃飯的溥儀

1950年,溥儀在遼甯撫順,戰犯管理所吃飯,桌子上有大米飯,兩個菜,待遇還行。

溥儀曾經做皇帝的時候,吃的那可都是山珍海味啊,不過在這裡他隻能和戰犯們一起吃,一般來說都是兩菜一湯,雖然看起來比較簡陋,但是很多中國老百姓那個時候還吃不上飯呢!

老照片:端郡王載漪,胡适一家在北京東廠,戰犯管理所吃飯的溥儀

1951年,被志願軍俘虜的美軍士兵,身穿志願軍發的新棉襖,戴着新棉帽,身體健康,滿臉笑容。

戰争結束後,他們其中有21名美軍戰俘和一名英軍戰俘由于受志願軍優待俘虜政策的感化,不願回國,選擇了永久留在了中國。

老照片:端郡王載漪,胡适一家在北京東廠,戰犯管理所吃飯的溥儀

1912年,四川都督,尹昌衡和妻子顔機,照片中的尹昌衡體魄魁梧,身高過人,即使坐着也和妻子的身高形成了反差。

辛亥革命後,尹昌衡調集2000餘人生擒了已經交權的“川滇邊務大臣”趙爾豐,并在成都皇城壩公審趙爾豐,當衆盡斥其罪,将趙爾豐當場誅于皇城“明遠樓”。之後28歲的尹昌衡,出任四川都督。

老照片:端郡王載漪,胡适一家在北京東廠,戰犯管理所吃飯的溥儀

1938年,大漢奸高志忠,和他的兩個兒子,拍攝于安徽合肥。

鬼子占領合肥後,高志忠出任合肥的僞市長。照片中高志忠胸前,佩戴的是日本人的六等勳章,左手臂上還帶着“太陽旗”袖标。

愚蠢的他,天真地以為自己找對了主子,看看合影裡的父子三人,個個表情充滿傲嬌。1945年鬼子投降後,高志忠準備從廣州出逃結果被抓,次年在南京槍決。

老照片:端郡王載漪,胡适一家在北京東廠,戰犯管理所吃飯的溥儀

1942年,小鬼子在河北滄縣,和培植的漢奸成員在一起合影。

照片中的他們和鬼子有說有笑,看起來個個精神抖擻,腰闆挺得筆直,但是就是這樣的人,在抗戰期間主動投靠日本鬼子,實在令人氣憤!以出賣自己的國家,為自己的同胞求榮,這種人真無恥!

老照片:端郡王載漪,胡适一家在北京東廠,戰犯管理所吃飯的溥儀

越南末代皇後“南芳”,拍攝于1934年,照片中的她顔值出衆,身材高挑,氣質優雅而又高貴。

南芳皇後原名阮有氏蘭,她是一名兼具東方和西方之美的女子,而且會說一口流利的法語,引了無數豪門貴族的年輕男子,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1934年她成為越南皇帝保大(阮福晪)的正妻,直到去世。

老照片:端郡王載漪,胡适一家在北京東廠,戰犯管理所吃飯的溥儀

1890年,闖關東路上的一家三口,由于他們身上既沒有錢也沒有幹糧,幾乎是一路乞讨到達滿洲的。

當時,由于黃河下遊天災不斷,山東一帶的農民顧不得朝廷的禁令,先後有3000多萬人,紛冒着危險闖入東北。

老照片:端郡王載漪,胡适一家在北京東廠,戰犯管理所吃飯的溥儀

1942年2月12日,東北抗日聯軍的建立人和上司人之一的趙尚志将軍殉難。照片是将軍殉難後的一首,由日僞軍拍攝。

将軍因被叛徒出賣被捕,子彈從他的後腰射入,貫穿了他的身體。12日早晨8點,将軍壯烈殉國。

2月17日,将軍的頭顱被日僞殘忍割下,身體被扔進了松花江。

正當日軍想要把頭顱焚毀時,被長春般若寺住持炎虛法師力薦,将軍的頭顱才被埋在了寺裡。

2004年5月,般若寺院牆修繕,勞工們從牆下挖出一個無名頭顱,後被證明為将軍頭顱。至此,人們一直苦苦尋覓了幾十年的趙尚志頭顱,終于被找到。

趙将軍永垂不朽,中國人民不會忘記你!

老照片:端郡王載漪,胡适一家在北京東廠,戰犯管理所吃飯的溥儀

1945年,德國柏林街頭一個廢墟旁一名蘇軍女士兵分别和美軍和英軍士兵在握手留影。

三個人都非常開心,兩名男士兵開心地看着這名蘇軍女兵,這名蘇軍女兵穩穩地站在C位雖然弱小,但是位置非常關鍵。

這張照片拍攝得非常有寓意的,因為攻打柏林,蘇軍的地面部隊人數是最多的,死傷也是最多的,最終攻克柏林也是蘇軍的功勞最大。

老照片:端郡王載漪,胡适一家在北京東廠,戰犯管理所吃飯的溥儀

1979年,廣西陽朔地區的一位老奶奶上街買菜的一張照片。

這位老人穿着幹幹淨淨,頭上戴着一頂黑色帽子,右手挎一個竹編的菜籃子,左手拿着一把新鮮的蔬菜,滿臉輕松地走在街上。

值得一提的是老人身後,挂着一塊黑闆,黑闆上寫着今日影訊,看來是一家電影院的海報黑闆,上面清楚地寫着播放的影片是《苦惱人的笑》,票價0.18元,也就是一毛八分錢一張票。

老照片:端郡王載漪,胡适一家在北京東廠,戰犯管理所吃飯的溥儀

1911年,美國洛杉矶一名胖胖的妓女在自家門口等待客人的照片。

其實這個妓女等待的客人就是拍攝這張照片的攝影師,這名攝影師一生都在追求攝影事業,但是一直都沒有成功,一直郁郁不得志,直到多年以後他的攝影作品才被人熟知,但是他已經看不到這一天了。

老照片:端郡王載漪,胡适一家在北京東廠,戰犯管理所吃飯的溥儀

世界上最倒黴也是最癡情最幸運的男人,這個男人就是俄國軍人阿沙廖夫。

1915年,一戰期間,阿沙廖夫作為俄國皇家部隊169師的戰士來到了波蘭布列斯特駐紮,但在德國猛烈的攻勢之下,防線很快就崩潰了,部隊死傷慘重,169師全部撤回俄國,在他們臨走之前匆忙炸毀了當時俄軍的軍需庫。

但是在當時,阿沙廖夫正在軍需庫裡執勤,由于匆忙,他們把阿沙廖夫早就忘了,阿沙廖夫直接被困在了軍需庫裡。

等到人們找到阿沙廖夫時已經是9年零23天之後,俄國的十月革命已經推翻了沙皇俄國。人們非常好奇他在軍需庫裡是如何活下來的,非常幸運地是,軍需庫有足夠的糧食,岩石縫中會留下露水,他就靠着這些東西一天天堅持着。

從第一天受困開始,阿沙廖夫每天在石壁上刻下一筆,記錄自己受困的時間,沒想到恍惚之間,就過去了九年。

更最重要的是,他的胸口的衣袋裡放着未婚妻的書信,九年來他無時無刻不在思念着她,感覺自己要堅持不下去的時候就拿出這封信看一看,就這麼堅持了九年。

九年的堅持和掙紮,阿沙廖夫通過強大的愛情信念終于戰勝了自己戰勝了時間,活着回到了自己的祖國!

是以說,他是最倒黴也是最癡情幸運的男人!

老照片:端郡王載漪,胡适一家在北京東廠,戰犯管理所吃飯的溥儀

照片上的小戰士名叫張全勝,他是77軍88師一名後勤戰士,當時年僅9歲。

很難想象,一個9歲的娃娃還是滿臉的稚氣,身高還不如一杆步槍高的孩子,就已經是抗日戰争中的一名戰士了。

就是這麼一個小戰士,在1944年雲南松山戰役中不幸被俘,日軍看見他這麼小,認為能在他的口中套取情報,沒想到張全勝抱着必死的信念堅貞不屈,沒有透露一丁點兒我軍動向,最後日軍殘忍地把張全勝殺害,死時年僅9歲!

在國家危難之時,一個年僅9歲的孩童竟然有如此偉大的胸懷,真是讓所有中國人感到驕傲和自豪的,向抗日小英雄張全勝緻以崇高的敬意!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