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不愛做家務?看看這些研究!常做家務活,延緩大腦衰老,身心更健康!

多做家務,養身養心

本報記者 燕聲

不愛做家務?看看這些研究!常做家務活,延緩大腦衰老,身心更健康!

很多年輕人并不喜歡做家務,而更喜歡做一個“沙發洋芋”。但做家務卻能帶給人們健康,尤其是老年人。發表在《英國醫學雜志·公開》期刊上的一項研究發現,保持敏銳記憶力的關鍵在于多做家務。

常做家務認知能力更高

不愛做家務?看看這些研究!常做家務活,延緩大腦衰老,身心更健康!

洗洗涮涮、整理床鋪、收拾房屋和燒火做飯等簡單家務勞動與包括窗戶清潔去塵在内的繁重家務結合在一起,能讓人們的身體保持更好的狀态。

研究人員對新加坡近500名成年人進行了測試,以确定他們的身體和認知健康狀況。他們把研究對象分為兩個年齡組:21―54歲,平均年齡44歲;65―90歲,平均年齡75歲。

記憶力測試和身體測試的結果表明,家務勞動與提高腦力和身體能力有關,但這一聯系隻存在于老年人組。在較年輕的對照組中并未發現同樣的結果,因為他們平均多接受了5年的教育,這本身就與較高的頭腦靈活度和認知衰退更緩慢有關。

與從事較少家務的人相比,65歲以上從事大量輕型家務或繁重家務的人,其認知能力分别高出8%和5%。在從事較多繁重家務的人當中,從坐着到站立的反應速度要快8%,平衡能力要高出23%。

運動能營養大腦

不愛做家務?看看這些研究!常做家務活,延緩大腦衰老,身心更健康!

此前,弗明漢一項心髒研究分析也顯示,即便是輕松的家務活,也能延緩大腦的衰老;堅持每天做1小時的家務,可挽救1年損失的腦容量。研究發現,普通人在60歲以後,每年損失約0.2%的腦容量,腦容量的減少或大腦的萎縮與認知功能下降相關。而每天1小時的輕量活動,将增加0.22%的腦容量,與1年損失的腦容量基本相當。研究還發現,每天步行1萬步以上的人的腦容量,比每天步行不足5000步的人多0.35%,這相當于1.75年的大腦老化程度。

運動為什麼對大腦有益?

加州大學洛杉矶分校的生理學教授費爾南多曾表示,運動能夠促進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的釋放。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能夠促進海馬體中神經元與前額葉皮層的細胞形成新的突觸。前額葉皮層負責大腦很多進階認知功能的運轉,比如決策能力和注意力,這些功能也會随着運動而改善。另外,運動能改變大腦的血管網絡。人處在運動狀态的時候,身體裡的血流量會增多,大腦的血流量也會随之加大,這就會導緻血管内皮生長因子的含量增高。這個過程可以促進海馬體内新血管的生成,而新血管的生成與神經再生有關。第三,運動會引起體内的神經遞質增多。如果你跑完步之後會感到愉快,這是因為包括血清素、多巴胺和内啡肽在内的神經遞質增多了。弗吉尼亞理工大學人類營養、食品和運動系進階研究員朱莉娅·巴索曾表示,無論是散步這樣的低強度運動,還是舉重和高強度間歇訓練,都會讓人情緒變好。

常做家務,身心更健康

不愛做家務?看看這些研究!常做家務活,延緩大腦衰老,身心更健康!

老人常做家務,好處是多方面的。新加坡的一項研究也發現,家務活能讓老年人記性和專注力好,雙腿有力量,進而更能防跌倒。而且常做家務活與跳不跳廣場舞、工作上有無體力活動及通勤無關。

研究顯示,家務活與保持更好心智、更好體能有關,不過隻在年紀較大人群中展現。其中,與不怎麼做家務的人相比,操持大量或輕或重家務活兒的人認知能力分别高出8%和5%,平衡協調性得分高了23%。

家務勞動不僅是體力活動的一種,而且還是獨立生活能力的一個名額。研究者指出,應該鼓勵老年人适當做點家務活來促進自身健康。較輕的家務活包括洗衣服、除塵、鋪床、晾衣服、熨燙、整理和做飯,較繁重的家務活定義為擦窗戶、換床、吸塵、清洗地闆、刷油漆及裝飾等活動。

文中圖檔來自網絡

編輯 || 燕聲 萬濤

值班主任 || 範宏博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