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心理健康
教育知識科普
什麼是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是健康的重要組成部分,所謂心理健康是指在心理、智能、以及情感上與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沖突的範圍内,将個人的心境發展為最佳狀态。
中國小時期是人的行為、性格和智力迅速發展的關鍵時期。在這一階段,由于身心變化比較快,加之文化知識及社會經驗的不足,中國小生很容易産生不健康的心理,導緻心理問題或心理疾病。
排除中國小生認識、情感、意志等方面的障礙,鍛煉他們的意志品質,優化他們知、情、意、行等方面的素質,使他們形成良好的品格和健康心理,這是中國小教育教學義不容辭的責任。
關于抑郁
在日常生活中
抑郁症是現代人心理疾病
最重要的類型
而在大陸内
每年有1600萬人患有抑郁症
每年是以自殺的有28.7萬人
心理健康的标準
心理學家将心理健康的标準描述為以下幾點:
①有适度的安全感,有自尊心,對自我的成就有價值感;
②适度地自我批評,不過分誇耀自己也不過分苛責自己;
③在日常生活中,具有适度的主動性,不為環境所左右;
④理智,現實,客觀,與現實有良好的接觸,能容忍生活中挫折的打擊,無過度的幻想;
⑤适度地接受個人的需要,并具有滿足此種需要的能力;
⑥有自知之明,了解自己的動機和目的,能對自己的能力作客觀的估計;
⑦能保持人格的完整與和諧,個人的價值觀能适應社會的标準,對自己的工作能集中注意力;
⑧有切合實際的生活目标;
⑨具有從經驗中學習的能力,能适應環境的需要改變自己;
⑩有良好的人際關系,有夫妻的能力和被愛的能力。在不違背社會标準的前提下,能保持自己的個性,既不過分阿谀,也不過分尋求社會贊許,有個人獨立的意見,有判斷是非的标準。
中國小生心理健康的标準
根據大陸青春期兒童的心理活動特點,他們達到心理健康應具備以下六個心理品質:
一、智力發育正常,即個體智力發展水準與其實際年齡相稱;
二、穩定的情緒。盡管會有悲哀、困惑、失敗、挫折等,但不會持續長久;
三、能正确認識自己。清楚自己存在的價值,有自己的理想,對未來充滿信心;
四、有良好的人際關系。尊重了解他人,學習他人長處,友善、寬容地與人相處;
五、穩定、協調的個性,能對自己個性傾向和個性心理特征進行有效控制和調節;
六、熱愛生活,能充分發揮自己各方面的潛力,不因挫折和失敗而對生活失去信心。
來源:青海省青少年活動中心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資訊、利于普法之目的。若有來源标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青海普法聯系,我們将及時更正、删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