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睡不着,睡不好,失眠也要“對症下藥”

作者:中醫專家說惡性良性腫瘤

中醫認為,冬主收藏,宜早睡晚起,注意防寒保暖,以免受涼,不要過度活動,防汗出過多,而使陽氣大量損耗。這就是順應冬氣、養護人體閉藏機能的法則,最主要的就是要不受幹擾,外洩陽氣。然而,很多人卻辜負了“收藏”休養的好時光,犯了失眠的毛病。

睡不着,睡不好,失眠也要“對症下藥”

冬季失眠不隻是睡不着這麼簡單,它的危害非常大,冬季“養藏”為主,“養藏”首先要保證充足的睡眠。而倘若此時發生失眠,便會導緻陽氣受損,身體免疫力降低,進而更加容易引發神經衰弱、感冒、胃腸疾病、心梗、腦梗、高血壓、糖尿病等疾病,甚至造成猝死,給病人的身心健康帶來嚴重的傷害。

尤其是老年人,可以說失眠是老年人的‘催命符’。樂啟生中醫團隊表示,老年人長期失眠危害很大,特别是患有冠心病、高血壓的老人,對于年齡較大的高血壓患者來說,長時間缺乏充足的睡眠會導緻血壓控制不佳,血壓晨峰的變動幅度加大,特别是在寒冷季節,晚上睡不好,白天則會因焦慮、驚動等情緒,使大腦興奮過度,血管發生收縮而導緻血壓上升。血壓大幅度變化可能會導緻心梗、中風等意外發生。

睡不着,睡不好,失眠也要“對症下藥”

中國睡眠研究會公布的睡眠調查結果顯示,中國成年人失眠發生率高達38.2%,高于發達國家,超過3億中國人有睡眠障礙。中醫稱失眠為“不寐”、“艱寐”。可因思慮勞倦、内傷心脾、陰虛火旺、心腎不交、肝陽上擾、心膽氣虛,胃氣失和等諸多因素造成。

冬季是幹燥多風的季節,很容易造成人們肝火旺盛、虛火上擾,造成髒腑陰陽平衡失調。這是造成冬季失眠的“内因”。也有一些“外因”,比如飲食失衡。寒冷的冬天人們通常喜歡吃火鍋來暖身,而火鍋一般以些辛辣為主,加重了人的煩躁不安情緒,睡覺時心境不能平和,睡眠品質難免受到影響。

是以樂啟生中醫團隊認為,冬季失眠關鍵陰虛在于肝火旺盛以及脾胃虛弱所緻。

睡不着,睡不好,失眠也要“對症下藥”

肝火過旺:中醫理論中,肝火旺盛的“火”是外邪六淫“風、寒、暑、濕、燥、火”之一,入冬後,天氣會很幹燥,身邊或許會有許多朋友會經常出現出現頭暈,頭痛等不舒服症狀,并且心情也不太好,容易出現煩躁、易怒等情緒波動,進而導緻肝火過旺,影響睡眠狀态。

此外,伴随着學習、工作壓力的不斷加大,人們往往被各種緊張、焦慮的情緒所困擾,七情緻病,可直接傷及髒腑,影響氣血的運作,其中尤以肝氣郁結者最為多見。倘若情志拂郁,郁怒傷肝,則肝失疏洩,氣郁日久則化火,加之肝失條達,氣不布津,聚而為痰,則痰、氣、火三者交阻,上擾于心神,臨證即可見失眠之症。

這類患者除了失眠之外,往往還會出現多夢、頭發油膩、口幹口苦口臭、脾氣暴躁、脫發、免疫力下降等症狀。

睡不着,睡不好,失眠也要“對症下藥”

脾胃虛弱:現代人本身飲食沒有節制和規律,饑飽失常的情況屢屢發生,加上正值冬季,許多人都會使用肥甘厚膩的食物,如燒烤,火鍋等等,中醫常講“肥者令人内熱,甘者令人中滿”,飲食不當,脾胃受損,納運失司,則易釀生痰濁。

除了飲食不規律,年老、久病的人群,冬季也容易出現脾運乏力,精微不歸正化,亦可釀成痰濁。痰濁之邪循陽明胃絡上逆擾心,心神不能安宅,則睡卧不安。正如秦景明《症因脈治·卷三·内傷不得卧》曰:“胃不和不得卧之因,胃強多食,脾弱不能運化,停滞胃家,成飲成痰,中脘之氣,窒塞不舒,陽明之脈,逆而不下,而不得卧之症作矣”。

這類患者除了失眠,還會出現入睡困難,食欲不振、身體疲倦無力、健忘、頭暈頭痛、面色暗黃等症狀。

睡不着,睡不好,失眠也要“對症下藥”

需要注意的是,雖說冬季失眠多由肝火過旺以及脾胃虛弱所緻,但現代人受生活習慣的影響,體内多有邪氣伏于體内。是以樂啟生中醫團隊強調,論治失眠症,但不限于一證,亦強調在病因基礎上,進一步分證而治,需遵循人是一個有機整體和人與自然是一個整體的原則,用藥考慮季節變化以及患者年齡、體質等,配伍時注重寒熱溫涼守恒。

如倘因情志不舒,痰氣交阻,日久化火者,則酌加龍膽草、栀子、黃連等清瀉心肝火熱,瓜蒌、青礞石、浮海石等清化痰熱,茯神、遠志、合歡花等甯心安神;

如若因飲食不節,痰食互結者,則多用神曲、山楂、連翹、枳殼、槟榔、萊菔子等消食導滞,茯神、遠志、合歡花等化痰甯神;

若病程遷延日久,痰濁内伏,正氣不足者,若兼見心脾不足之證,則加用黃芪、黨參、白術、當歸、龍眼肉等補益心脾。

若兼見心腎不交之證,則加用生地黃、黃連以交通心腎,天冬、麥冬、五味子等以補腎甯心安神。

睡不着,睡不好,失眠也要“對症下藥”

醫案辨析

32歲的王先生最近就經受失眠困擾,由于年底工作較忙,加上經常吃火鍋,喝點小酒,即便晚上很早就會上床,可總是翻來覆去睡不着。”王先生說,就是睡不下,即便睡着了,還總是做夢,半夜經常醒過來,醒了之後就睡不着了。

後王先生便去醫院檢查,但沒有查出什麼原因,後開始服用安眠藥,但是效果仍然不好,于是便尋求中醫治療。

睡不着,睡不好,失眠也要“對症下藥”

初診:近1個月來,症狀加重,現症見入睡困難,多輾轉反側難以入睡,入睡後則易醒,且醒後難以再睡,晨起倦怠乏力、頭暈、頭昏沉、口黏口甜等症狀明顯。患者自訴精神緊張,伴見胃納欠佳,大便日一次,質軟,黏滞不暢,平素怕冷明顯,舌淡胖苔膩,脈弦細。

西醫診斷:失眠症;中醫診斷:不寐(痰氣交阻兼心膽氣虛證)。予半夏厚樸東加減:法半夏、厚樸、紫蘇葉、茯苓、茯神、生姜、人參、龍骨(先煎)、牡蛎(先煎)、酸棗仁、合歡花、柴胡、麥冬、五味子。7劑,水煎,日1劑,中午及睡前服用。

二診:患者自訴服藥後容易入睡,時有睡中易醒的情況,然醒後仍能再次入睡至天亮,晨起精神狀态較之前有明顯改善。繼以前方調服,7劑,煎服法同前。後以本方加減,連用4周,竟獲顯效。囑患者注意精神調攝,保持心情舒暢。

睡不着,睡不好,失眠也要“對症下藥”

“冬不藏精,春必病溫。冬季失眠,影響的不隻是睡眠狀态,甚至還會進一步破壞人體髒腑平衡,導緻人體抗病能力下降,危害身體健康。是以冬季失眠不容忽視,需及時通過中醫辨證,明确病因,對症調理,進而使髒腑達到平衡,改善睡眠品質,為來年健康打下基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