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黃歇冢——春申君的豐碑

作者:孫鴻
黃歇冢——春申君的豐碑

1

童年的時候,家鄉周邊還有很多的冢。相比而言黃歇冢算比較高大的。據文史記載,當時墓高十丈(約30米),有護墓河,廟宇。

因地處春秋戰國時期的楚國中心地帶,講究禮制尊卑的王候将相大多會留下高大的土堆。冢不是一般人能建造的,通常隻有有身份、有地位的王侯将相、豪門貴族才能建造。普通人家哪怕很有錢,他們的墳墓也不被稱為冢,因為缺乏社會地位和身份。另外,一些身份特殊、名氣很大的人,即便他不是什麼王侯将相,出于尊重,他的墳墓也被叫做冢。

這些年的發展,尤其是人民公社時期那些不太知名的冢大多被填平了。然而這黃歇冢還保留着。

黃歇冢——春申君的豐碑

墓冢就在長湖岸邊。長湖有九十九個汊,不是每個汊都有命名,我小時候就在叫彭冢湖的湖汊邊長大。這湖汊中有個小島,大約是島上曾有埋葬過彭姓的墓冢,是以得名。據老人說島上曾有一熱鬧的漁村,後來是洪水還是地震就塌陷消失了。小時候去湖邊摸漁還有些殘垣斷壁和瓦礫。

2

假期陪父親回鄉下小住,聊到了他六十年代曾做過社教工作的黃歇村。我說,明天坐渡船到湖對岸去看看。父親不提起,我已忘了楚國名相春申君黃歇。

我們來到湖邊, 風很大,卷起一層層濁浪拍打着岸邊,鐵殼船被浪卷的搖搖晃晃。我們依寫在水泥柱子上的号碼給船工打了電話,船工說今天五到六級大風,停航。

黃歇冢——春申君的豐碑

父親說,有時爺爺杠着我來到湖邊,風大,渡船也會停擺。

小時候我母親在長湖邊的小鎮後港工作,隔一段時間,母親說想我了。爺爺就會将我從鄉下送到母親身邊住幾天。爺爺扛着我要過一個渡口,走一段路,再過一個渡口才到小鎮。二個渡口之間的那條古道剛好從黃歇塚腳下經過。我就問爺爺,這裡怎麼有個小山包,爺爺說,這是二千多年以前的楚國大臣黃歇的墓。

傳黃歇死後葬于此。墓前原有祠宇、碑刻、祭台等。抗日戰争時期被日軍炸毀,唯墓冢尚存。陳橋驿主編的《中國都城辭典》稱“皇陵冢、即春申君黃歇墓,在江陵城東35公裡處,泥港湖東岸”。指的就是這裡。

黃歇(前314年-前238年),楚國大臣,曾任楚相。黃歇遊學博聞,善辯。楚考烈王元年(公元前262年),以黃歇為相,賜其淮河以北十二縣,封為春申君。與魏國信陵君魏無忌、趙國平原君趙勝、齊國孟嘗君田文并稱為“戰國四公子”。

黃歇為了楚國安甯,陪太子熊完十年在秦國做人質。輝煌的時候,做六國伐秦的統領。有門客三千,門客大約相當于今天的私家智囊團。門客中既有大名頂頂的思想家荀子,也有屠夫。最奇葩的事,楚王熊完沒有子嗣,接受門客李園的建議,将李園親妹妹李嫣納為妾,侍其懷孕後,送給楚王做妃子。李嫣所生的兒子熊悍就是後來的楚幽王。傳說就是黃歇的私生子。

公元前238年,楚考烈王病逝,黃歇奔喪時,門客李園令人埋伏于棘門之内,殺死春申君及其全家。

曆代名人歌頌春申君的詩不多,司馬遷評價黃歇“當斷不斷,反受其亂。”是說春申君不聽門客朱英的建議,盡早将陰謀家李園殺死,最作反被李園所殺。但杜牧有這一首《春申君》的詩算是對黃歇一生的最好總結:

烈士思酬國士恩,春申誰與快冤魂?

三千賓客總珠履,欲使何人殺李園?

3

一九六三年父親在和平村做社教工作(即四清:對生産隊長及以上幹部,發動群衆進行“四清”,即:清思想、清政治、清組織、清經濟。)以前的和平村今天改名叫黃歇村。堂堂楚國宰相用最小的行政機關村命名,是不是委曲了春申君。當年春申君的分封之地江蘇蘇州之人頗敬春申君,不少群眾奉之為城隍,為之立神主,定期祭祀。2002年9月,上海申博成功的歡慶晚會上高唱的第一首歌就是《告慰春申君》。大上海為紀念春申君黃歇,簡稱為“申”,還有黃浦江,春申路,春申江等都是為了紀念這位開“申”之祖。

我羨慕起戰國春秋時代的百家争鳴,諸子百家。在那個為了生存而競争的時代,湧現了那麼多的思想家。今天我們大一統時代,人們很幸福,一切都有組織給你安排好了,從生到死。還需要獨立的思想嗎?大學培養的是網絡捜索家,是流水線上的生産者。人們大都依靠現有的體制生存,這大概就是被“體制化”。

前二年演繹戰國柔情的熱播劇巜芈月傳》,人物黃歇,芈月都是楚國人。據考證,黃歇出生時,芈月已二十多歲,芈月生秦昭襄王時已三十多歲,黃歇二十多歲陪楚國王子熊完去秦國做人質時芈月已四十多歲。以芈月一生波瀾壯闊,縱情恣意愛上二十多歲的黃歇是完全可能的。不過電視劇不是曆史,編劇的演繹不是曆史的還原。

黃歇冢——春申君的豐碑

遠眺湖對岸,黃歇冢依稀可見。

我們決定駕車前往。湖汊已被江漢運河截斷,順着運河堤壩十幾公裡就到了黃歇冢。

墓冢周邊已長滿了雜樹,當地村民在九十年代集資在墓頂部修建了一個道觀。叫“黃歇道觀”,墓頂被從30米降到了12米高。村民是善良的。這種愚蠢的事情不止在這裡發生。曆史幽久的埃及金字塔的條石,也被現今信仰伊斯蘭教的阿拉伯人拆下來做教堂。道觀正門有二棵高大的松樹對稱的伫立在門兩旁,這種松樹在平原地帶并不多見,感覺有些突兀。道觀裡并無任何與黃歇有關的物件。據記載一九四一年與日寇交戰,已毀損殆盡。門口的宣傳牌和黃歇的介紹才能知道這裡是春申君的墓冢。我們緩步登上現在隻有十二米高的墓頂,墓邊沿野蠻生長的香樟樹,遮住了我們的視線。我想當年冢高十丈的時候,在一個風和日麗,晴朗的夏日,登高是定能看到三十裡外楚國的故都紀南城的。

黃歇冢——春申君的豐碑

在當年楚國的領地,黃歇的墓塚有十幾座,他的真身究竟何處哪是考古學家們的事。二千多年了人們還能紀念他,紀念他效忠楚國,複興楚國,禮賢下士,坦誠慷慨,有情有義。這黃土堆就是一座豐碑,正所謂“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蘇轼)有幾人。

2021.11.26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