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黄歇冢——春申君的丰碑

作者:孙鸿
黄歇冢——春申君的丰碑

1

童年的时候,家乡周边还有很多的冢。相比而言黄歇冢算比较高大的。据文史记载,当时墓高十丈(约30米),有护墓河,庙宇。

因地处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国中心地带,讲究礼制尊卑的王候将相大多会留下高大的土堆。冢不是一般人能建造的,通常只有有身份、有地位的王侯将相、豪门贵族才能建造。普通人家哪怕很有钱,他们的坟墓也不被称为冢,因为缺乏社会地位和身份。另外,一些身份特殊、名气很大的人,即便他不是什么王侯将相,出于尊重,他的坟墓也被叫做冢。

这些年的发展,尤其是人民公社时期那些不太知名的冢大多被填平了。然而这黄歇冢还保留着。

黄歇冢——春申君的丰碑

墓冢就在长湖岸边。长湖有九十九个汊,不是每个汊都有命名,我小时候就在叫彭冢湖的湖汊边长大。这湖汊中有个小岛,大约是岛上曾有埋葬过彭姓的墓冢,所以得名。据老人说岛上曾有一热闹的渔村,后来是洪水还是地震就塌陷消失了。小时候去湖边摸渔还有些残垣断壁和瓦砾。

2

假期陪父亲回乡下小住,聊到了他六十年代曾做过社教工作的黄歇村。我说,明天坐渡船到湖对岸去看看。父亲不提起,我已忘了楚国名相春申君黄歇。

我们来到湖边, 风很大,卷起一层层浊浪拍打着岸边,铁壳船被浪卷的摇摇晃晃。我们依写在水泥柱子上的号码给船工打了电话,船工说今天五到六级大风,停航。

黄歇冢——春申君的丰碑

父亲说,有时爷爷杠着我来到湖边,风大,渡船也会停摆。

小时候我母亲在长湖边的小镇后港工作,隔一段时间,母亲说想我了。爷爷就会将我从乡下送到母亲身边住几天。爷爷扛着我要过一个渡口,走一段路,再过一个渡口才到小镇。二个渡口之间的那条古道刚好从黄歇塚脚下经过。我就问爷爷,这里怎么有个小山包,爷爷说,这是二千多年以前的楚国大臣黄歇的墓。

传黄歇死后葬于此。墓前原有祠宇、碑刻、祭台等。抗日战争时期被日军炸毁,唯墓冢尚存。陈桥驿主编的《中国都城辞典》称“皇陵冢、即春申君黄歇墓,在江陵城东35公里处,泥港湖东岸”。指的就是这里。

黄歇(前314年-前238年),楚国大臣,曾任楚相。黄歇游学博闻,善辩。楚考烈王元年(公元前262年),以黄歇为相,赐其淮河以北十二县,封为春申君。与魏国信陵君魏无忌、赵国平原君赵胜、齐国孟尝君田文并称为“战国四公子”。

黄歇为了楚国安宁,陪太子熊完十年在秦国做人质。辉煌的时候,做六国伐秦的统领。有门客三千,门客大约相当于今天的私家智囊团。门客中既有大名顶顶的思想家荀子,也有屠夫。最奇葩的事,楚王熊完没有子嗣,接受门客李园的建议,将李园亲妹妹李嫣纳为妾,侍其怀孕后,送给楚王做妃子。李嫣所生的儿子熊悍就是后来的楚幽王。传说就是黄歇的私生子。

公元前238年,楚考烈王病逝,黄歇奔丧时,门客李园令人埋伏于棘门之内,杀死春申君及其全家。

历代名人歌颂春申君的诗不多,司马迁评价黄歇“当断不断,反受其乱。”是说春申君不听门客朱英的建议,尽早将阴谋家李园杀死,最作反被李园所杀。但杜牧有这一首《春申君》的诗算是对黄歇一生的最好总结:

烈士思酬国士恩,春申谁与快冤魂?

三千宾客总珠履,欲使何人杀李园?

3

一九六三年父亲在和平村做社教工作(即四清:对生产队长及以上干部,发动群众进行“四清”,即:清思想、清政治、清组织、清经济。)以前的和平村今天改名叫黄歇村。堂堂楚国宰相用最小的行政单位村命名,是不是委曲了春申君。当年春申君的分封之地江苏苏州之人颇敬春申君,不少民众奉之为城隍,为之立神主,定期祭祀。2002年9月,上海申博成功的欢庆晚会上高唱的第一首歌就是《告慰春申君》。大上海为纪念春申君黄歇,简称为“申”,还有黄浦江,春申路,春申江等都是为了纪念这位开“申”之祖。

我羡慕起战国春秋时代的百家争鸣,诸子百家。在那个为了生存而竞争的时代,涌现了那么多的思想家。今天我们大一统时代,人们很幸福,一切都有组织给你安排好了,从生到死。还需要独立的思想吗?大学培养的是网络捜索家,是流水线上的生产者。人们大都依靠现有的体制生存,这大概就是被“体制化”。

前二年演绎战国柔情的热播剧巜芈月传》,人物黄歇,芈月都是楚国人。据考证,黄歇出生时,芈月已二十多岁,芈月生秦昭襄王时已三十多岁,黄歇二十多岁陪楚国王子熊完去秦国做人质时芈月已四十多岁。以芈月一生波澜壮阔,纵情恣意爱上二十多岁的黄歇是完全可能的。不过电视剧不是历史,编剧的演绎不是历史的还原。

黄歇冢——春申君的丰碑

远眺湖对岸,黄歇冢依稀可见。

我们决定驾车前往。湖汊已被江汉运河截断,顺着运河堤坝十几公里就到了黄歇冢。

墓冢周边已长满了杂树,当地村民在九十年代集资在墓顶部修建了一个道观。叫“黄歇道观”,墓顶被从30米降到了12米高。村民是善良的。这种愚蠢的事情不止在这里发生。历史幽久的埃及金字塔的条石,也被现今信仰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拆下来做教堂。道观正门有二棵高大的松树对称的伫立在门两旁,这种松树在平原地带并不多见,感觉有些突兀。道观里并无任何与黄歇有关的物件。据记载一九四一年与日寇交战,已毁损殆尽。门口的宣传牌和黄歇的介绍才能知道这里是春申君的墓冢。我们缓步登上现在只有十二米高的墓顶,墓边沿野蛮生长的香樟树,遮住了我们的视线。我想当年冢高十丈的时候,在一个风和日丽,晴朗的夏日,登高是定能看到三十里外楚国的故都纪南城的。

黄歇冢——春申君的丰碑

在当年楚国的领地,黄歇的墓塚有十几座,他的真身究竟何处哪是考古学家们的事。二千多年了人们还能纪念他,纪念他效忠楚国,复兴楚国,礼贤下士,坦诚慷慨,有情有义。这黄土堆就是一座丰碑,正所谓“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有几人。

2021.11.26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