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楓葉原創|蕲縣馬蹄酥燒餅

作者:齊魯壹點
楓葉原創|蕲縣馬蹄酥燒餅

喝一碗熱騰騰的羊湯,配上一個剛出爐的蕲縣馬蹄酥燒餅,這種濃濃的家鄉味道,是每一個宿州人都無法忘記的。

李加順是正宗蕲縣馬蹄酥燒餅的傳人。手工制作馬蹄酥燒餅的奇門技藝,李家每代隻傳一人,傳男不傳女,每一代傳人都嚴格地恪守祖訓。是以,很久以來一直是李家的獨門絕技,無人知曉。

提起蕲縣(今為:宿州市埇橋區祁縣鎮)金黃圓美、香酥可口的馬蹄酥燒餅,可謂遠近聞名。建國初期由于皖北籍赴京的軍隊将領、上司幹部較多,馬蹄酥燒餅也被帶入了人民大會堂,久吃不厭,名揚海内外。

馬蹄酥燒餅用料十分講究,主料一定要用雨前收獲的小麥磨成的白面,輔料黑芝麻也要第一次收獲粒大飽滿的,驢油打底,豆稭火燒烤。制作出來的燒餅色如黃金,形如滿月,香酥可口。至于制作工藝,那是工匠們的祖傳秘方,就不得而知了。

楓葉原創|蕲縣馬蹄酥燒餅

馬蹄酥燒餅是純手工制作,一皓首老人悠然地把揪在案上的面劑子揉搓成團,扯成長條,摔打在鐵闆上,左手不停地撕扯着,右手緩緩地伸出食指粘上驢油,慢慢地抹在面條上,悠悠地卷成陀螺卷,放在鐵盤上,把陀螺卷輕輕地拍成薄餅,把它貼在烤爐上,整個過程有序而緩慢,悠閑而自得。盡管爐前排着這麼多等吃燒餅的人,店家的幾個人仍然不急不躁地按成序操作,并不趕着制更多的餅,賣更多的錢;好像他們不是在做生意,而是在享受制作的過程,抑或是為了這門祖傳手藝的傳承?抑或是在自然平實的日常生活中領略精微雅緻的文化趣味,在卑微的生命中企慕超脫和清澄的詩意人生?

食客們拿到剛烤制出來的燒餅,金黃焦脆,小心翼翼地咬一口,奇香滿口,清香潤肺,細數起來,竟然有十來層面皮,而且層層不相粘連。面皮上的黑芝麻顆粒飽滿,油光發亮,驢油閃着誘人的光芒。看着這浸透着藝術、滿蘊着曆史的千年燒餅,便十二分地珍惜,一邊吃,一邊還用手接着那掉下來的渣滓,生怕浪費一點點。

說起蕲縣馬蹄酥燒餅,還得從陳勝吳廣起義聊起。 公元209年,陳勝、吳廣率領農民起義軍在蕲縣大澤鄉揭竿而起,向秦王朝舉起了反抗的大旗。起義軍首先攻克了古城蕲縣,鏟除惡霸,開倉放糧,受盡折磨的窮苦百姓歡欣鼓舞。為了感謝義軍,百姓們紛紛從家裡提來豬肉、羊肉、雞蛋、白面等犒勞義軍。陳勝及其義軍本着不拿百姓任何東西的原則,婉辭謝絕。

一位年近七旬的老翁,端來一馍筐燒餅,老淚縱橫地跪在陳勝王的馬前,懇切地說:“陳将軍,我家裡窮,常常吃了上頓沒下頓兒,要不是陳将軍到來,一家人眼看就隻有餓死的份了。多虧陳将軍開倉放糧,使我家老少十幾口人才不至于餓死。我用分來的白面考一筐燒餅,略表我的心意,希望陳将軍一定收下!”

面對真誠的老人,陳勝在馬背上雙手抱拳,感謝老人家。言畢,催馬揚鞭,不料鞭梢帶起馍筐,一筐燒餅撒落在馬蹄前,正好被剛擡起的馬蹄踏得粉碎,陳勝急忙跳下馬來,扶起老人連連緻歉,并風趣地說:“哎呀,老人家,你的燒餅真酥,看,和我的馬蹄一樣大小呢!”從此蕲縣馬蹄酥燒餅便流傳開啦(資料來源于民間傳說和網絡)!

楓葉原創|蕲縣馬蹄酥燒餅

壹點号 楓葉文集

找記者、求報道、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下傳“齊魯壹點”APP或搜尋微信小程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線上等你來報料!

楓葉原創|蕲縣馬蹄酥燒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