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她生了民國曠世才女,林徽因卻說:我甯可母親從沒生過我

“我知道自己其實是個幸福而走運的的人,但是早年的家庭戰争已使我受到了永久的創傷,以緻如果其中任何一點殘痕重制,就會讓我陷入過去的厄運之中。我自己的媽媽把我趕進了地獄,這搞得我筋疲力盡并深受傷害,到我臨上床時真恨不得去死或從來沒有出生在這麼個家庭過。”

她生了民國曠世才女,林徽因卻說:我甯可母親從沒生過我

這是林徽因對自己童年生活的描述,總結一句話就是:悲催。

比起林徽因在建築方面的才華以及在文學方面的造詣,更令人關注的是她感情方面的經曆,她的幾段感情經曆世人皆知。世人都知她在感情方面的取舍理智而果斷,知道她智慧而通透,善良而隐忍。她感情方面的選擇跟她童年的經曆、母親的性格有着很大的關系。

一、母親受冷落,撒氣林徽因

林徽因的母親是父親的第二個妻子,第一個妻子是父母指腹為婚,與林徽因的父親沒有什麼感情,因病早逝,沒留一兒半女。

她生了民國曠世才女,林徽因卻說:我甯可母親從沒生過我

林徽因的母親出生在小作坊家,家境殷實。在家中老幺,難免有些任性,性格還有些急躁,不善持家,不喜女紅,不愛讀書,不精書畫。

在書香門第的林家,林徽因的奶奶是大家閨秀,女紅、書畫樣樣精通,林徽因的姑姑也是飽讀詩書、有見解的進步女子,這樣恰恰映襯出林徽因母親的拙與舊。

林徽因的母親嫁入林家,林家最主要就是希望她能為林家開枝散業。林徽因的母親也算争氣,生了一男二女,隻是命運不濟,隻有林徽因活了下來。其中唯一的一個男孩還是因為林徽因母親一隻腳被門檻絆住了,失手将他摔出去後,孩子就這樣沒了。

她生了民國曠世才女,林徽因卻說:我甯可母親從沒生過我

或許因為林徽因的母親摔死親生兒子,注重子嗣的林徽因父親遷怒于她,本就不善讨人喜歡的林徽因母親,在這個家中更不受人待見了。有人說,林徽因小說《繡繡》中描寫的就是她童年的生活狀态。

林徽因在短篇小說《繡繡》這樣寫道:有個女孩叫繡繡11歲,繡繡的父親很有錢,他另有女眷,住在别處。繡繡的母親生了6個孩子,隻有繡繡活了下來。母女被父親安置在親戚的兩間小屋裡,好像被遺忘了似的。這跟林徽因的家境頗有此相似。

書中這樣描寫了這樣一個細節,繡繡被母親打發到父親那裡要些錢,繡繡要走的時候,父親打開抽屜問姨娘說,有什麼好玩的玩藝給繡繡?姨娘不搭話,繡繡怕姨娘不開心,就趕緊說,她什麼都不要不要。繡繡的父親聽見後很生氣地把抽屜關上,父親把錢交給繡繡,并讓繡繡告訴母親,有病就去醫,自己亂吃藥,明日吃死了他不管。

她生了民國曠世才女,林徽因卻說:我甯可母親從沒生過我

短短的幾句話,将繡繡的無助與傷心描寫得淋漓盡緻疼,繡繡想恨自己父親的無情但恨不起來,想恨母親的無用,也恨不起來。這點像極了童年的林徽因,林徽因童年最悲哀的地方還并不是夾在父母之間的為難,而是面對滿腹哀怨無處可傾訴的母親,總是把怨恨發洩在她的身上。後來,林徽因說:

“我甯可母親從未生過我!”

二、放棄徐志摩

林徽因的母親是愚昧、守舊的,而林徽因的父親林覺民卻是公認的“治世之能臣”,事業上頗有建樹。林覺民發現了林徽因的天賦,為了豐富她的知識與開闊她的眼界,到歐洲開展外交事務時帶着林徽因。

她生了民國曠世才女,林徽因卻說:我甯可母親從沒生過我

就在這個時候,林徽因在英國遇到了徐志摩。林徽因愛得不顧一切,徐志摩執意要跟原配張幼儀離婚。當林徽因看到了身上懷着二胎無助的張幼儀時,她仿佛看到了童年時的自己和母親,看到了被姨娘霸占的父親從此不再正眼看一眼她的母親,也看到了由于自己的出現,張幼儀将成為第二個像母親那樣的女人,而張幼儀的孩子就是童年的自己。

童年的辛酸讓林徽因感到痛苦,也喚醒了她的良知。她離開了徐志摩,從英國回到了國内。後來徐志摩還是離婚了,這也讓林徽因對張幼儀感到終身愧疚,一方面是林徽因的善良,另一方面是林徽因終身都沒能從童年的陰郁中走出來。

三、至死牽挂母親

在父親過世後,林徽因的母親就一直跟着林徽因生活。林徽因在臨終之前将母親托付給梁思成,并且還為梁思成擔心,怕母親這樣的性格給他造成困擾。

林徽因的母親在家庭中受到丈夫的冷落,心态扭曲,對于履行母親的職責方面是不稱職的,這也造就了林徽因的早熟,造成了心理上的錯位,林徽因承受了母親的負能量,承擔了照顧母親的責任。

她生了民國曠世才女,林徽因卻說:我甯可母親從沒生過我

心理學家貝勒說:

“一個人産生了負面情緒,如果不将其向外釋放的話,這樣負面能量就會轉過來攻擊自己。”

林徽因在家庭中的創傷永遠都得不到痊愈,母親的存在就等于不斷提醒她童年的不愉快,童年家庭的鬥争也就成了林徽因一輩子的夢魇。愛恨之間,最是痛苦。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