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從紅五軍團到紅五軍,董振堂将軍手下出了多少位名将?

作者:睿智的球球說曆史

在紅軍的曆史上,曾出現過10個軍團,它們都能征善戰,是鐵打的部隊。其中最富有悲壯色彩的當屬紅五軍團,這支“鐵流後衛”在長征途中為革命書寫了光輝的一頁。

1931年12月14日,趙博生、季振同、董振堂、黃中嶽等人于甯都發動兵變,除城北25師的一個團被該師師長李孫昆帶走外,其餘1萬七千餘人全都參加了起義,這就是中國近代史上著名的“甯都起義”。

從紅五軍團到紅五軍,董振堂将軍手下出了多少位名将?

甯都起義後,起義部隊根據中央軍委的訓示,将部隊開往中央蘇區接收改編。期間曆經兩個多月的思想改造,起義部隊被整編為紅五軍團。軍團總指揮和政治委員分别由季振同和肖勁光擔任,而副總指揮和參謀長則是董振堂和趙博生。

可以說,紅五軍團從成立之日起就命運多舛。在1931—1934年紅軍反圍剿期間,紅五軍團的上司層就遭受了滅頂之災。先是軍團總指揮季振同和第十五軍軍長黃中嶽被冤殺,而後軍團參謀長趙博生又在戰鬥中壯烈犧牲,這一切都給尚屬萌芽期的紅五軍團蒙上了陰影。

從紅五軍團到紅五軍,董振堂将軍手下出了多少位名将?

季振同被錯殺後,上級訓示董振堂接任軍團長。長征途中,董振堂率領紅五軍團負責抗擊追兵,掩護北上的紅軍隊伍。應該說,掩護主力部隊撤離是個苦差事,可紅五軍團将士卻絲毫沒有怨言。一路上,他們不顧全軍覆沒的危險,多次擊退了國民黨軍的追兵,保護了紅軍主力的安全。正因為如此,紅五軍團也被同志們稱為“鐵流後衛”。

1935年6月,紅一、紅四方面軍在四川懋功(今小金)勝利會師後,紅五軍團改編為紅軍第五軍,由董振堂擔任軍長一職。

從紅五軍團到紅五軍,董振堂将軍手下出了多少位名将?

1936年10月,紅五軍編入西路軍,負責執行西征任務。西征作戰期間,青海軍閥馬步芳集結軍隊大舉進攻紅五軍,而此時的紅五軍早已疲憊不堪,原本就減員嚴重的部隊在曆次戰鬥中傷亡慘重,到駐守高台時兵力就隻剩下了三千多人。相比之下,馬步芳的軍隊不僅軍力充足、裝備優良,還占盡了地理優勢。

面對敵軍日益緊縮的包圍圈,董振堂自知堅守高台無望,但苦于上級下的堅守指令,董振堂隻能率領孤軍奮戰九個日夜,直至彈盡糧絕。為了不做俘虜,軍長董振堂于是舉槍自殺,年僅42歲。

從紅五軍團到紅五軍,董振堂将軍手下出了多少位名将?

盡管甯都起義的上司人大多都已死傷殆盡,不過,紅五軍團卻給紅軍輸送了大批軍事指揮幹部,其中也不乏我軍的進階将領。

董振堂犧牲後,紅五軍團還有一位進階将領看到了新中國成立,他就是開國上将李達。在開國上将中,李達的排名僅次于肖克上将,位在許世友等紅軍名将之上。除此之外,紅五軍團也湧現了一批開國中将,如王秉璋、孫毅、孫繼先、李雪三、韓振紀。

從紅五軍團到紅五軍,董振堂将軍手下出了多少位名将?

以孫繼先為例,說一下這批開國中将的重要貢獻。孫繼先是當年強渡大渡河的英雄之一,他親自帶領十七勇士冒着槍林彈雨,強渡大渡河,進而在被敵人視為插翅難飛的天險防線上,打開了一個缺口,為中央紅軍北上開辟了一條通道。建國後,孫繼先擔任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首任司令員,繼續為革命發光發熱。

當然了,紅五軍團也走出了不少開國少将。他們的名單如下:王謙、王振祥、王蘊瑞、劉放、孫潤華、李毅、李化民、谷廣善、汪洪清、蘇進、侯世奎、張汝光、張步峰、張松平、張明遠、孟慶山、徐國珍、郭卓辛、黃德魁、熊伯濤、魯瑞林、曹燦章、靳虎、靳來川。

從紅五軍團到紅五軍,董振堂将軍手下出了多少位名将?

值得一提的是,紅五軍團不僅為黨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的軍事将領,也湧現了一批在地方任職的幹部,如王幼平、袁雪組、姬鵬飛等人。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紅五軍團是長征的生力軍,也是長征的播種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