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他是西北軍一員虎将,後起義參加紅軍,曾與彭總齊名,卻死于西征

在紅軍時期,有這麼一位國民黨進階将領,他一生正氣,滿懷一腔報國為民之志,在紅軍處于第三次反圍剿的艱難階段毅然宣布起義參加紅軍。他的到來,極大地增強了紅軍的力量。長征路上,他率領的軍團一直擔任任務最重,傷亡最大的斷後任務,不僅要阻擊數倍于己的追兵,還要全身而退。即便如此,他毫無怨言,在他的指揮下,部隊多次擊退并遲滞了國民黨軍隊的追擊,有力地保證了紅軍主力和中央機關的安全,他率領的軍團是以榮膺“鐵流後衛”的光榮稱号,他就是紅五軍團的軍團長

董振堂

他是西北軍一員虎将,後起義參加紅軍,曾與彭總齊名,卻死于西征

董振堂(1895~1937)

自古燕趙多壯士,董振堂

正是展示這一特質最典型的代表。他出生于晚清時期的河北省邢台市新河縣西李家莊村,自幼跟父親習武,身體素質過硬,學得一身好武藝。1914年,19歲的董振堂從高小畢業,考入冀縣中學讀書。1917年,董振堂22歲那年,他選擇投筆從戎,到北京報考保定軍官學校預科,後被清河陸軍預備學校錄取。1920年秋,董振堂考入保定軍官學校第九期炮科學習。1922年春,董振堂以優異成績畢業,加入以軍紀嚴明著稱的

馮玉祥

西北軍,參加了第二次直奉戰争、北伐戰争、中原大戰等諸多戰鬥。因英勇善戰,戰功卓著,董振堂屢屢擢升,先後就任國民革命軍第二集團軍第三十六師、第五師、第十三師師長等職。

他是西北軍一員虎将,後起義參加紅軍,曾與彭總齊名,卻死于西征

西北軍領袖馮玉祥

打仗的時候非常勇敢,經常身先士卒,帶頭沖鋒,士兵們受他的精神感染,在戰場上往往不懼生死,奮勇殺敵,是以他的部隊戰鬥力非常強。作為一個舊軍人,在當時軍閥部隊中的進階軍官,大都生活糜爛,無所不為,但是身為師長的董振堂卻跟他們不一樣。他當時的月薪雖然有200大洋,但是卻依然十分簡樸,而下級軍官和普通士兵一旦遇到困難,他總是慷慨相助。他這樣身居高位,卻依舊關心體恤下級士兵,這在舊軍隊中是很少見的,堪稱楷模。

他是西北軍一員虎将,後起義參加紅軍,曾與彭總齊名,卻死于西征

西北軍大刀隊

然而面對無休止的軍閥混戰,滿懷一腔報國為民之志,以卧薪嘗膽、誓死救國為座右銘的

卻陷入了無盡的彷徨和痛苦的思索之中。但恰恰在此期間,他受到國民聯軍總政治部部長共産黨員

劉伯堅

的影響,逐漸接觸到一些革命思想。

他是西北軍一員虎将,後起義參加紅軍,曾與彭總齊名,卻死于西征

劉伯堅(1895·1935)

1930年,蔣、馮、閻爆發中原大戰,西北軍失敗,馮玉祥被迫下野出走。第二年春,蔣介石把原來西北軍的第12、13、14、15師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26路軍,

孫連仲

為總指揮,趙博生任參謀長,下轄第25和27兩個師,

被任命為第25師73旅旅長。

他是西北軍一員虎将,後起義參加紅軍,曾與彭總齊名,卻死于西征

第26路軍參謀長趙博生

1931年2月,蔣介石糾集兵力,對中央革蘇區進行第二次“圍剿”,第26軍被迫進入江西圍剿紅軍。第26軍到江西後,每況愈下,不僅打仗受挫,而且官兵中思鄉厭戰情緒強烈。7月,蔣介石又對中央蘇區發動了第三次“圍剿”,嚴令之下,

率部開進戰區,當他在與根據地的人民接觸之後,看到根據地的人民對共産黨和紅軍是真心擁戴,覺得共産黨的主張和做法非常契合自己心中樸素的救國救民的理想。國民黨軍三次圍剿接連失敗,蔣介石指令第26軍困守甯都孤城。由于第26軍官兵大多是北方人,因水土不服,瘟疫蔓延,加上供給和醫療條件極差,不到幾個月,第26軍就有幾千人患病死亡。

而就在這一年9月18日,日本悍然發動了九一八事變,全國掀起了抗日救亡的運動,第26軍官兵更是群情激奮,紛紛要求北上抗日,保衛自己的家鄉,并聯名寫信給第26路軍總指揮孫連仲。孫連仲也想借此擺脫困境,遂一面電報向蔣介石請示,一面下令全軍北上。可是讓人沒想到是,第26路軍向北開拔僅60裡便遭到中央軍的重兵阻攔,隻得重返甯都。此後,孫連仲丢下部隊到上海治牙病,日常事務由第26路軍參謀長

趙博生

主持。在此情況下,中國共産黨在第26路軍秘密工作的特别支部因勢利導,加緊進行兵運活動,先後發展了參謀長趙博生等近20名黨員。

董振堂和

第74旅旅長

季振同

及團長

黃中嶽

等人早已對國民黨排除異己的做法心存不滿,大家一緻同意舉行武裝起義投奔紅軍。

他是西北軍一員虎将,後起義參加紅軍,曾與彭總齊名,卻死于西征

左起:季振同、董振堂、趙博生、黃中嶽

1931年12月14日,第26路軍1.7萬名官兵在

董振堂、趙博生、季振同

的共同指揮下,舉行了震驚中外的

甯都起義

,投奔蘇區。起義的部隊改編為中國工農紅軍第五軍團,

為軍團總指揮,

蕭勁光

擔任軍團政治委員,

任副總指揮,

為參謀長,劉伯堅任政治部主任,部隊分編為第13、第14、第15軍,軍長分别為董振堂、趙博生、黃中嶽。甯都起義,一下子使得紅軍的力量擴大了将近一倍,對日後粉碎國民黨第三、四次圍剿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他是西北軍一員虎将,後起義參加紅軍,曾與彭總齊名,卻死于西征

1932年春,紅三軍團攻打贛州城久攻不克,傷亡較大,此時敵軍第11師即将來援。在毛主席的提議下,中革軍委指令紅五軍團開赴贛州前線,解救腹背受敵的紅三軍團,防止敵人從城内沖出,阻擊城外增援的敵人。這是紅五軍團組建以來打的第一仗,臨危受命。

立即率部出發,一番浴血奮戰,援救紅三軍團于危難之中,一戰成名。4月,董振堂在

何長工

的介紹下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産黨。此時,毛主席指揮東路軍紅一、紅五軍團發起漳州戰役,董振堂率部參加。10日,東路軍攻占龍岩城,19日,殲敵第49師主力于漳州外圍,次日解放漳州。漳州戰役後,5月,董振堂升任紅五軍團軍團長。此時,中央紅軍聲勢浩大,廣東軍閥

陳濟棠、餘漢謀

糾集20個團的兵力向江西南部進攻。7月,董振堂率紅五軍團在水口圩附近與敵交戰。戰鬥開始後,他親率四五千名手持大刀的紅軍官兵開往前線,一聲令下,紅五軍團官兵舞動大刀,分作四路,一起殺向敵軍,敵人抵擋了一陣以後,潰退下去。董振堂率部乘勝追擊,敵人陳屍遍地,傷亡三千餘人,打出了紅五軍團的威風。此後,紅五軍團董振堂的大刀令敵軍望而生畏。

他是西北軍一員虎将,後起義參加紅軍,曾與彭總齊名,卻死于西征

此後,

先後參加了宜黃、東安、黃陂、東陂等戰役。在戰鬥中,他運用靈活多變的遊擊戰術沉重地打擊了敵人,取得了一個又一個的勝利,同時他也在戰争中學習戰争,提升了自己的軍事水準。紅五軍團在他的指揮下,成為了一支善打巧仗、硬仗、惡仗的部隊,這在後來的長征中尤為展現。

1934年10月,由于王明“左”傾冒險主義的錯誤上司,第五次反圍剿失敗,中央紅軍不得不實行戰略轉移,開始長征。

長征一開始,

的紅五軍團奉命擔任後衛,掩護全軍轉移。這時原總參謀長

劉伯承

被貶為紅五軍團參謀長,成為董振堂的搭檔。為掩護遲滞停留的中央縱隊和軍委縱隊全部安全渡過湘江,他和參謀長劉伯承戰鬥在第一線,率領紅五軍團在渡口、土地圩一帶激戰兩天兩夜,堵住了國民黨十萬大軍的追擊,成功掩護了中央機關渡過湘江,保衛了黨中央的安全。此役,紅五軍團損失慘重,由原來的一萬兩千多人銳減為六千多人,其中第三十四師幾乎全軍覆沒,政委

程翠林

犧牲,師長

陳樹湘

被俘後絞腸自盡。

他是西北軍一員虎将,後起義參加紅軍,曾與彭總齊名,卻死于西征

1935年4月,中央紅軍來到金沙江畔,當時紅五軍團的任務是在石闆河一帶阻擊敵人三天,掩護主力搶渡金沙江。但由于搭建浮橋失敗、沒有足夠的渡船,紅五軍團由原來的堅守三天三夜變成九天九夜。期間,

一刻都沒有懈怠,指揮紅軍官兵連續打退敵軍幾十次進攻,才完成掩護任務,紅五軍團也為此付出慘重的損失。

他是西北軍一員虎将,後起義參加紅軍,曾與彭總齊名,卻死于西征

1935年6月,紅一方面軍與紅四方面軍在四川懋功會師後,紅軍進入草地。8月,黨中央毛兒蓋會議後決定,将一、四方面軍混合編成左右兩路軍共同北上,紅五軍團被分在張國焘、朱德、劉伯承率領的左路軍中。期間,張國焘不僅收繳了紅五軍團同黨中央毛主席聯系的電台,同時為了架空

,調走了原政委

李卓然

,派他的親信

黃超

接任政委。

1936年1月,張國焘将紅五軍團與紅四方面軍三十三軍合并,改稱紅五軍,

任軍長,黃超任政委。1936年7月1日,紅五軍在阿壩地區與

賀龍、肖克

等率領的紅二方面軍會師,共同北上。紅五軍指戰員曆盡艱辛,三過雪山草地,經包座,出臘子口,于1936年10月8日在甘肅會甯與紅一方面軍勝利會師。但是董振堂的紅五軍并沒有是以卸下鞍馬,他們即将踏上漫長的死亡征程。這一去,竟是永别!

1936年10月,紅四方面軍一部(五軍、九軍、三十軍)共計2.18萬人奉中革軍委訓示西渡黃河,執行甯夏戰役計劃。11月中旬,根據中共中央和中革軍委的決定,過河部隊稱西路軍。

的紅五軍這一次仍然擔任後衛,但此時紅五軍全軍僅有4600多人,槍1300餘支,平均每槍子彈隻有5發,是過河的三個軍中人員武器裝備最差的。12月,西路軍占據永昌、山丹後。27日晚,紅五軍奉西路軍總指揮部指令,撤離山丹,向西開進。紅五軍撤離山丹後,踏上了西征的道路,這一次紅五軍由往日的“鋼鐵後衛”改為全軍的前鋒。

12月29日,

率領紅五軍攻占臨澤縣城。31日,五軍及總直供給部和婦女抗日先鋒團進入臨澤縣城。進城後,董振堂即下令部隊抓緊時間休息,随後找到軍政委黃超,二人經過商議,黃超決定自己帶軍直屬大隊外加三十七團、四十三團駐守臨澤,由董振堂率三十九團、四十五團、特務團、騎兵團和總部婦女先鋒團總計兩千八百餘人,去攻打高台縣城。

他是西北軍一員虎将,後起義參加紅軍,曾與彭總齊名,卻死于西征

12月31日晚,軍長

、政治部主任

楊克明

率三十九團、四十五團及軍部騎兵團兩個連、特務團4個連和婦女抗日先鋒團三營一部進軍高台。經一個多小時的戰鬥,紅五軍将士一鼓作氣,拿下了高台縣城,敵保安隊和民團全部繳械投降,紅五軍俘獲了一批戰馬、武器彈藥。

他是西北軍一員虎将,後起義參加紅軍,曾與彭總齊名,卻死于西征

此後,由于西安事變後,蔣介石回到了南京,立即扣押了随行的張學良,并調集四十個師的兵力準備進攻西安,局勢再度緊張起來。中央此時來電令西路軍暫勿西進,靜觀時局,随時需要西路軍東返策應陝甘的意圖。這樣一來,西路軍的就地停留給馬家軍造成了極大地恐慌,他們絕不會允許紅軍在自己的地盤上建立根據地,于是一場腥風血雨的厮殺呼之而來。

1937年元月12日,馬元海調集部隊和民團2萬餘人,在大炮的配合下,攻擊高台城。

指揮紅五軍孤軍奮戰,抗擊敵人進攻,但由于敵軍攻勢猛烈,隻能逐漸退入城内,依托城牆打擊敵人。激烈的戰鬥進行了四天,紅五軍殲敵六百多人。但由于城堡工事遭到嚴重破壞,我軍傷亡很大,情況異常緊急。在一無援兵、二無彈藥的情況下,董振堂決定率部突圍。這時駐守臨澤縣城的政委黃超派人送來了一封信,說高台是西進的必經之路,總部指令紅五軍必須死守高台,與高台共存亡。

看完信後震驚了,作為一名久經征戰的指揮員,他清楚地知道,如果部隊現在不突圍,以後就沒有機會了。但是總部的這個決定無疑是要把紅五軍全部葬送在這裡,這時身為七尺男兒的董振堂禁不住湧出了淚水。片刻沉默後,董振堂回過頭來,對送信的戰士斬釘截鐵地說道:“請你回去轉告黃超政委,服從指令乃軍人天職,我董振堂誓與高台共存亡!”

送信的戰士走了以後,

在天主教堂召開了團以上幹部會議,會議上他宣布取消突圍計劃,紅五軍與高台共存亡,人在城在,人亡城亡。大家雖然知道這個決定可能面臨着全軍覆沒,但是作為一個共産黨員 ,一個紅軍指戰員,他們都選擇了服從,跟着軍長董振堂為死守高台流盡最後一滴血。

元月二十日清晨,敵人傾其全力從四面攻城。守城戰士浴血奮戰,用最後的手榴彈及石頭、瓦塊同敵人進行殊死的争奪和厮殺。被收編的民團中的少數壞分子乘機打開城門,敵人擁進城内。

帶着剩餘的二三十人來到東城門阻擊敵人,他手持雙槍,帶領身邊戰士在東門城牆上與敵激戰,不幸被一顆子彈擊中,壯烈犧牲,年僅42歲。

他是西北軍一員虎将,後起義參加紅軍,曾與彭總齊名,卻死于西征

壯烈犧牲的噩耗傳到延安後,黨中央和紅軍将士悲痛萬分。在董振堂的追悼會上,毛主席深情地說:“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他是一個堅決革命的同志。”

設想一下,如果

沒有參加西征,以他的軍事才能,必能在抗日戰場和解放戰争中大放異彩。紅軍時期的他絕對是對黨中央有大功的人,加上後面的功勞,必能在1955年授予元帥軍銜。

紅五軍團其他上司人結局:

季振同(紅五軍團總指揮),1934年被錯殺;

趙博生(紅五軍團參謀長兼第14軍軍長),1933年作戰犧牲;

黃中嶽(紅五軍團第15軍軍長),1934年被錯殺;

1955年授予上将,1人:

李達,副總參謀長、中顧委。

1955年授予中将,5人:

王秉璋,空軍第一副司令兼七機部長;

孫毅,總參謀部顧問;

孫繼先,濟南軍區副司令員;

李雪三,總後副政委;

韓振紀,總後副部長;

1955年授予少将,王謙等28人。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