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最悲壯的紅軍軍團,總指揮被錯殺,兩位首任軍長英勇殉國

最悲壯的紅軍軍團,總指揮被錯殺,兩位首任軍長殉國

在紅軍的長征隊伍中,有一支這樣的部隊,它的行軍序列一直在長征隊伍的最後,它負責抗擊敵軍追兵,掩護紅軍主力北上,它就是中國工農紅軍第五軍團。

長征中,紅五軍團不論是掩護紅軍主力渡湘江,還是華家嶺阻擊戰、黃河中衛渡口争奪戰,每一戰都關系到紅軍的命運!每一戰都以紅五軍團的巨大犧牲而通過,是以也被成為“流血後衛”。

最悲壯的紅軍軍團,總指揮被錯殺,兩位首任軍長英勇殉國

紅五軍團是一支來自甯都起義的部隊。1931年12月14日,在蔣介石準備清除二十六路軍中的共産黨員的危急時刻,趙博生和董振堂等率部一萬七千多名官兵在甯都起義。

就像紅五軍團的悲壯一樣,從甯都起義中走出的4位将領,命運也是相當悲壯。

最悲壯的紅軍軍團,總指揮被錯殺,兩位首任軍長英勇殉國

季振同

自古燕趙多壯士。季振同正是河北滄州人。季振同1901年生于河北滄州。他出生于一個富貴的地主家庭,卻不願在家當清閑的少爺。自小習武,體格強壯,重信用,講義氣。

五四運動爆發時,于1919年到北京加入馮玉祥部隊當學兵,以一腔熱血參加了馮玉祥的“模範軍”,先後在學兵營當班長,學兵團騎兵連當排長,接受西北軍嚴格的軍事訓練。

由于早年曾擔任馮玉祥身邊的貼身衛士,忠誠勇敢,深得馮玉祥的喜愛。由連長、營長、衛隊團團長、教導旅旅長,直升至警衛師師長,1924年10月随部參加馮玉祥發動的北京政變,成為馮玉祥西北軍中的佼佼者。

中原大戰後,他的部隊(第十四師)被蔣介石收編為第二十六路軍七十四旅,他也由師長降為旅長。但他的部隊在當時的二十六路軍的六個旅中仍是最好的。

甯都起義後,季振同任紅五軍團總指揮。他的結局稍後再說。

最悲壯的紅軍軍團,總指揮被錯殺,兩位首任軍長英勇殉國

黃中嶽

黃中嶽,河南人。他于1920年入馮玉祥部第十六混成旅當兵。後入南苑學兵團學習,曾任排長。1924年參加馮玉祥發動的北京政變。此人性格豪爽但不多言,深受馮玉祥的器重。

1925年夏被派往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留學,1928年日本帝國主義制造“濟南慘案”後,毅然辍學回國。黃中嶽拒絕了南京政府的挽留,輾轉回到馮玉祥的西北軍供職,後任第十四師一旅旅長。

1930年西北軍在蔣、馮、閻大戰失敗以後,他曾帶領一個團的隊伍上山,後來追随季振同來到了二十六路軍。進入江西以後,受我黨和紅軍宣傳的影響,對國民黨蔣介石不滿。甯都起義籌劃前,他是季振同手下的一個團長。起義後,任十五軍軍長。

1932年春天,保衛局發現以季振同、黃中嶽為首的少數軍官,有企圖拉走隊伍的背叛活動,将他們定為反革命,并把二人監禁,後因王明“左”傾錯誤的影響,在長征前夕被處決。1981年,兩人恢複名譽。

最悲壯的紅軍軍團,總指揮被錯殺,兩位首任軍長英勇殉國

趙博生

趙博生,1917年畢業于保定陸軍軍官學校,先後在皖系、直系、奉系軍隊中任職。

1924年冬轉入馮玉祥的西北軍,參加過國共合作的北伐戰争。期間受共産黨人劉伯堅等的影響,傾向革命。

1931年任國民黨軍第二十六路軍參謀長。

甯都起義後,他被任命為紅五軍團參謀長兼第十四軍軍長。

1933年,國軍重兵進攻蘇區,面對數倍于己的敵人,趙博生頑強抵抗,後壯烈犧牲。

最悲壯的紅軍軍團,總指揮被錯殺,兩位首任軍長英勇殉國

董振堂

董振堂,字紹仲,1895年12月21日出生于河北省新河縣李家莊村。兄弟三人,他排行第二,由于家境貧寒,董振堂自小就十分懂事。1916年,董振堂以優異成績考上了河北保定軍官學校——清河預備學校。1921年進入保定軍官學校炮科。

畢業後,他加入馮玉祥部隊第二師任見習官。在部隊裡,他從不擺官架子,同士兵們一起摸爬滾打,同甘共苦,深受士兵們的愛戴和擁護。

1924年10月,在與奉系軍閥的作戰中,董振堂率炮兵營一舉擊毀了敵方的裝甲列車,被破格提拔為工兵團團長,不久又升任國民聯軍第四師第十二旅旅長。在北伐戰争中,在樊城一舉殲滅吳佩孚的司令部和警衛營。

1929年,經過多年的軍閥混戰,全國暫時取得了統一,國民黨政府在南京召開軍隊編遣會議,馮玉祥的西北軍共編為十二個師,董振堂出任第十三師師長,授銜中将。

甯都起義後,董振堂任紅五軍團軍團副總指揮兼第十三軍軍長。在1937年1月的高台之戰中,董振堂壯烈犧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