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明朝商人陳振龍,冒死從菲律賓帶回一根藤,解決數億人溫飽

大明萬曆年間,福建的陳姓商人怎麼也想不到,他從呂宋“偷”來的寶貝會改寫國運,直接導緻了明末的人口爆炸,農耕時代,“人口紅利”當然是地緣政治博弈中最寶貴的資源。

明朝商人陳振龍,冒死從菲律賓帶回一根藤,解決數億人溫飽

進入大航海時代,西班牙人開始在海外開疆拓土,哥倫布發現美洲大陸後,從新殖民地發現了大量歐洲不曾見過的農産品,其中就包括番薯。

明朝商人陳振龍,冒死從菲律賓帶回一根藤,解決數億人溫飽

番薯能生吃,也能烤着吃,如果不嫌麻煩還能磨成粉,最重要的是,番薯幾乎不挑土地,鹽堿地,沙地都可以種植,産量大得吓人,幾經輾轉,殖民者把番薯送到各個貿易據點嘗試種植。

明朝商人陳振龍,冒死從菲律賓帶回一根藤,解決數億人溫飽

時間來到明末,太祖朱元璋定下的禁海令幾乎失去了執行價值,沿海官員當然明白海外貿易比種地更來錢,那時,勇于開拓的福建人幾乎走遍了東南亞各國,他們把瓷器,茶葉,販賣給殖民者,再換回國内需要的物資,那一年,陳振龍帶着兒子來到了呂宋國,呂宋國是菲律賓古國之一,在這裡,這對父子注定将成為名垂史冊的“竊賊”。

明朝商人陳振龍,冒死從菲律賓帶回一根藤,解決數億人溫飽

初次邂逅番薯,陳振龍驚呆了,番薯口感脆甜,煮熟後軟糯可口,畝産量是水稻的十倍,想起福建經年累月的旱災,它簡直是上天恩賜的糧食,可這種植物已經被西班牙殖民者據為己有,想帶走?門都沒有。

陳氏父子不甘心,他們推遲了返航的日期,靜靜地等待機會,終于有一天,陳振龍趁西班牙人不注意,“偷”回了番薯藤,碩大的根莖想騙過海關,仍需要做一番功課。

明朝商人陳振龍,冒死從菲律賓帶回一根藤,解決數億人溫飽

陳氏父子連夜把番薯藤與纜繩編織在一起,再用泥巴重重地裹上一層,就這樣蒙混過關,番薯在隔年來到了福建,可光有産品沒有政策是不行的,在推廣過程中,福建巡撫金學曾起到了重要作用。

那年閩中大旱,陳振龍上書官府,要求推廣種植自己帶回的番薯,巡撫金學曾正苦于等米下鍋,聽說番薯産量奇大,于是下令試點種植,四個月後第一批番薯豐收,他大喜過望,立即下令加大種植規模,番薯在東方登上了曆史舞台,随後的百十年裡,催生了世界超級人口大國。

明朝商人陳振龍,冒死從菲律賓帶回一根藤,解決數億人溫飽

萬曆初期人口不過六千多萬,到崇祯沒亡國之前,華夏人口突破了一億,雖然小冰河期與戰亂疊加,可番薯的種植卻沒停下來,延續到清乾隆年間,中國人口已經達到4億。

明朝商人陳振龍,冒死從菲律賓帶回一根藤,解決數億人溫飽

所謂“乾康盛世”就是建立在番薯的基礎上的,陳振龍父子對中華文明的貢獻遠大于曆朝曆代的“明君”,值得後世永遠歌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