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董振堂将軍犧牲後,遺孀獨自撫養3個子女,他們後來怎樣了?

董振堂将軍犧牲後,遺孀獨自撫養3個子女,他們後來怎樣了?

河北省會石家莊中山西路343号,是華北軍區烈士陵園所在地,它是我國興建早、規模大、建築規格高的烈士陵園之一。

陵園中軍職最高的烈士是董振堂将軍,他一生骁勇善戰、屢立戰功,曾任紅五軍團軍團長、紅五軍軍長、中央軍委委員等要職,于1937年1月犧牲于河西走廊。

陵園内建有董振堂同志紀念碑、紀念碑亭,周圍綠樹常青,象征着董振堂為革命奮鬥的精神永垂不朽。

董振堂将軍犧牲後,遺孀獨自撫養3個子女,他們後來怎樣了?

董振堂将軍犧牲時,曾留下遺孀賈玉明和3個孩子,他們後來怎樣了呢?

賈玉明在丈夫犧牲後,在河北老家受到抗日政權的照顧。但不久,日寇侵占新河縣,西李冢莊村帶成為遊擊區,賈玉明于是帶領一家老小去了安徽,靠紡線織布養家。1949年,中央派人将賈玉明接回河北老家,并妥善安置。

1954年,賈玉明開始享受解放軍總政福利部的烈屬待遇,每月享受補貼38元。

上世紀70年代,經有關部門準許,生活補貼每月漲到60元,紅五軍團董振堂的老部下們又為賈玉明在301醫院辦了全民健保。

賈玉明晚年生活愉快,在北京、石家莊、新河三地輪住。每逢建軍節和春節聯歡會,總政福利部都會送來招待票和100元補助。後來老太太年事已高,走不動了,便被用輪椅擡到招待會。

1993年10月,賈玉明在北京無疾而終,享年89歲,骨灰火化後埋到新河縣老家。

董振堂将軍犧牲後,遺孀獨自撫養3個子女,他們後來怎樣了?

賈玉明和董振堂将軍一共有3個孩子,兩子一女,如今唯一在世的是次子董用威。

董用威5歲時随爺爺、母親到洛陽父親處暫住了些日子,此後再也沒有見到父親。

7歲時,董振堂參加甯都起義,隻給老家來了一封信,隻說“近期将有大災大害,望家人提防”。這是董用威所知父親的最後音信。

此後,董用威流落在外,在布店當小夥計,後入西安“中正”中學讀書,又考上北洋大學,未畢業即進入華北大學,畢業後在中國人民大學任教。

1957年為支援紡織工業建設,參加石家莊棉紡七廠工作,後從副廠長的崗位上退休,一生基本風平浪靜。

1924年出生的他,如今已經是96歲的高齡,精神氣色很高,思路也非常輕易,談到父親董振堂,老人很激動,他說雖然和父親生活的時間不多,但是父親的精神一直影響着他們兄妹。

董振堂将軍犧牲後,遺孀獨自撫養3個子女,他們後來怎樣了?

經曆過戰亂、奔波,董用威手中父親的遺物基本已經沒有了,隻有一張父親在生前留下的在西北軍中拍攝的一張照片。到安徽避難前,董用威的堂兄把這張照片藏在老家的牆縫裡,全家再次回到老家後,發現這張照片損壞了一個角,由全身像變成了半身像。

董用威一直把這張照片的影印件帶在身邊,他說,父親留給自己的并非隻是一張照片,而是一種精神,多年來他們兄妹三人一直保持着簡樸的生活習慣,努力為社會做貢獻。

他們受父親的影響,新中國成立後就參加了革命工作,都是黨員,如今董用威的哥哥和妹妹都已經去世,妹妹的後人按照她生前的遺囑捐獻了眼角膜。

董振堂将軍犧牲後,遺孀獨自撫養3個子女,他們後來怎樣了?

每年清明節,董用威都要帶着家人到華北軍區烈士陵園去祭奠父親,他還時常把父輩的故事講給後代聽,希望把先輩的精神繼續傳承下去。

參考:《人物》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