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紅軍踏上長征之路,蔣介石緊随其後,被戲稱為護送隊長

1933年9月25日蔣介石調動50萬大軍,對瑞金蘇區進行第五次反圍剿。這一次大規模圍剿,與前四次都有所不同,蔣介石采取的戰略是建構碉堡封鎖線,切斷蘇區與外界的聯系,軍事上采取穩紮穩打,逐漸推進,慢慢縮小包圍圈的戰略。北路大軍總司令是顧祝同,統轄共計三十三個師,西路軍總司令是何鍵,南路軍總司令是陳濟棠,東路方向就由陳誠負責,同時,他也是第五次反圍剿的總指揮。

敵人這次來勢洶洶,又做好了充分準備,加上第五次反圍剿紅軍指揮方面的失誤。最終導緻紅軍被迫轉移,放棄經營已久的瑞金根據地。隻留下幾千人堅守,其中就包括陳老總,項英,崔秋白等著名人物留守瑞金。可是好景不長,在紅軍主力部隊遠征後,蔣介石的國軍很快就逼近瑞金。在雙方實力懸殊的情況下,陳老總,項英等人隻能放棄根據地,選擇撤退。

紅軍踏上長征之路,蔣介石緊随其後,被戲稱為護送隊長

紅軍主力離開瑞金後,蔣介石也是緊随其後,追剿紅軍主力部隊。沿途上又讓各地方軍閥進行堵截,真可謂是前有虎,後有狼。而就是在這種情況下,紅軍先頭部隊,在林聶二人帶領下擔任開路先鋒,尤其是紅一軍團麾下紅一師是開路先鋒的主力部隊,下轄紅一團作風頑強,在團長楊得志的帶領下,沖鋒在前,成為紅軍先頭部隊的尖刀,一路是披荊斬棘,為紅軍主力部隊打開一條安全通道。

紅五軍團在這次長征途中,擔負斷後任務,阻擊蔣介石的追剿大軍。想必熟知曆史的朋友都知道,在紅軍主力長征後,蔣介石讓薛嶽擔任前線追剿大軍總指揮,他率領的隊伍都是蔣介石軍事集團的主力。可見,紅五軍團面對的敵人也是很強大的。還好在紅軍名将董振堂的帶領下,一次一次地打退敵人,掩護紅軍主力撤退。故此,紅五軍團在長征結束後,也赢得了鐵流後衛的稱号。

紅軍踏上長征之路,蔣介石緊随其後,被戲稱為護送隊長

蔣介石的追剿大軍,從江西緊随紅軍其後,一路經過廣東,廣西北部,貴州,雲南北部,西康,四川,甘肅,終點站陝北。在沿途的追擊戰中,紅軍先後和敵人展開的戰鬥有強渡烏江,占領遵義,擊敗王家烈。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充分展現出紅軍将士,在主席的英明指揮下節節勝利。 強渡大渡河,飛奪泸定橋,創造戰争奇迹,充分展現出紅軍的勇敢與智慧,就算是面對再惡劣的地形也能征服。

尤其是強渡大渡河,被譽為是死路。在近代曆史上,有三支部隊想強渡大渡河,但隻有紅軍成功脫險。第一支是太平天國的石達開,面對大渡河的天險,無法戰勝,最後兵敗大渡河。還有解放戰争時期的宋希濂,在西南戰敗後,率領殘餘部隊來到大渡河,越過大渡河,結果兵敗被俘,沒能征服大渡河。

紅軍踏上長征之路,蔣介石緊随其後,被戲稱為護送隊長

在紅軍順利渡過大渡河後,蔣介石依然是窮追不舍,并派出飛機偵察紅軍的行蹤,然後讓地面部隊進行追剿。此時,紅軍為了避開敵軍,選擇走環境最惡劣的雪山,又進入無人區的草地,雖說是避開了敵軍大部隊,但惡劣的環境及天氣也奪走了無數将士生命。

1935年10月19日,紅軍主力部隊順利到達陝北,結束了12個月零7天的長征之路。在這12個月07天的時間裡,蔣介石的大軍一路是緊随其後,紅軍部隊走到哪,蔣介石就追到哪裡。是以,蔣介石也被戲稱為護送隊長,從瑞金一直護送到陝北。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