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紀實與虛構的交響,長篇小說《烏江引》研讨會舉行

“紀實與虛構的交響——長篇小說《烏江引》研讨會”3月26日在京穗兩地以視訊連線方式同步舉行,研讨會由人民文學出版社、中國作協創聯部、中共廣東省委宣傳部等機關主辦。

《烏江引》呈現的是長征史詩的另一個傳奇,一支鮮為人知的秘密力量,這便是以“破譯三傑”曾希聖、曹祥仁、鄒畢兆為破譯主力的中革軍委二局。他們利用早期無線通訊技術偵收的敵台信号,幾乎成功破譯了國民黨軍的所有密碼情報,為紅軍一次又一次突破重圍、絕處逢生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而國民黨軍對紅軍的情報卻一無所獲,這是人類軍事史上以弱勝強的情報戰孤例。中革軍委二局,一個隐秘的存在,即使行走在自己的隊伍裡,他們的身份也不為人知……

紀實與虛構的交響,長篇小說《烏江引》研讨會舉行

長征密電全新解密,亦文亦史虛實相生。《烏江引》首發以來在廣大讀者中引起了熱情反響,文學界和史學界也予以高度評價,稱這部作品“立體呈現了偉大征程史詩般的莊重和壯闊”,是“對偉大長征精神的嶄新書寫”。

紀實與虛構的交響,長篇小說《烏江引》研讨會舉行

龐貝展示1933年紅星獎章

在本次研讨會上,與會專家從紀實與虛構融合的角度對這部作品的文學性進行了深入解讀和闡釋。專家們一緻認為,鑒于題材的稀有性和特殊性,這是一次具有“超高難度”的創作。

作家龐貝迎難而上,在小說主題、結構、叙事、人稱和語言諸方面進行了創新性探索,使得小說文本呈現出很高的文學品質,這是一部既有曆史的現場感又有文學審美的莊重感的長篇小說力作。

《烏江引》不僅是長征史詩的“副歌”,也是對記憶和身份這個現代主題的複調呈現,更是對人類生命意志力的深情禮贊。這也是一部能夠真正走向讀者案頭和心靈的作品,一部可望擁有長久生命力的小說佳作。在紀實與虛構的關系處理上,在“中國故事的國際表達”上,此作對于當今文學創作,尤其是對于革命曆史題材的創作,提供了很多有益的啟示。

對此,中國作協黨組成員、副主席吳義勤評價說:“長征對我們來說是一個曆史的富礦,一個精神的富礦,也是文學的富礦。對比長征的偉大内涵,文學呈現的還遠遠不夠。《烏江引》可以說是交出了比較獨特的文學的答卷,是中國文學、中國作家向長征這個偉大題材的緻敬。”

在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副會長賀紹俊教授看來,對于《烏江引》這樣一部風格獨特的作品,不必沿用固定的關于紀實和虛構的概念來定位它,因為最重要的是,這個形式完全是為内容服務的。“這是在文體上的突破,這種革命性和創新性很突出。不是說這個書裡面哪一段是虛構,哪一段是紀實,不能這樣分析這個作品。龐貝打破了虛構和紀實的固定概念,他完全把小說的功能擴大,讓我們看到小說的一種新的功能。”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黃彥文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