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券商:醬油公司得提價,提了就能提股價?

前陣子釋出的2020年胡潤百富榜,海天味業的上榜人數達到了27人,和号稱是"造富狂魔"的阿裡系并排第一。

券商:醬油公司得提價,提了就能提股價?

但券商們似乎覺得這些"現代鹽商"還不夠富,于是在近期的研報中紛紛替調味品企業操起了漲價的心(如下圖)。

券商:醬油公司得提價,提了就能提股價?

圖:在研報平台搜尋關鍵詞"調味"得出的前四條結果

其實之前就想聊這個話題了,但苦于一直沒找到合适的賣方研報,直到12月10号等到了興業證券的這篇《調味品專題報告:提價二三事》。今天就借它抛磚引玉。

(感興趣的讀者可以直接在網上搜,若嫌麻煩,直接在公号背景回複關鍵字:"調味"即可擷取報告原文)

券商:醬油公司得提價,提了就能提股價?

券商研報得嚴謹,是以标題用的是提價"動因"。其實咱不用搞這些虛的,說直接點,找"動因"就是找"借口"。

隻要積累了足夠的溢價能力,企業終究會提價的,無非是用哪一個更上得了台面的借口。這個借口可以是給消費者聽的(完全競争市場),也可以是給監管者聽的(非完全競争市場)。

當然,企業要想漲價,即使找到了一個說得過去的借口,也得挑準一個渾水摸魚的時機。尤其是民以食為天的餐飲食品行業。

如果不識時務、亦或是輿論尚未鋪墊到位,那涉及民生的提價就會成為全社會的負面新聞。比如說,年初海底撈在疫情尚在高點、"打勞工"剛剛複工、工資驟減的時候提價,就明擺着招人罵。

券商:醬油公司得提價,提了就能提股價?

是以說,涉及大衆胃口的産業,即使有溢價能力提價了,也得造好勢,同時等時機。畢竟已是一家公司就有27位登上百富榜的大産業了,謹慎點總是沒錯的,不能像海底撈那樣鐵憨憨。

而要給提價造勢,主要還是靠賣"慘"。大衆是同情"弱者"的。企業可以向大衆訴苦,說自己雖是巨頭、但日子也不好過。隻是對于不愁銷路但又涉及民生的醬料企業來說,在收入端上賣慘就有點拿大衆當傻子了,是以他們主要在成本端賣"慘"。

是以才推測,咱們本文的主角——"現代鹽商"應該也會這麼幹。

1.1 成本為驅動提價主因

原料成本上漲是調味品企業提價的最直接理由。

拆分調味品龍頭海天味業的成本構成,其中大豆和白糖作為調味品生産的主要農業原料,占生産成本的約1/3。

券商:醬油公司得提價,提了就能提股價?

回溯了過去五年主要調味品企業的提價時點,發現它們的提價時點趨同。

券商:醬油公司得提價,提了就能提股價?

同時,提價時點基本與大豆及白糖價格上漲的時點趨于一緻。

券商:醬油公司得提價,提了就能提股價?

1.2 成本壓力起,行業預計進入提價視窗期

從 PPI(食品制造) 當月同比來看,已連續兩年保持上升。

券商:醬油公司得提價,提了就能提股價?

南華農産品指數也從2020年7月起同比增幅轉正,且已持續4個月。

券商:醬油公司得提價,提了就能提股價?

鑒于成本上漲對于調味品提價的驅動顯著,我們預計國内主要調味品企業存提價可能性。

此外,從上面拆分的海天味業的成本構成可知,占比較大的四項分别為大豆、白糖、塑膠瓶及玻璃瓶,比重分别為 18.2%、14.2%、11.8%及 11.6%。

從近期原材料走勢來看,大豆價格自 20 年3 月起超過過去 4 年均值線,且位于高位震蕩,并再次出現上行趨勢。白糖價格處于同比低位。

券商:醬油公司得提價,提了就能提股價?

包材中,玻璃與塑膠價格指數于2020年3月起處于低位,一定程度對沖了大豆上行壓力,但于10月起出現上行趨勢。

券商:醬油公司得提價,提了就能提股價?

綜合來看,大豆、包材價格均出現顯著上行趨勢,且成本壓力已展現至中炬高新報表端(20Q3毛利率環比下降),結合上述通脹預期,再次加強了對提價預期的判斷

券商:醬油公司得提價,提了就能提股價?

2.1 剛需帶來抗周期,購買頻率低帶來提價敏感低

民以食為天,其日常消費屬性天然具有抗周期能力,尤其是每一餐都離不開的調味品。

是以,作為"現代鹽業"的調味品行業,其增速要遠比整體食品支出更為平滑(下圖)。

券商:醬油公司得提價,提了就能提股價?

對具備剛性消費需求的産品而言,消費者在産品或品牌的選擇上具備一定習慣性,産品消費粘性強。企業通常無需過多營銷和包裝亦能保證需求的穩定性。

就食品飲料子行業而言,調味品具備較為明顯的剛性需求,無論是居家烹饪還是在外餐飲都具有習慣性消費的特性。

這也使得産品一般享有較長的生命周期,期間無需再重金投入于研發或重資産(巴菲特最讨厭的商業模式)。經典就是美。

如海天的金标醬油王,自面市至今已超過20年時間,如今也依然暢銷。

券商:醬油公司得提價,提了就能提股價?

此外,生産周期長、加工工藝複雜以及差異化程度高的産品通常享有較高加價率。

其中以酒類及調味品較為典型,由于口感差異,進而令企業具備一定産品定價權;

同時,酒類、調味品均屬于傳統發酵品,産品的生産周期長,加工工藝複雜,因而生産利潤長期高于其他子闆塊。

券商:醬油公司得提價,提了就能提股價?
券商:醬油公司得提價,提了就能提股價?

調味品和高端酒的另一個提價底氣在于,消費者對低價高頻或高價低頻消費品提價敏感度弱。

無論是低價高配的海天醬油,還是高價低頻的飛天茅台,近幾輪提價都對其銷量影響不大。

券商:醬油公司得提價,提了就能提股價?

2.2 品牌力賦予提價力

在行業發展中,調味品品牌的市場集中度也呈現逐年提升趨勢,出現了強者愈強、龍頭領跑的局面。

在家庭消費的場景下,品牌力是消費者購買産品的關鍵因素,這反過來也推動調味品品牌的集中度提升。

在此過程中,相關企業在産品定價上亦能掌握主動權,能夠讓消費者為品牌提供一定支付溢價。

券商:醬油公司得提價,提了就能提股價?

對比海外同行而言,中國調味品的市場集中度還有提升空間,行業龍頭還有巨大潛力。

券商:醬油公司得提價,提了就能提股價?

尤其是在調味品和高端酒領域,龍頭品牌帶來的競争優勢是巨大的。

以海底撈的關聯供應商頤海國際(被授予了「海底撈」的品牌使用權) 為例:

随着海底撈門店的擴張以及「海底撈」品牌的做大(下圖30),頤海國際也順利擴充了更多海底撈火鍋門店以外的第三方管道(下圖59),同時還借着「海底撈」的超級品牌力順利破圈,将産品範圍從火鍋底料擴張到了友善食品等消費領域(下圖23)。

在這過程中,頤海國際的業務也快速增長,超過同行(下圖2);但受益于「海底撈」品牌帶來的超級影響力,其在開拓業務的過程中其費率(如營銷費用)也低于同行(圖29)。

券商:醬油公司得提價,提了就能提股價?
券商:醬油公司得提價,提了就能提股價?
券商:醬油公司得提價,提了就能提股價?
券商:醬油公司得提價,提了就能提股價?
券商:醬油公司得提價,提了就能提股價?

(以上截圖來自浦銀國際研報《盛宴才剛開始,三大次元看頤海國際》,感興趣的讀者可以直接在網上搜,若嫌麻煩,直接在公号背景回複關鍵字:"調味" 即可擷取報告原文)。

3.1 提價将顯著提振企業毛利率、業績

上述剛需屬性決定了,調味品提價對其銷量影響較小。

券商:醬油公司得提價,提了就能提股價?

提價将持續釋放企業業績彈性,但也存在幅度分化,見下圖。

券商:醬油公司得提價,提了就能提股價?

毛利率方面,提價對于毛利率有顯著提升。淨利率方面,海天的升幅較小(不足1%);中炬的升幅較大(超過 2%)。

券商:醬油公司得提價,提了就能提股價?
券商:醬油公司得提價,提了就能提股價?

3.2 股價階段性上漲,估值中樞提升

從 2016 年中-2017 年末調味品企業的股價表現來看,提價對于海天、中炬、恒順、千禾的影響多為一次性的,維持 15-30 天不等。市值較小的企業上升較大,反之則較為平緩。

從 PE(TTM)情況來看,提價對于海天、中炬、恒順估值的影響為中樞的顯著上移,若後續疊加業績提升的輔助,則較高的估值中樞則可高企。但千禾味業的估值卻呈現短期、快速回調,可能系 2017 年千禾仍屬次新股,估值尚處高位,是以無明顯業績催化下,估值較難持續向上突破。

券商:醬油公司得提價,提了就能提股價?
券商:醬油公司得提價,提了就能提股價?

在需求側改革的當下,最後還是以這段微網誌收尾:

"中國曆代都有大鹽商,說明這個行業是可以的。醬油就是現代鹽,本質上收的是鹽稅。不是這幾年還可以,是曆代曆朝都可以。"

券商:醬油公司得提價,提了就能提股價?

利益聲明:上周有通過北向持有A股的調味品賽道(合規原因不友善在公開内容裡聊A股)和H股的頤海。但交易員出身掃單塊砍單也快,文章僅供邏輯參考,大家勿因文跟單。

本文引用的兩篇報告:

《調味品專題報告:提價二三事》- 12月9日 - 興業證券

《盛宴才剛開始,三大次元看頤海國際》- 8月24日 - 浦銀國際

對報告原文感興趣的讀者可以直接在網上搜,若嫌麻煩,直接在公号背景回複關鍵字:"調味" 即可下載下傳。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