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吃飯,下飯的麻婆豆腐最好,娶妻,還是賢惠的陳麻婆這樣的好

吃飯,下飯的麻婆豆腐最好,娶妻,還是賢惠的陳麻婆這樣的好
吃飯,下飯的麻婆豆腐最好,娶妻,還是賢惠的陳麻婆這樣的好

我愛這麻婆豆腐。也喜歡陳麻婆的故事。之是以喜歡,是因為家常二字。家常家常,才最溫暖溫馨,才最貼胃貼心,老百姓過的就是日子,就是家常,一道麻婆豆腐,能下三碗飯,一個像陳麻婆般賢惠的女人,才能相伴一生。市井家常味,才是真煙火。

所謂生活,無非飲食男女。是以有人說過,對于美食的熱愛,應該像對美女的熱愛一樣。而将美女附會到美食上,什麼貴妃雞、昭君鴨、西施舌,更是活色生香,讓人見到名字就不能割舍,欲與“美女”一近芳澤。

但竊以為,這些美人遠不及陳麻婆親切,而那些美味也遠不及陳麻婆豆腐來的“巴适”和“安逸”,那感覺,就仿佛從雲上飄落到充滿煙火味的廚房裡,滿是生活的味道。

牽扯到曆史,那是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既然是笑談,不談也罷,于是思緒又回到了成都,回到吃過的那道麻婆豆腐,也仿佛看見陳麻婆在講述自己和那豆腐的故事。

吃飯,下飯的麻婆豆腐最好,娶妻,還是賢惠的陳麻婆這樣的好
吃飯,下飯的麻婆豆腐最好,娶妻,還是賢惠的陳麻婆這樣的好

故事,發生在清朝同治年間,成都萬福橋邊有一家“陳興盛飯鋪”,店主陳春富過世,飯店便由老闆娘經營。老闆娘臉上微有麻子,人稱“陳麻婆”。萬福橋上常有販夫走卒在此歇腳,打尖。經常買點豆腐、牛肉,再從油簍子裡舀些菜油要求老闆娘代為加工。

“陳麻婆”所烹的豆腐鮮香麻辣,味道“巴适得闆”,于是日子一長,“麻婆豆腐”的名兒便傳開了。《錦城竹枝詞》有記載:麻婆陳氏尚傳名,豆腐烘來味最精。萬福橋邊簾影動,合沽春酒醉先生……

“陳麻婆”的故事動人,但麻婆豆腐更是美味誘人。

吃飯,下飯的麻婆豆腐最好,娶妻,還是賢惠的陳麻婆這樣的好
吃飯,下飯的麻婆豆腐最好,娶妻,還是賢惠的陳麻婆這樣的好

老虎有幸,在成都喫過一位老師傅做的麻婆豆腐,親耳聆聽了傳統的做法和講究,還有一次是去綿陽,去給蘭明路師傅拍圖書照片,也學到了很多關于麻婆豆腐的烹饪道理,還吃到了他用麻婆豆腐做的一道創新的菜,知道了一道好的麻婆豆腐,“麻、辣、酥、香、燙、嫩、涃”七字妙訣缺一不可,麻是花椒的麻香,辣是郫縣豆瓣的辣,酥是炒的牛肉臊子的酥,香是厚重的底味香,燙是吃起來要滾燙,嫩是膽水豆腐的滑嫩,“捆”字是麻婆豆腐最後的勾芡。據說在過去,吃出來的味道感覺少一個字就可以不給錢。

好味道自然要有好食材,原料一定要精緻:豆腐要好,要細嫩清香的鹽鹵膽水豆腐。牛肉要鮮嫩的裡脊肉,決不能帶筋,調料更講究,潼川豆豉,二荊條辣椒面,蔥花姜蒜米,醬油白糖青蒜苗缺一不可,最重要的是花椒面,最好是漢源大紅袍,而且要現做現舂,保持花椒的香麻味兒。而最最重要的是還要有好的郫縣豆瓣才行。

吃飯,下飯的麻婆豆腐最好,娶妻,還是賢惠的陳麻婆這樣的好

做也講究。

牛裡脊肉要手切成細碎的丁沫,熱油下鍋煸炒至酥脆盛出,所謂麻婆豆腐中的“酥”字,說的就是炒得酥香的牛肉臊子。

膽水豆腐切小寸方的塊兒,清水煮沸,加一點鹽,點幾滴醬油,入豆腐焯燙,加鹽是為了給豆腐去豆腥味,定型和基礎入味。醬油呢,是為了入點醬香然後上點色。

吃飯,下飯的麻婆豆腐最好,娶妻,還是賢惠的陳麻婆這樣的好
吃飯,下飯的麻婆豆腐最好,娶妻,還是賢惠的陳麻婆這樣的好

起竈,坐鍋,鍋内熱油,舊時油要用豬油和菜籽油的混合油,冬日裡一點五八點五的比例,夏日裡三七比例為佳。待六成熱,入剁碎的郫縣豆瓣醬和豆豉,蔥花姜米蒜米,爆香,然後撒一勺二荊條辣椒面,而蘭明路師傅用的是刀口辣椒,是用辣椒和花椒用很少的油煸炒到酥,然後用刀剁碎的麻辣鮮香的刀口辣椒。炒的湯汁紅彤油亮,再加入一部分炒好的牛肉臊子提香。然後加入焯燙過的豆腐,加高湯煮沸,撒白糖滴醬油,白糖提鮮醬油提色,随即轉小火煨炖入味,在四川有一種說法,麻婆豆腐的做法不是“燒”,而是“(dǔ)”,現在這個字兒一般簡寫成了“笃”,是指食物在鍋中咕嘟咕嘟小火慢煨之聲,江南名菜腌笃鮮,天津的笃面筋,即是此意。所謂千滾豆腐萬滾魚,是以麻婆豆腐的精髓除了麻辣的妙用外,還必須要依靠這“笃”的火候的煨燒呀。

吃飯,下飯的麻婆豆腐最好,娶妻,還是賢惠的陳麻婆這樣的好
吃飯,下飯的麻婆豆腐最好,娶妻,還是賢惠的陳麻婆這樣的好

豆腐“笃”透了,要勾芡,據說好的麻婆豆腐要勾三次芡,因為豆腐在“笃”的過程中會一再出水,第一道芡使味道融入到豆腐裡。第二道芡起更好的拉力作用。第三道芡使豆腐徹底粘合,不再吐水出來。是以勾三次芡才會保證豆腐最滑嫩的感覺,這也是麻婆豆腐講究中的把豆腐“捆”起。

最後一次勾芡的時候,撒青蒜段和剩餘的牛肉臊子。起鍋盛盤,器皿一定要熱,麻婆豆腐吃的就是一個“燙”字,最後撒一層麻麻的花椒粉,一盤正宗的麻婆豆腐方才大功告成。

吃飯,下飯的麻婆豆腐最好,娶妻,還是賢惠的陳麻婆這樣的好

待那道麻婆豆腐端上桌,雪白的豆腐鮮嫩欲滴,被一圈透亮鮮紅的紅油包裹着,紅白相間,色味俱鮮,紅色的牛肉末點綴其上,油綠寸長的蒜苗,翠綠甚豔,點點花椒粉穿插其間,還有那撲鼻而來的香氣,讓人垂涎欲滴。夾一塊,香、麻、辣三種味道在嘴裡立刻散開,那軟滑的豆腐,細膩柔軟,鮮軟香滑,濃香四溢,真是麻、辣、燙、香、酥、嫩、鮮、活八味俱全。猶如翠竹錯節,層出不窮,味道偏偏又層次分明,毫不掩蓋豆腐本原的豆香,再來一碗米飯,簡直堪稱完美。

吃飯,下飯的麻婆豆腐最好,娶妻,還是賢惠的陳麻婆這樣的好

有一次,我在貴陽一家叫柒食的店兒吃了一道貴州版的麻婆豆腐。也很有些意思。和四川的做法比起來,别的差不多,差別在于加了折耳根碎,還有貴陽人愛吃的脆哨,就别有了另一番風味。我挺愛吃的。

吃飯,下飯的麻婆豆腐最好,娶妻,還是賢惠的陳麻婆這樣的好

吃過的最奢侈的一次麻婆豆腐,就是在蘭明路師傅的綿陽的蘭庭十三廚。波士頓龍蝦燒麻婆豆腐,把龍蝦和豆腐燒在一起,讓一道麻婆豆腐頓時成了一道“富麻婆豆腐”,不過大塊的龍蝦肉,和滑嫩的豆腐塊兒,在麻辣鮮香的芡汁包裹下,确實過瘾好吃。

蘭師傅創新的那道脆皮麻婆豆腐是我最愛的,麻婆豆腐燒好後,用一張輕薄的糯米紙包起,拖上蛋液,蘸上面包糠碎,入五成油鍋中,油炸至表皮金黃,起鍋裝盤,就像一個飽滿的石榴,又好看又好吃。

吃飯,下飯的麻婆豆腐最好,娶妻,還是賢惠的陳麻婆這樣的好

……

竊以為,不管清代末年賣油的挑擔的漢子們還是現在愛吃麻婆豆腐的男人們,大概都和老虎一樣,對麻婆豆腐上瘾的原因不僅僅是對味道上瘾,上瘾的還有對這個賢惠持家的陳麻婆的向往吧?雖然,陳麻婆不一定美麗,但她勤快、堅強、聰明,最重要的是賢惠,還有……那份親切。

吃飯,下飯的麻婆豆腐最好。娶妻,還是賢惠的陳麻婆這樣的好呀。

吃飯,下飯的麻婆豆腐最好,娶妻,還是賢惠的陳麻婆這樣的好

堅持原創美食文章,央視《味道運河》《吃貨傳奇》美食顧問,美食紀錄片《搜鮮記》總策劃王老虎與你共同搜尋舌尖上的“鮮”!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