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从霍光的灭族,看“庶人”出身的宣宗,是一位怎么样的皇帝呢?汉宣帝的出场汉宣帝的隐忍汉宣帝族灭霍氏奸雄的本色结论

作者:钱君史话

曾经,在汉昭帝元平元年春二月,年仅二十三岁的汉昭帝崩逝那会儿,先是昌邑王刘贺被立为了天子。上位伊始的刘贺便急于揽权,起用潜邸时的故臣,制衡以霍光为首的朝臣。结果,龙椅还没被屁股暖热,二十七天后,就给拉扯下了马,又被附加了诸多的罪名。这情形也正应了村儿里的那句儿老话,“心急可吃不到热豆腐”。在今天的职场上,我们也常常听到“新官儿上任三把火儿”的说法,斯以为,“玩火儿”还是要谨慎一些为好。

接下来便轮到了宣帝的登场。既然是“前有车后有辙”,宣帝何以自处,是颇值得我们深思的。我们总在讲,历史时常重现;究其根本,怕是世道、人心亘古未变呢。

从霍光的灭族,看“庶人”出身的宣宗,是一位怎么样的皇帝呢?汉宣帝的出场汉宣帝的隐忍汉宣帝族灭霍氏奸雄的本色结论

公元前七十八年(即,汉孝昭皇帝元凤三年)正月,距离泰山不远,在莱芜山南,众人的喧嚷,如水波般向八方传播开去;四面跑来围观的人,越聚越多。众人环围的中心,竟然是一块大石头,自已立了起来。据史官们说:(巨石)高丈五尺,大四十八围,入地深八尺,三石为足。巨石自立以后,又有数千只白鸟在其周围环绕飞行,持续了多时。又据京房之《易传》上的说法,这是“当有庶人为天子”的征兆。

于此同时,上林苑也没闲着。有一棵大柳树,早已干枯歪倒在地上的树干,不但重生,此时还兀自立了起来,树叶被虫子啃出文字,上书“公孙病已立”。

公孙病已,即宣宗刘病已,此时的刘病已这一支皇室血脉早年已被废为了庶人。所以,以上这两个征兆都是来给宣宗捧场的。

这两个出自《汉书》的故事,究竟有几分的真实性,怕是看官们的心中早已自有定论了。尽管如此,我们似乎已然可以从中看到一些东西,那便是史家们对宣帝功绩的肯定,所以才附会了这样的故事。

从霍光的灭族,看“庶人”出身的宣宗,是一位怎么样的皇帝呢?汉宣帝的出场汉宣帝的隐忍汉宣帝族灭霍氏奸雄的本色结论

继昌邑王刘贺之后,丙吉等诸大臣们奏荐了刘病已。先是上官皇太后下诏,刘病已被引入未央宫;随后不由分说,就给摁到了龙榻上;百官朝贺,即了天子位。与前不久刘贺的即位,似乎差不了太多,都是霍光导演出的一场戏。

天子即位的头等大事,自然是拜谒高庙。为“凸显新皇帝的尊贵”,大司马、大将军霍光亲自为宣帝“骖乘”,用咱们熟悉的话说,就是给皇帝做了一次马弁!据说宣帝微贱时,已经深惧霍光之威了。此时同乘一车,内心自然会忐忑不安,如“芒刺在背”。后来班固写《汉书》的时候,就说“宣帝族灭了霍氏”,便是“萌于骖乘”。其实此处的言语多有暧昧之处,倘若族灭霍氏之心萌于骖乘,那骖乘时的“芒刺在背”是为何故?微贱时深惧霍光之威,又为何故呢?

从霍光的灭族,看“庶人”出身的宣宗,是一位怎么样的皇帝呢?汉宣帝的出场汉宣帝的隐忍汉宣帝族灭霍氏奸雄的本色结论

汉宣帝地节二年春霍光去世,宣帝才实实在在亲了政。一方面,嘴里口口声声说要报大将军之德;另一方面又大增爵邑,小心收权。也是霍家该有此一难!霍光死后,其妻霍显成为了霍家的轴心。霍显原本就是一个阴毒斗狠的妇人,其子孙便更要自恃霍光功高,骄横之态丝毫不减,最终与皇帝成了水火难容之势。

茂陵郡有一个叫徐福的人,眼见着霍氏的所作所为,早晚要招灾致祸,三次上书宣帝,说“霍氏太盛,陛下即爱厚之,宜以时抑制,无使至亡”。此时在徐福看来,宣帝对霍氏是“爱厚之”的。转眼间,又将霍氏族灭。虽所是霍氏谋反,自致其罪;恐怕宣宗也多少有些“庄公克段于鄢”的嫌疑吧。

之后的故事,就更有意思了,事后徐福上疏讨赏,还给宣宗讲了一个故事,说:有一个人,常到一户人家去做客,看到这家的烟熜直设,并且柴草都堆在烟熜下,便告诉这家主人,你要曲设烟熜,搬离柴草,免得引起火灾。这家主人并没有听他的劝告,结果真的发起了火灾,邻里都跑来救火,火救下了,主人便要赏赐救火者,把头发烧焦的,把脑袋碰破的,赏赐重金;其他参与者,也都给与了相应地奖赏;唯独当初告诉他需要曲改烟灶,搬开柴草的客人,反倒是没有丝毫赏赐。

这个故事读起来其实倒也了了。与上一个故事连起来细细玩味儿,又徒生不少的妙趣:既然徐福上疏说“霍氏太盛,陛下即爱厚之,宜以时抑制,无使至亡”,已颇有霍氏余党的嫌疑了呢,竟然又要自行请赏,“上乃赐福帛十匹,后以为郎。”又怎能不让我们疑心,期间必有猫腻儿呢?

从霍光的灭族,看“庶人”出身的宣宗,是一位怎么样的皇帝呢?汉宣帝的出场汉宣帝的隐忍汉宣帝族灭霍氏奸雄的本色结论

时有东海兰陵人疏广和他的侄子疏受,名闻乡里。疏广被征为博士太中大夫,疏受也以贤良举为太子家令。后来又晋升疏广太子太傅,疏受为太子少傅,同为太子師傅。皇太子十二岁,已通《论语》,《孝经》。

当时汉宣帝与太子燕居。太子性格柔仁,又颇好儒术,见宣帝所用尽是文法吏,动辄便以严刑待下,乃谏言其父说,“陛下持刑太深,宜用儒生。”宣帝勃然大怒,说汉家自有制度章程,以霸道、王道交杂利用;难道用德教,周礼来治国么,儒家的说教最是不切实际了。并叹息道,“乱我家者,太子也。”

由此,在宣帝看来,“儒家的说教最是不切实际了”。即如此又何以要拜疏广、疏受叔侄为帝师,治那些《论语》,《孝经》之学呢?这不禁令我想到,影视剧《康熙王朝》里就有过这么一位帝师——济世。少年的康熙皇帝问他,先皇为什么要请一位前朝的状元做帝师呢?济世倒也实在,说道“一介书生入朝,天下士子归心”啊。

至此,我们似乎已经有足够的理由讲,宣帝或许正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奸雄。其对霍光的隐忍,对霍氏家族的“纵容”,其目的正是为了彻底族灭霍氏。而徐福,又是何其的聪明,他所谓讨赏的上疏,又何尝不是在说,还望皇上给我一些封赏,认下因为没能“宜以时抑制”,致使霍氏族灭的过错。不然就有人要讲,皇上您是在玩“庄公克段于鄢”的把戏了。即便如此,汉宣帝也不失为一位务实而有作为的皇帝,“孝宣之治”不是也颇为史家们所称道么。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