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海昏侯墓中,专家发现了簪笔,推翻了一个流传千年的错误

2011年,江西南昌大塘坪乡发现一座汉代古墓,经确定该墓为汉武帝之孙刘贺之墓,即海昏侯墓。墓中出土了大量的珍贵文物,在出土文物中,一件不起眼的物件引起了专家的注意,而它的出现也揭开了一个千年之谜。如果您想知道这段历史背后的故事,就让小编来为你揭秘吧。

海昏侯墓中,专家发现了簪笔,推翻了一个流传千年的错误
海昏侯墓中,专家发现了簪笔,推翻了一个流传千年的错误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海昏侯为西汉所封侯爵爵位之一,刘贺就是第一代海昏侯,可能大家对这个刘贺不太了解,其实此人一生履历十分丰富,他被封过“海昏侯”,还干过“昌邑王”,他甚至还当过“汉废帝”。

公元前74年,汉昭帝刘弗陵驾崩,由于其没有子嗣,18岁的昌邑王刘贺被霍光选定为合法继承人,就这样刘贺成为了皇帝。可是,好景不长,仅仅过了27天,霍光就为其罗列了1127条罪状,其中包括“抢掠妇女,敛财奢靡,不尊圣贤”等等,并将其废为海昏侯,赶出了长安城。至此,刘贺也成为了历史上人们茶余饭后的笑柄。

海昏侯墓中,专家发现了簪笔,推翻了一个流传千年的错误
海昏侯墓中,专家发现了簪笔,推翻了一个流传千年的错误

可是,海昏侯真的就如此“昏庸”吗?很多历史专家和爱好者们都不太相信此说法,可苦于找不到证据,只能将其列为历史的谜案。

海昏侯墓的重见天日,让专家们非常兴奋,墓中出土的各种文物,不仅可以填补汉代历史研究的空白,也能帮我们找到揭开海昏侯真实面目的钥匙。

墓室在发掘过程中,考古专家们发现了一枝尾端被削得很尖的毛笔,经过多名专家的鉴定,该毛笔并非普通的汉代毛笔,而是具有特殊用途的“簪笔”。

我们都听说过“簪子”,这是一种古人用来束发的装饰品之一,可是“簪笔”是用来做什么的呢?其实也很简单,“簪笔”既然被称作笔,自然是用来写字的,不过“簪”字可大有来历。

海昏侯墓中,专家发现了簪笔,推翻了一个流传千年的错误

汉代时,儒生们都需要做学问,随时随地都可能用到笔来书写,古代儒生们可没有能够用来插笔的衣兜,况且毛笔又是一种非常难以储存携带的文具,稍微倾斜就可能弄得满身墨汁,故此人们灵机一动,将毛笔的一头削尖插在头发上,既不会污染衣物又能够随身携带,简直是一举两得。

由于这种笔插在头上犹如簪子一般,因而得名“簪笔”。头插簪笔是汉代时期儒生们的潮流打扮,《史记·滑稽列传》就曾记载“西门豹簪笔磬折,向河立待良久。”,说的就是当时儒生们把笔簪在头上,早已经司空见惯了。

别看这只是一支小小的簪笔,其实它的出土很能说明问题。按照西汉大将军霍光的说法,刘贺一个贪图享乐的人,整天就知道吃喝玩乐瞎胡闹,对于诸子百家的典籍更是不放在心上。可就是这么一位游手好闲的浪荡子弟,为何偏偏要用簪笔陪着自己下葬呢?难道他真的是附庸风雅吗?

海昏侯墓中,专家发现了簪笔,推翻了一个流传千年的错误

其实不然,在海昏侯墓中还出土了一张画着孔子像的屏风与两尊砚台,这就说明刘贺起码是一位尊崇百家经典,精通文墨之人,在他的心中,应该是存在礼仪道德廉耻规范的。

刘贺在放浪不羁,他一个人到了人生地不熟的京城,也会收敛,这是人之常情,可是按照霍光的说法,刘贺却变本加厉了,这很显然违背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

况且还有一个证据能够说明问题,刘贺在登基27天内能做出1127件坏事是什么概念?通过简单的计算,我们得出了刘贺除了睡觉时间外,每小时需要平均做三件不同坏事的结果,才能满足1127件坏事的“世界纪录”,这种“劳动强度”恐怕连职业坏人都无法做到吧?(也有历史学家认为,刘贺之所以被废,是因为他很精明,他想组织敢死队(将家乡的朋友调到京城),干掉霍光,而霍光无法控制他,刘贺这才被废)

我们应该能看出,刘贺身上的千年之谜终于被揭开,刘贺从皇帝被贬到海昏侯,完全就是一场政治阴谋,而可怜的刘贺,终其一生都在阴谋中充当着牺牲品……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常山赵子虫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