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霍光主动提出归还朝政,汉宣帝假惺惺地说:我没有治理国家的能力

作者:清心讲干话

汉宣帝刘洵(原名刘病已)对霍光的感情一定是极为矛盾的,一方面他十分感激霍光。汉武帝临终时传位给了年仅7岁的刘弗陵,将朝政托付给了以霍光为首的四位辅政大臣。在刘弗陵14岁时,辅政大臣中的上官桀与桑弘羊勾结长公主和燕王刘旦,欲图废黜刘弗陵拥立刘旦为帝,后来上官桀更是野心膨胀到想自立为帝。那时,4位辅政大臣只剩下3人,其中两人在密谋篡逆,霍光几乎是孤身一人在与他们对抗。但最终,霍光成功粉碎了他们的逆谋,保住了汉室的江山,这是刘洵感激霍光的原因之一。

霍光主动提出归还朝政,汉宣帝假惺惺地说:我没有治理国家的能力

霍光的影视剧形象

刘洵是汉武帝的曾孙,汉昭帝刘弗陵的堂孙,他的爷爷是戾太子刘据。在巫蛊之祸中,刘据因为受到奸臣江充的构陷而被迫擅自起兵,坐实了谋反的罪名,最后兵败自杀。汉武帝虽然对刘据之死感到后悔,但一直没有公开地还给他清白。祸起时刘洵才刚出生,也因受到牵连而被关进廷尉狱。五年后,头脑发昏的汉武帝甚至想借助望气者那句“狱中有天子气”的预言“斩草除根”,密令禁军在一个夜晚将狱中犯人全部处死,汉武帝的目标显然是刘洵,只是为了保住声誉而不敢明说罢了。幸好廷尉官丙吉敢于冒死抗命,他亲自带人去保卫安置刘洵的那间院落大门,当禁军要求开门时,他呵斥他们道:“这里关押的是皇曾孙!普通人尚且不应该枉死,况且是皇上的亲曾孙呢!”于是,禁军被呵退了,汉武帝也清醒了,他颁布了大赦天下的诏令,这条赦令大概也是针对刘洵一人的。

刘洵出狱时年仅5岁,族人早在巫蛊之祸中“全军覆没”了,他无依无靠、举目无亲,丙吉把他送到了他的曾外祖母史氏家,这是当时与刘洵血缘最近的亲属。刘洵被史氏和几个曾亲舅舅抚养长大,他没有家也没有家产,日子过得相当贫苦,成年后娶了平民女子许平君为妻,又转而依靠许家的接济生活。由于他的身份十分特殊,又算是罪人的后代,他还必须小心翼翼、如履薄冰、苟延残喘一般地活着。谁能料到一个悲苦至此的人,竟能一朝成龙成为天子呢?

霍光主动提出归还朝政,汉宣帝假惺惺地说:我没有治理国家的能力

刘洵的影视剧形象

汉昭帝刘弗陵死后无嗣,霍光等大臣拥立昌邑王刘贺为帝,刘贺仅在位月余就又被霍光废黜,其中的原因或许不仅仅是刘贺昏聩乖乱那么简单。国不可一日无君,新君主的人选基本上由霍光一个人说了算,霍光选择了刘洵,刘洵的命运就这么被改变了。霍光对刘洵有“再造之恩”,甚至可以说是“再生父母”,这是刘洵感激霍光的原因之二。

另一方面,刘洵又十分憎恨霍光。刘洵对糟糠之妻许平君的感情很深,以至于他明明知道许平君之子刘奭(shì)会“乱我汉家”,但为了不辜负已经过世了的许平君,他最后还是传位给了刘奭。刘洵即位后霍光把女儿霍成君送进了后宫,大臣们明明知道刘洵已经有正妻,却在朝会上一直请求确立皇后,显然是希望刘洵立霍成君为后。

霍光主动提出归还朝政,汉宣帝假惺惺地说:我没有治理国家的能力

刘洵采用了一个迂回的策略来拒绝,他颁布了一道昭告天下的悬赏,说自己贫贱时经常带在身上的一把旧剑遗失了,对这把剑恋恋不舍,谁能找到必有重赏。暗示自己不会抛弃糟糠之妻,大臣们领悟了其中的意思,也不再强求。就这样,许平君被立为皇后,霍成君只当上了贵妃。

霍光之妻霍显对此不满,竟买通太医毒死了许平君,甚至还指使霍成君给刘奭下毒。好在霍成君多次下手时均被刘奭的保姆发现并破坏,刘奭才免遭毒手。霍成君最终如愿成为第二任皇后,刘洵知道一切情况但只能一直装糊涂。许平君之死是刘洵憎恨霍光和霍家的第一个原因。霍光得知是妻子毒害了皇后之后惊恐不安,他清楚这是灭族的大罪,但因为不忍辜负汉武帝而无法下定决心谋反,后来又判断出刘洵似乎不知道内幕,就彻底放弃了谋反的念头。

霍光主动提出归还朝政,汉宣帝假惺惺地说:我没有治理国家的能力

霍成君

刘洵17岁即位,按理是应该亲政的,然而霍光又继续“辅政”6年一直到自己逝世,刘洵当了6年“傀儡”。期间霍家的权势发展到极盛,京城禁军和朝中各要害职位以及全国各地的太守几乎都由霍家人和他们的亲戚、党羽担任,霍家掌控了整个汉朝。刘洵十分忌惮霍光,有一次他去参加祭祀,霍光一直在身后跟从,刘洵竟紧张得坐立不安,结束后他对亲信说:“像是有根刺扎在背上!”

霍光刚一去世,刘洵便立刻着手剪除霍家的势力,霍家及其亲家的人接连被调到虚职或偏远地区任职。这个情况让霍家的人很不安,他们每每聚到一起都要抱在一起痛哭,都知道离灭族之日不远了!随着逐渐被逼入绝境,霍氏选择了反叛,刘洵等的就是他们反叛,因为这样才能正当地将功勋卓著的霍氏灭族。霍去病和霍光一文一武两大汉朝栋梁之臣的家族,就这么地在刘洵的精心布置之下走到了谋反和被夷灭的绝境。

霍光主动提出归还朝政,汉宣帝假惺惺地说:我没有治理国家的能力

其实这个悲剧似乎是可以被避免的,刘洵刚即位时,霍光就表示要归还朝政,要回家种田。然而刘洵推辞说自己年龄尚小经验也不足,无法担负起国家重任,坚决要求霍光继续辅政。后来霍光又多次提出相同的要求,刘洵也全都拒绝了。不是霍光贪恋权位,而是刘洵不放他走。如果霍光当时成功退休了,也就没有后来的诸多不幸和悲剧了。

刘洵自己不让霍光退休,后来又嫉恨霍光权势过大,他为何如此反覆呢?这是可以理解的。其一,霍光位高权重由来已久,先是因为刘弗陵年幼,汉武帝安排霍光辅政,9年后刘弗陵成年,又授权霍光继续主政,一直到刘弗陵20岁时去世霍光共辅政14年。霍家太过显赫,显赫的日子也太久了,难免有很多恣意妄为、无法无天之举,刘洵在民间时对霍家人的骄恣早有耳闻忌惮已久。他不了解霍光,无从判断霍光提出归政是不是真心,担心这是在别有用心地试探自己。他见前任的刘贺只当了一个月天子就被霍光废黜,担心自己若“表现不好”也会和刘贺一样,所以不敢接受霍光归政。

霍光主动提出归还朝政,汉宣帝假惺惺地说:我没有治理国家的能力

汉宣帝时期西汉版图达到最大

其二,霍光对刘洵有“大恩”,他已主政14年,如今自己刚即位就让他退休,天下人会如何看待自己?难道要让天下人议论自己“过河拆桥”?既然以前一直都是由霍光主政的,何不让他继续主政下去呢?即便霍光确实是真心诚意要归政,刘洵也是不能接受的。其实,正是因为霍家没有半点谋反之心,刘洵才能够将其消灭,否则他只能被消灭。

与其责怪刘洵反覆,不如责怪霍氏太过骄恣不知收敛。俗语说“站高必跌重”,这可不是“消极”的话。霍氏不就是站得太高了吗?高到敢给皇后和皇太子下毒,那么还有什么是不敢做的?月满则亏,水满则溢,盛极必衰,因为人一旦超越他人,就难免会轻视他人,一旦所求必应,就难免会为所欲为。人性中的这些缺点,正是使强盛走向衰弱的根源。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