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仁宗、宣宗共在位11年,所谓的“仁宣之治”都取得了哪些成就?

作者:左都御史

封建王朝的大治或是盛世都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得有明君,二是需要时间。历史上文景之治、开元盛世、康乾盛世等都符合这两个条件。不过也有一些王朝在经历了战乱或是严峻的政治斗争后,迎来了短暂的中兴。比如明朝的仁宗、宣宗时期,两位皇帝在位仅十一年,却也创造了“仁宣之治”的和平发展期。

仁宗、宣宗共在位11年,所谓的“仁宣之治”都取得了哪些成就?

朱棣死后,长子朱高炽即位是为仁宗,不过他在位仅一年便病死了,其长子朱瞻基继位即宣宗,这两朝一般被认为是明王朝的发展时期。那么,在短短的十一年间,这两位皇帝都有什么政绩呢?

经济举措

仁宣时期,积极推行与民休息政策,注重农桑,兴修水利。仁宗时禁止为宫中采办宝石、金珠以及各种名目的进贡,还多次减征百姓的赋税。宣宗时期,宣宗修复都江堰等水利工程四十余处,还命周忱与况钟疏浚太湖,解除了苏松地区的水患。

宣德四年(1429年),宣宗下令免去京畿税粮食数十万石;七年,山西旱灾,又免二百四十万石。免除赋税的同时,宣宗鼓励民众开荒,令军队屯田。史料记载,宣德年间,东自辽左,北抵宣府、大同,西自甘肃,南自云南,中原则大河南北,处处兴屯田。在这些措施的鼓励下,仁宣时期的经济发展迅速,粮食产量增加,府库盈余,经济发展超过了永乐时期。

仁宗、宣宗共在位11年,所谓的“仁宣之治”都取得了哪些成就?

政治举措

仁宣时期,中央的制度进一步完善。明代内阁是在永乐时期形成的,但阁臣还不足以影响朝政,其地位也远远不如六部。这一时期,打破了阁臣“官仅五品”的限制,不断提升阁臣的政治地位。仁宗时阁臣由正五品的大学士加官至尚书,并恢复三公三孤官授予阁臣。宣宗即位后进一步提升阁臣的权力,内阁开始有了“票拟”权,这也是内阁直接掌握和处理国家政事的标志性跨越。

再者,经过洪武和永乐时期的高压统治,政治氛围十分紧张。仁宣时期便力求宽松开明的气氛,仁宗即位不久,就恢复了建文朝殉难大臣的身份,宣布建文诸臣为忠臣,下令宽恕他们的家属,归还他们的土地。宣宗即位后,继续执行这一政策,使建文旧臣和同情建文帝的士人们解除了顾虑,效忠皇室。就是永乐朝获罪的大臣,在仁宣时期也得到了平反,如夏原吉、吴中、杨勉等人都得到了重用。

仁宗、宣宗共在位11年,所谓的“仁宣之治”都取得了哪些成就?

太祖朱元璋以武力定天下,他在位期间采取了严刑峻法,仅“胡蓝之狱”就诛杀了文臣武将数万人。朱棣夺取了侄儿的皇位后,为杜绝悠悠之口,也采取了野蛮而疯狂的屠杀手段。这种强权手段虽然加强了皇权的集中,但同时也让大臣和皇帝之间的关系极度紧张。在惶惶不可终日的恐怖气氛中,没有人敢于直言皇帝。

仁宗、宣宗对大臣们采取了宽松政策,多次鼓励大臣一定要敢于谏言,不必有所顾虑。因此,这一时期臣僚上奏时,阿谀奉承的情况较少,大多是直言政治得失,而作为皇帝,仁宗、宣宗也都听得进去。

内阁中“三杨”在仁宣时期掌管政务,加上吏部尚书蹇义、户部尚书夏原吉等协力相助,政治一片清明。这一时期,在用人方面也能够唯才是举,出自公心。如周忱、况钟、曹鼎、于谦、陈继等人,都是明代著名的清官,他们对“仁宣之治”作出了贡献。

仁宗、宣宗共在位11年,所谓的“仁宣之治”都取得了哪些成就?

惩贪反腐

这一时期,严厉打击贪污腐败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对于贪赃枉法的官员,不论官职高低一律依法惩处。对于那些不称职的官吏,也绝不姑息。如宣德八年(1433年),一次性就裁汰京师官员七十余名。相对于洪武、永乐时期大杀朝臣而言,仁宣时期用刑慎重,废除了一些严刑酷法。

科举取士

仁宣时期还改革了科举取士法,分南卷和北卷,按比例录取。仁宗时“南六十,北四十”,宣德元年七月,改南、北、中卷,比例则为南五十五、北三十五、中十五。此后,虽然录取比例和人数处于不断变化之中,但会试南、北、中卷取士的定例得到确认。

这一改革把取士人数从地域上加以平衡,以改变以往由于文化水平的差异而造成的会试多取南士的局面,从而大大激发了北方士人的积极性,扩大明王朝的统治基础,也有利于社会稳定。

仁宗、宣宗共在位11年,所谓的“仁宣之治”都取得了哪些成就?

总体而言,仁宗、宣宗时期的统治政策,由太祖、成祖时期的严峻而趋于平稳。在先祖的创业基础上,从政治、经济等方面来保持社会的安定与统治的稳固。因此,后人将这短短的十一年称为“仁宣之治”。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