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唐宣宗为躲避迫害,演了三十六年的傻子,登基后摇身一变成为明君

作者:宝仲说史

唐朝有一位皇帝被称为最能“装”的人,他隐忍多年,熬过了四位太子候选人,还曾经被扔到粪坑里差点死亡。

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写出了《吊白居易》这首诗,一时间成为千古名家。用装傻迷惑了掌权太监的双眼,以无能懦弱的形象登上皇位。

唐宣宗为躲避迫害,演了三十六年的傻子,登基后摇身一变成为明君

谁也没想到,就是这样一个人,登基之后宛如重生,在位期间励精图治,收复吐蕃,被称为“小太宗”,更是成就了晚唐最辉煌的一段时期。

这个人就是唐宣宗李忱。他为什么要装傻36年?是什么促成了他的改变呢?

唐宣宗为躲避迫害,演了三十六年的傻子,登基后摇身一变成为明君

李忱原名叫李怡,是唐宪宗的第十三个儿子。可是他却不是什么正规出身,李忱的母亲郑氏只是一名小小的侍女。

唐宪宗在后花园闲逛之际,无意中看到自己妃子的侍女郑氏颇有几分韵味,便将其纳入了后宫,在公元820年,生下李忱。

从李忱出生之时,别人的孩子都是哇哇大哭,灵动活泼,李忱却只是小声哭泣,被唐宪宗认定资质愚钝,再加上是和侍女所生,愈发的不喜欢。

唐宣宗为躲避迫害,演了三十六年的傻子,登基后摇身一变成为明君

在别人的眼里,李忱从小就沉默不语,呆滞木讷,其他亲王在宴会上或文或武,各有擅长与才艺,而李忱却坐在角落,始终不发一语。长大之后,这种情况不但没有好转,反而越来越严重。

在一次太后生辰的宴会上,第一次进宫的李忱就经历了刺客行刺事件,虽然最后的结果是无人伤亡,有惊无险,但是从此李忱就变的更加沉默寡言,皇族宗亲们一直认定,肯定是这次行刺的事件,让这个本来就呆头呆脑的家伙吓破胆了。

唐宣宗为躲避迫害,演了三十六年的傻子,登基后摇身一变成为明君

随着唐宪宗痴迷丹药加重,终于病入膏肓驾鹤西去了。李恒出任唐穆宗,整天纵情深色,不理朝政,企图跟父亲一样长生不老,最终也走了唐宪宗的老路,吃丹药后不治而亡。随后唐敬皇李湛即位,在位仅仅只有2年就被行刺身亡,皇帝又轮到了李昂的身上。

文宗皇帝李昂是最瞧不起李忱这个叔叔了,经常借助宴会之便,羞辱取笑李忱。有一次,在宴请亲王的宴会上,大家都载歌起舞,欢声笑语,唯有李忱坐在一旁不发一言,这惹恼了文宗皇帝,可是又不好发作,只得跟众人说,谁如果能让李忱说话,或者笑出来,就重重有赏。

唐宣宗为躲避迫害,演了三十六年的傻子,登基后摇身一变成为明君

此言一出,众亲王一哄而上,对李忱百般戏虐,可李忱依旧是不发一言,只是害怕的到处闪避。这副唯唯诺诺的样子惹得众人哄堂大笑,可是其中的一个亲王看到李忱这个样子却大为恼火,认为他丢光了李唐皇室的颜面。

这位大为恼火的亲王就是后来唐武宗李炎。随着文宗陷入政治利益,被众官吏弹劾罢免后,李炎上位成了皇帝。当了皇帝后李炎脾气变得越来越大,每每看到李忱,他的心中总是会燃起无名的怒火。

唐宣宗为躲避迫害,演了三十六年的傻子,登基后摇身一变成为明君

为了保住李唐皇室的颜面,李炎想了很多的办法去害李忱,可是李忱总是傻人有傻福,每次都是完好无损地跑回来,这让李炎吃惊不已:一次两次可以说是运气,次数多了说明这人并不是看上去的那么简单。

李炎由此渐渐地看出了李忱在装傻,对于根基不稳的自己来说,这种城府极深的人对自己的威胁实在太大了,李炎索性也不想什么计谋了,打算直接干掉李忱。

唐宣宗为躲避迫害,演了三十六年的傻子,登基后摇身一变成为明君

在一天夜晚,正在睡觉的李忱突然被四个宦官给绑起来,不由分说地扔进了粪池,打算让他窝窝囊囊的溺死,李炎打算,对外就宣称皇叔上厕所不行掉入粪坑而亡即可,既不会落人口实,也不会让其他人抓住什么把柄。

可是这时,李炎的贴身宦官仇公武却动起了小心思。仇公武对李炎表示可以直接一刀杀了李忱,一了百了。在得到李炎的点头同意后,仇公武却没有照做,而是安排心腹偷偷将李忱救了出来,秘密地安排到了一座寺院之内,企图为以后的宫变做铺垫。

唐宣宗为躲避迫害,演了三十六年的傻子,登基后摇身一变成为明君

在寺院的李忱随着寺院的老禅师修行,很快就习惯吃斋念佛的日子。但是老禅师这人却慧眼如炬,他看出了李忱大智若愚,以后是会大有一番作为的。可是李忱实在是太能装了,一连观察几日,连老禅师都摸不准李忱想要干什么了。

唐宣宗为躲避迫害,演了三十六年的傻子,登基后摇身一变成为明君

有一次,两人在山中修行,遇到了一条瀑布,老禅师诗兴大发,随即开口道:

“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

这两句诗,看似随口而说,其实细细品味,里面却大有文章。

诗句的表面意思是说,这些溪流是经过了千山万水才流到这里,但是只要从远处看去,才知道是因为高山而形成的瀑布。

暗地里的意思却是在试探李忱:经历过千难万苦的你,还想着有朝一日飞黄腾达吗?

这两句诗,该怎么接呢?

唐宣宗为躲避迫害,演了三十六年的傻子,登基后摇身一变成为明君

同样是面对瀑布,大诗人白居易在这里的话,一定会说;“何必奔冲下山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如果李忱也这样接了的话,就代表已经看破红尘了,心灰意冷,以后恐怕就不会有小太宗唐宣帝了,而是在山间多了一位高僧。

李忱看了一眼微笑的老禅师,明白是在试探自己,也不再进行掩饰了,大大方方地说出了自己的志向:

“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唐宣宗为躲避迫害,演了三十六年的傻子,登基后摇身一变成为明君

这两句诗可是能从中看出真真切切的帝王胸怀。一方面结合老禅师的诗句,上下呼应,文采斐然。另一方面还立意高远,向禅师表明了自己并没有被青灯古佛的生活消磨了意志。

如此的雄心壮志着实吓了老禅师一跳,他也明白,李忱注定不会置身事外,安稳生活的,而是一只正在成长的巨鹰,有朝一日,一定是会翱翔于天际。

唐宣宗为躲避迫害,演了三十六年的傻子,登基后摇身一变成为明君

公元846年,唐武宗李炎病危,李忱得到消息,发现了其中的机会,他开始决定为自己的未来争取一下,便主动的联系了救他出来的宦官仇公武。

事实证明,李忱这一次赌得很对,他的精湛演技,连作为“人精”的宦官团体都没有一个人去怀疑他。

唐宣宗为躲避迫害,演了三十六年的傻子,登基后摇身一变成为明君

仇公武收到李忱的信件后,一阵思索,却始终拿不定主意,只能向上报告,听听团队里其他人的看法。宦官首脑得知此事后,为此还开了一个紧急的会议。经过了多方的考量,宦官们一致认为,李忱呆头呆脑,性格又是懦弱无能的,更方便控制。

于是在唐武帝李炎驾崩之后,以马元贽为首的宦官们把李忱迎回了长安,并力排众议,拥立李忱为新皇。

唐宣宗李忱终于在装傻36年后正式上位,而宦官们也绝对想不到,这个皇帝不但比之前的皇帝更难控制,而且思维敏捷,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

唐宣宗为躲避迫害,演了三十六年的傻子,登基后摇身一变成为明君

当了皇帝的李忱,处理事情井井有条,对待大臣更是杀伐果断。他神色威严,对朝廷之上的制度进行了全新的改革。先是把宰相李德裕及其势力连根拔起,换上了自己的人。

宦官们在得知老对手李德裕被罢免后,还暗自高兴,但是很快就高兴不起来了,因为宦官们的势力也遭受到了李忱的打压。这个时候宦官们才猛然发现,坐上皇位的李忱实在是太陌生了。

唐宣宗为躲避迫害,演了三十六年的傻子,登基后摇身一变成为明君

此后的李忱,在治理过程中发现许多的漏洞,为了找出朝廷上的“蛀虫”,李忱多次微服私访,体察民情,加强了对农业方面的扶持,使唐朝一度出现国富兵强的局面。

也正是这样,老百姓们称这次改革为“大中之治”,而李忱也被人称为“小太宗”。直到唐朝灭亡后,百姓还记得李忱做出的贡献。

在对外关系上,唐宣宗李忱更是击败了吐蕃,收复了河湟、安定了塞北。一举夺回了之前唐朝对地方的控制权,这可是安史之乱后,唐朝对吐蕃最大的军事胜利。

唐宣宗为躲避迫害,演了三十六年的傻子,登基后摇身一变成为明君

此外,还有史书记载,李忱执政期间,最喜欢读的书籍就是《贞观政要》,他将此书放于床头,每次阅读时,都恭恭敬敬的捧在两手之间,看到民生改革的精彩之处,常常茶饭不思。

李忱装疯卖傻,韬光养晦,奋斗了36年,整整熬死了五朝皇帝,这样的隐忍跟意志力是常人所不及的。可惜的是,李忱犯了跟之前五朝皇帝同样的毛病——追求长生不老。晚年的李忱开始沉迷丹药,最终也因为误食有毒丹药,不治身亡,享年51岁。

唐宣宗为躲避迫害,演了三十六年的傻子,登基后摇身一变成为明君

而大唐王朝也随着李忱的死去,结束了回光返照的短暂辉煌,从此坠入了深渊。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