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六祖慧能在怀集、四会隐藏了多久?此期间主要做什么?

作者:智慧老禅

慧能在湖北黄梅五祖寺接衣钵成为六祖后,遵五祖“逢怀则止,遇会则藏”之嘱,逃回岭南,隐藏在怀集、四会(今广东肇庆的怀集县和四会市)一带。那么,他在怀集、四会隐藏了多长久?此期间他主要做什么?

一、六祖慧能哪一年离开家乡北上湖北黄梅?

要弄清六祖慧能在怀集、四会隐藏的时间,首先要确定他什么时候离开家乡北上黄梅礼拜五祖,文献的记载有多个说法:

1、《六祖大师法宝坛经略序》云:“(慧能)既长,年二十有四,闻以悟道。往黄梅求印可,五祖器之;付法衣,令嗣祖位。时龙朔元年辛酉岁也。”这里提供了两个可以互证的日期:一是慧能24岁往黄梅;二是这一年是龙朔元年。按慧能于公元638年(唐贞观十二年)出生,即1岁,24岁时应是公元661年。唐龙朔元年也是公元661年

2、《曹溪大师别传》曰:“其年,大师游行至曹溪,与村人刘志略结义兄弟,时春秋三十”。按慧能出生年份推算,30岁往黄梅应是公元667年。

3、《祖堂集》载:“时有卢行者,年三十二,从岭南来礼觐大师。”32岁往黄梅应是公元669年。

4、《景德传灯录》谓:“(慧能)直造黄梅之东禅,即唐咸亨二年也。”唐咸亨二年即公元671年。

5、有些史籍没有慧能往黄梅的具体年份,只是给出一个大概的时段。如赞宁《慧能传》:“咸亨中,往韶阳,遇刘志略”。王维《六祖能禅碑铭》:“年若干,事黄梅忍大师。”《五灯会元》也云咸亨年间慧能往黄梅谒五祖。而各版本《坛经》只述慧能往黄梅一事,却不涉往黄梅的时间。

比较上述各说,笔者认为慧能应在24岁、唐龙朔元年即公元661年北上黄梅谒五祖。

二、六祖慧能在怀集、四会隐藏多长时间?

如果慧能在661年年初从新州出发,经一至二个月的旅程(惠昕本和宗宝本《坛经》均谓“不经三十余日”)抵黄梅,在黄梅五祖寺约八个多月,接法后即南遁,旅程时间也约一至二个月,则年底进入怀集、四会;如果慧能在661年年底出发,则662年抵怀集、四会。

至于慧能在怀集、四会“藏”了多久?各种文献史料记载差异较大。有如下几种说法:

1、敦煌本《坛经》没有说慧能在怀集、四会“藏”了几年,但因五祖弘忍临别时叮嘱慧能“将法向南,三年勿弘”这一师训,暗喻了慧能在怀集、四会“藏”了3年时间。

2、《祖堂集》云:慧能“既承衣法,遂辞慈容。后隐四会、怀集之间,首尾四年。”说慧能在怀集、四会4年时间。

3、惠昕本《坛经》载慧能“后至曹溪,被恶人寻逐,乃于四会县避难,经五年,常在猎人中”。《曹溪大师别传》也说慧能“于广州四会、怀集两县界避难,经于五年,在猎师中”。即是说慧能在怀集、四会一带5年。

4、契嵩本和宗宝本《坛经》则记为“慧能后至曹溪避,又被恶人寻逐。乃于四会,避难猎人队伍,凡经一十五载”。认为慧能在怀集、四会15年。

5、王维的《六祖能禅师碑铭》则说“禅师遂怀宝迷邦,销声异域。…如此积十六载”。柳宗元的《赐谥大鉴禅师碑》也认为慧能“遁隐南海上,人无闻知,又十六年”。法海的《六祖大师法宝坛经略序》同样说慧能“南归隐遁一十六年”。即是说慧能在四会一带隐藏了16年。

6、《历代法宝记》则说慧能在怀会17年。

比较上述各说,笔者以为15年或16年较符合实际(事实上此两说可视为一说,因为充其量只相差慧能岁末抵怀会或次年初抵怀会的时间),理由:纵观慧能一生几个大的纪年:638年出生,24岁北上黄梅接法,39岁法性寺剃度出家,弘法37年,76岁圆寂,因而,在怀集、四会一带15年或16年与24岁接法至39岁出家是吻合的,此其一;其二,作为随侍慧能左右的法嗣——法海的说法以及距慧能圆寂后不远的大文豪王维和柳宗元,以碑铭的形式来颂述慧能生平,应是较其他的记载更为可信。

三、六祖慧能在此期间主要做什么?

从现有文献记载看,很少说到慧能这段时间做什么,《坛经》只说他与猎人为伍,吃“锅边菜”或“肉边菜”。然笔者觉得,这段时间对慧能禅宗思想的形成还是有很大的影响:

首先,慧能在怀集、四会一带十五、六年,时间不算短,应是参悟佛理的最佳时机:一方面,前期学习的一些佛经,为其创立南禅理论奠下了基础,而在怀集、四会的隐藏,使他有充足的时间和精神来啄磨、消化、吸收这些佛教的精髓。另一方面,他与社会下层的平民百姓在一起,从社会中吸取了不少有益的养分。对此,王维在《六祖能禅师碑铭》中分析是中肯和独到的:“禅师遂怀宝迷邦,销声异域。众生为净土,杂居止于编人;世事是度门,混农商于劳侣”。这“众生”、“世事”正是六祖慧能取之不尽的社会营养。

其次,慧能在怀集、四会期间,也是他践行佛教理论的时期。慧能在怀集、四会一带常与猎人为伍,这对六祖慧能来说显然是一个大的考验:一方面,猎人以捕猎、杀生为业;另一方面大乘佛教高唱普度众生,连有生之灵也要爱护。面对这两难的情况,慧能尽力去践行佛禅理念,经常与猎人讲解佛法道理,劝猎人们多种稻粮作物,尽量少捕杀猎物。而他自己每遇网到猎物则私下把它放走,每与猎人用餐,则只吃“肉边菜”。此外,怀会一带民间还流行六祖运用佛法为民除害等传说,无一不反映六祖慧能对佛教理论于实践中的运用。

正是在怀集、四会这段参悟、践行佛禅理念的特殊经历,使他的南禅理论逐渐丰富和发展,日渐臻于系统和完善。诚如有人所言:“必须注意到这个十五年的时间对于慧能禅文化形成的作用,注意到由于和劳动者的长期共同生活,使慧能对他们的文化心理的进一步了解,而对其禅文化之价值取向的形成所产生的重要影响。实际上,这一段时间内,慧能禅文化体系的建构已经完成了。”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