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棋禅一味:在纹枰上体验如仙境一般的快乐

纵观记者们在不同场合拍的韩国棋手李昌镐的照片,无论是下棋,还是出席各种应酬的场合,一如既往都是一种表情:这就是没有表情。喜怒不形于色,棋上的胜负,棋外的荣辱,仿佛都已跟他没有关系,人送外号:“石佛”。

这个外号真是传神,石佛,八风不动,心静如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该是一种需要多少年修炼才能达到的境界!正所谓棋中自有禅意。

棋禅一味:在纹枰上体验如仙境一般的快乐

慧能,一个曾为樵夫的人,却因为一首诗偈,成了禅宗六祖。自心是佛,自性清静,体会了这一点,便得真“空”。不识字的慧能反而能直指本心,把握禅的精髓。

禅宗谓“平常心是道”。人生之“迷”皆源于“我”的执著与贪恋,人生之“悟”,即在于“无我”,“见性”,清静淡泊。一般棋手,面对事关重大的争棋,往往容易因为名缰利锁的羁绊,患得患失,技术走形。李昌镐却相反,越是关键的比赛,越有稳定的发挥。这大约就是人们所说的平常心吧!

棋禅一味:在纹枰上体验如仙境一般的快乐

有了平常心,方可体味禅的“自然”二字。依心行动,适意自然行走坐卧,皆是道场,人生自可渐入佳境,正所谓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围棋亦然。高川格有流水不争先之说。武宫亦认为,与其把他的棋叫做宇宙流,不如叫自然流。在他看来,他的棋不过是顺应自然,就像流水一般,依山而行,借势取径。大模样是流出来的,不是做出来的。

“车千乘,马千匹,强弩千张,统百万雄师指麾如意;酒一斗,茶一瓯,围棋一局,约二三知己畅叙幽情。”北戴河沈园的这一楹联,典型地体现了中国传统文人士子的生存状态。大丈夫一方面当自强不息,以求立言立德立功;另一方面,社会的昏乱,又常常使他们空有抱负不得施展,只好退隐山林,寄情于山水泉石、诗酒琴棋,作精神的逍遥之游。围棋,正好切合了士大夫的精神需求。

棋禅一味:在纹枰上体验如仙境一般的快乐

“林间扫石安棋局,岩下分泉递酒杯”。一卷书,一杯酒,一盏茶,一枰棋,成了文人士子生存方式的一种标识。当然,如果说他们大多选择的是亦仕亦隐,还有一批人,则彻底领悟的是一个“空”字,于是,佛寺的钟声敲起来了,黑白子的丁丁声也响了起来。在一千多年前的唐代,在江南山水的寺庙间,就曾留下一批著名的棋僧、诗僧的身影,佛门一派的围棋,一直绵延不绝,构成了一道独特的景观。

棋禅一味:在纹枰上体验如仙境一般的快乐

棋声破禅机。白居易的这首《池上》,便生动地展现出一幅竹林围棋景、幽静闲雅、禅意盎然的画面。佛门多清闲,一天到晚念经礼佛,未免太过单调,棋枰则成了最好的打发光阴之物,如果还能从中参禅悟道,岂不一举两得?弈棋台上,松风流水中,棋子每随松子落,柳丝常伴钓丝悬,自有一种幽深清远的林下风流。禅宗追求一种自然、适意、清静、澹泊的人生,而在审美情趣上,则趋向于清、幽、寒、静,这影响到中国士大夫的人生哲学、艺术情趣,也影响到围棋的境界与意趣。

琴令人寂,棋令人闲,闲的更重要的还是一种心境。棋的胜负倒不是第一位,关键是能否从棋中品出别样的一种滋味。就像喝茶,茶的味道无法用香、苦、涩、甘之类来概括,而在一“清”字,“清”得之于“心”,须在“静”与“闲”中品得。清泉幽谷,松间林亭,得两三素心人,长日清谈,怡然自得,正可谓“可抵十年的尘梦”。

棋禅一味:在纹枰上体验如仙境一般的快乐

茶有“茶道”,棋有“棋道”,“茶炉烟起知高兴,棋子声疏识苦心”,棋之道,也正在于清幽淡雅中一解尘俗烦忧,喝茶下棋之间,便有了深意。

“共藏多少意,不语两相知”。禅宗把人生的烦恼与解悟,都放在一个“心”字上,以平常之心,看世事纷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正是人生的一种境界。人生如此,棋何尝不是这样!

黑白世界是一个虚拟的世界,又是一个可以供你自由挥洒的世界。在这里,你可以体验到如神仙一般的快乐。于是,烂柯传说作为一种超现实想象,构成了中国人一个永远的桃源梦。

棋禅一味:在纹枰上体验如仙境一般的快乐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