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六祖慧能在懷集、四會隐藏了多久?此期間主要做什麼?

作者:智慧老禅

慧能在湖北黃梅五祖寺接衣缽成為六祖後,遵五祖“逢懷則止,遇會則藏”之囑,逃回嶺南,隐藏在懷集、四會(今廣東肇慶的懷集縣和四會市)一帶。那麼,他在懷集、四會隐藏了多長久?此期間他主要做什麼?

一、六祖慧能哪一年離開家鄉北上湖北黃梅?

要弄清六祖慧能在懷集、四會隐藏的時間,首先要确定他什麼時候離開家鄉北上黃梅禮拜五祖,文獻的記載有多個說法:

1、《六祖大師法寶壇經略序》雲:“(慧能)既長,年二十有四,聞以悟道。往黃梅求印可,五祖器之;付法衣,令嗣祖位。時龍朔元年辛酉歲也。”這裡提供了兩個可以互證的日期:一是慧能24歲往黃梅;二是這一年是龍朔元年。按慧能于公元638年(唐貞觀十二年)出生,即1歲,24歲時應是公元661年。唐龍朔元年也是公元661年

2、《曹溪大師别傳》曰:“其年,大師遊行至曹溪,與村人劉志略結義兄弟,時春秋三十”。按慧能出生年份推算,30歲往黃梅應是公元667年。

3、《祖堂集》載:“時有盧行者,年三十二,從嶺南來禮觐大師。”32歲往黃梅應是公元669年。

4、《景德傳燈錄》謂:“(慧能)直造黃梅之東禅,即唐鹹亨二年也。”唐鹹亨二年即公元671年。

5、有些史籍沒有慧能往黃梅的具體年份,隻是給出一個大概的時段。如贊甯《慧能傳》:“鹹亨中,往韶陽,遇劉志略”。王維《六祖能禅碑銘》:“年若幹,事黃梅忍大師。”《五燈會元》也雲鹹亨年間慧能往黃梅谒五祖。而各版本《壇經》隻述慧能往黃梅一事,卻不涉往黃梅的時間。

比較上述各說,筆者認為慧能應在24歲、唐龍朔元年即公元661年北上黃梅谒五祖。

二、六祖慧能在懷集、四會隐藏多長時間?

如果慧能在661年年初從新州出發,經一至二個月的旅程(惠昕本和宗寶本《壇經》均謂“不經三十餘日”)抵黃梅,在黃梅五祖寺約八個多月,接法後即南遁,旅程時間也約一至二個月,則年底進入懷集、四會;如果慧能在661年年底出發,則662年抵懷集、四會。

至于慧能在懷集、四會“藏”了多久?各種文獻史料記載差異較大。有如下幾種說法:

1、敦煌本《壇經》沒有說慧能在懷集、四會“藏”了幾年,但因五祖弘忍臨别時叮囑慧能“将法向南,三年勿弘”這一師訓,暗喻了慧能在懷集、四會“藏”了3年時間。

2、《祖堂集》雲:慧能“既承衣法,遂辭慈容。後隐四會、懷集之間,首尾四年。”說慧能在懷集、四會4年時間。

3、惠昕本《壇經》載慧能“後至曹溪,被惡人尋逐,乃于四會縣避難,經五年,常在獵人中”。《曹溪大師别傳》也說慧能“于廣州四會、懷集兩縣界避難,經于五年,在獵師中”。即是說慧能在懷集、四會一帶5年。

4、契嵩本和宗寶本《壇經》則記為“慧能後至曹溪避,又被惡人尋逐。乃于四會,避難獵人隊伍,凡經一十五載”。認為慧能在懷集、四會15年。

5、王維的《六祖能禅師碑銘》則說“禅師遂懷寶迷邦,銷聲異域。…如此積十六載”。柳宗元的《賜谥大鑒禅師碑》也認為慧能“遁隐南海上,人無聞知,又十六年”。法海的《六祖大師法寶壇經略序》同樣說慧能“南歸隐遁一十六年”。即是說慧能在四會一帶隐藏了16年。

6、《曆代法寶記》則說慧能在懷會17年。

比較上述各說,筆者以為15年或16年較符合實際(事實上此兩說可視為一說,因為充其量隻相差慧能歲末抵懷會或次年初抵懷會的時間),理由:縱觀慧能一生幾個大的紀年:638年出生,24歲北上黃梅接法,39歲法性寺剃度出家,弘法37年,76歲圓寂,因而,在懷集、四會一帶15年或16年與24歲接法至39歲出家是吻合的,此其一;其二,作為随侍慧能左右的法嗣——法海的說法以及距慧能圓寂後不遠的大文豪王維和柳宗元,以碑銘的形式來頌述慧能生平,應是較其他的記載更為可信。

三、六祖慧能在此期間主要做什麼?

從現有文獻記載看,很少說到慧能這段時間做什麼,《壇經》隻說他與獵人為伍,吃“鍋邊菜”或“肉邊菜”。然筆者覺得,這段時間對慧能禅宗思想的形成還是有很大的影響:

首先,慧能在懷集、四會一帶十五、六年,時間不算短,應是參悟佛理的最佳時機:一方面,前期學習的一些佛經,為其創立南禅理論奠下了基礎,而在懷集、四會的隐藏,使他有充足的時間和精神來啄磨、消化、吸收這些佛教的精髓。另一方面,他與社會下層的平民百姓在一起,從社會中吸取了不少有益的養分。對此,王維在《六祖能禅師碑銘》中分析是中肯和獨到的:“禅師遂懷寶迷邦,銷聲異域。衆生為淨土,雜居止于編人;世事是度門,混農商于勞侶”。這“衆生”、“世事”正是六祖慧能取之不盡的社會營養。

其次,慧能在懷集、四會期間,也是他踐行佛教理論的時期。慧能在懷集、四會一帶常與獵人為伍,這對六祖慧能來說顯然是一個大的考驗:一方面,獵人以捕獵、殺生為業;另一方面大乘佛教高唱普度衆生,連有生之靈也要愛護。面對這兩難的情況,慧能盡力去踐行佛禅理念,經常與獵人講解佛法道理,勸獵人們多種稻糧作物,盡量少捕殺獵物。而他自己每遇網到獵物則私下把它放走,每與獵人用餐,則隻吃“肉邊菜”。此外,懷會一帶民間還流行六祖運用佛法為民除害等傳說,無一不反映六祖慧能對佛教理論于實踐中的運用。

正是在懷集、四會這段參悟、踐行佛禅理念的特殊經曆,使他的南禅理論逐漸豐富和發展,日漸臻于系統和完善。誠如有人所言:“必須注意到這個十五年的時間對于慧能禅文化形成的作用,注意到由于和勞動者的長期共同生活,使慧能對他們的文化心理的進一步了解,而對其禅文化之價值取向的形成所産生的重要影響。實際上,這一段時間内,慧能禅文化體系的建構已經完成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