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千年懸案:六祖慧能衣缽最後去了哪裡?

作者:智慧老禅

關于六祖慧能的祖傳衣缽,不少人認為是後人編造的,可能根本不存在。但禅宗文獻多有記載。這裡,筆者不想對祖傳衣缽到底有還是沒有作考證,隻是根據文獻記載,理出一條線索,看看這一衣缽最後去了何處。

1、六祖慧能在世時,武則天诏請衣缽入宮供養,後轉賜給智诜禅師而流入四川?

這一問題,我在前段時間發表的《六祖慧能的祖傳袈裟有否流入四川?》一文已作了辨析,認為這是《曆代法寶記》一家之言,不可信,在此不贅。

2、六祖慧能圓寂後,祖傳衣缽留在曹溪寶林寺,即今南華寺。

唐先天二年八月三日,六祖慧能于國恩寺圓寂,同年十一月十三日,其真身神龛遷回曹溪寶林寺,次年七月出龛入塔,塔内有慧能常用之物品。契嵩本《壇經》載:“達摩所傳信衣,中宗賜磨衲寶缽,及方辯塑師真相,并道具等,主塔侍者屍之,永鎮寶林道場。”《景德傳燈錄》雲:“塔中有達磨所傳信衣,中宗賜摩衲寶缽,方辯塑真道具等,主塔侍者屍之。”不少文獻還記述了祖傳袈裟制作原料及顔色。

六祖真身及祖傳袈裟入塔供養期間,于開元年間發生了張靜滿盜取六祖真身首級事,為保護真身及祖傳袈裟,弟子們建信具樓(後改為祖師殿),遷真身及信衣等入樓内,“衆請上足弟子行滔(《壇經》記為令韬)守所傳衣”。《曹溪通志》“舊祖殿”條雲:“即信具樓,衣缽所藏也。師入塔後,因孝子取首事覺,乃遷于樓,以便居守,今改為殿”。

據上可知,六祖慧能圓寂後,祖傳袈裟留置曹溪寶林四十餘年。

3、唐肅宗诏請袈裟入内供養。

上元元年(760年),廣州節度使韋利見表奏,要求迎請袈裟及守護僧行滔(令韬)入内供養,肅宗孝感皇帝允奏并下勅書:

勅,曹溪山六祖傳法袈裟及僧行滔,并俗弟子五人,利見令水陸給公乘。随中使劉楚江赴上都。

次年正月,行滔以老疾表辭,另改派上足弟子惠象及家人永和随中使送袈裟赴上都,行滔是月入滅。惠象等人于四月八日抵上都,袈裟正式入内供養。

關于肅宗诏請祖傳袈裟入内供養事,除了《曹溪大師傳》,其他早期禅宗文獻記載不多且較略,各版《壇經》中,惟契嵩本在文末附守塔僧令韬之錄中有記:“上元元年,肅宗遣使就請師衣缽歸内供養,至永泰元年五月五日,代宗夢六祖大師請衣缽”。《景德傳燈錄》、《五燈會元》所記相同。

祖傳袈裟在宮内供養的時間,如按令韬之說是上元元年至永泰元年,即公元760—765年,約5—6年,《曹溪大師傳》說“袈裟在京總持寺安置,經七年”。而贊甯的慧能傳則謂袈裟進呈後即歸還:“肅宗下诏能弟子令韬,韬稱疾不赴,遣明象傳法法衣缽進呈,畢給還。”

4、唐代宗皇帝遣使送袈裟回歸曹溪。

代宗皇帝夢中見六祖慧能向其索還衣缽,于是派使者将衣缽送還曹溪南華寺。此事禅宗早期文獻也鮮有記載,較早提及此事的是守塔僧令韬和《曹溪大師傳》,令韬所錄中曰:

至永泰元年五月五日,代宗夢六祖大師請衣缽,七日敕刺史楊緘雲:“朕夢感能禅師請傳衣袈裟卻歸曹溪,今遣鎮國在将軍劉崇景頂戴而送。朕謂之國寶。卿可于本寺如法安置,專令僧衆親承宗旨,嚴加守護,勿令遺墜。”

然令韬所錄似為後人所編造,因肅宗诏其送衣缽進宮,他以老疾而改由弟子惠象呈送,于次年(約761年)就圓寂,何以知道死後幾年(永泰元年,即765年)的事,不可信。

《曹溪大師傳》則錄有代宗送傳法袈裟歸曹溪的勅書:

勅,楊鑒卿久在炎方,得好在否?朕感夢,送能禅師傳法袈裟歸曹溪。尋遣中使鎮國大将軍楊崇景,頂戴而送。傳法袈裟是國之寶,卿可于能大師本寺,如法安置。專遣衆僧親承宗旨者,守護勿令墜失。朕自存問。

永泰元年五月七日下

《曹溪通志》所收曆代勅書及所記事迹,是否實有很難斷定。有人就認為是後人在這些敕書的基礎上精加工而成的。

5、袈裟數次被人偷走,但都被追回,仍放曹溪南華寺。

代宗皇帝把傳法袈裟送歸曹溪後,數次被人盜走,但每次均被尋獲追回:“後或為人偷竊,皆不遠而獲,如是者數四”。也就是說,袈裟還在曹溪。

6、宋明期間,先後有迎祖傳袈裟入宮供養和瞻禮。

宋真宗天禧四年,帝同莊獻皇太後遣使曹溪,迎至信衣禁闱瞻禮,仍賜号普遂為“智度禅師”,兼賜藏經供器。

宋仁宗皇帝天聖十年,具安輿迎師真身及衣缽入大内供養,後遣使敕送曹溪。

……

明代成化乙酉,迎師衣缽入内供養,仍命列刹掌教迎供,及各官士民各赴瞻禮。

7、明清時期,也有一些官員見過祖傳袈裟。

明代布政使孫朝肅,他在《曹溪谒祖》詩中附言說:“谒六祖于寶林,且得見西來衣缽。”而其後人孫魯,清代進士,他在《曹溪谒祖》詩的附言中,也言得見衣缽:“歲丙午,餘量移高涼,舟過韶郡,因念先人記聞,齋沐趨谒,得見衣缽諸寶。”

清初平南王尚可喜建立祖師殿,庫内藏有法寶文物多種,其中有“傳法信衣一襲”。

如果上述記載屬實,則至清代,祖傳袈裟還在南華寺。

8、至于缽盂,有兩則記載:(1)六祖缽盂被南漢劉主夫人損壞,經修補也難複原。明嘉靖《韶州府志》雲:“僞漢(當是南漢)主夫人悮觸缽,損漆寸許,葺竟不完,因施田贖缽”。(2)六祖缽盂被魏校擲碎。魏校也隻是捐壞了一點,我在前段時間發表的《魏校有沒有砸爛六祖慧能的衣缽》一文中已有談及。

從文獻看,至清代以後,就再沒有看到關于祖傳衣缽的記載了。現今南華寺所藏唐代文物中,隻有千佛袈裟,顯然,這一千佛袈裟肯定不是祖傳袈裟,那祖傳袈裟去了什麼地方?筆者以為,在漫長的曆史變遷中,南華寺六祖廟塔在宋明期間曾遭兩次大的毀壞。“宋太祖皇帝開寶初,王師平南海,劉氏殘兵作梗。祖之塔廟鞠為煨燼,而真身為守塔僧保護,一無所損”。戶部侍郎李嗣在《重建大鑒禅師信具樓記》曰:“寶殿後舊有衣缽之樓,洪武間毀于兵燹。”也就是說,藏袈裟之大廈都被付之一炬,袈裟焉存?當然,這是個人的臆測,真實如何,有賴其他文證和物證。總之,祖傳袈裟的最後歸宿,似是個懸案。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