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石达开李秀成部下纷纷投降此人,湘军第一名将招降也是第一

作者:雁小驴

在太平天国之战中,杀降远比招降有名。即使对这段历史不甚了解的朋友,也会听说过苏州杀降。同治二年十月,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的部下,纳王郜云官等八人以苏州为礼物,投降了淮军统帅李鸿章。谁知,李鸿章笑纳苏州后,随即举起屠刀,顷刻间,八颗人头滚滚落地。紧接着,淮军在苏州城中开始了大屠杀,据说,有几万太平军惨死于李鸿章之手。

石达开李秀成部下纷纷投降此人,湘军第一名将招降也是第一

受降如受敌,是站在战胜者立场上说的。事实上,投降和杀降之间,也只隔着一层薄纸。那么,假如太平天国的某支军队打算投降大清,喜欢找什么类型的清军将领呢?

小编在置顶文章《太平军在镇江》里,提到过一个名叫余万清的人。在太平天国之战中,他有很长一段时间负责围攻由太平军悍将吴如孝把守的镇江。如果把吴如孝的战斗力算作100的话,余万清只有5。所以,身为攻城一方,余万清却总是被守城的吴如孝狂虐。

然而,余万清是个善良、慈祥的老爷爷。镇江城中的太平军认为,如果选择余万清投降,不但不会遭到杀降的命运,还能得到妥善安置。于是,他们纷纷偷跑出镇江城,投降在余万清的石榴裤下。即使暂时不投降的太平军,也有很多人暗中为余万清服务。天京之变前,吴如孝给杨秀清送公文,送信人总要先到余万清的大营,让他看过,再送往天京。自然,杨秀清的回信,余万清也会先睹为快。

在狐疑不定的投降派的眼中,慈柔的战五渣反而能给予他们安全感,从而坚定了投降之心。然而,事情总有例外。比如,湘军中战斗力最强的将领,在招降领域也是王者。纵观湘军集团,竟然没有一个人在招降纳叛方面能与此人匹敌。

不错,小编说的这个人正是湘军名将鲍超。鲍超,字春霆,晚清四川奉节人。因为他的字,所以鲍超手下的军队叫做霆军。

石达开李秀成部下纷纷投降此人,湘军第一名将招降也是第一

纵观湘军名将,一般有两大特征,其一是湖南人,其二是读书人。然而,文盲鲍超和这两条完全不搭。那么,湘系集团为何不把鲍超开除,并且咬着后槽牙承认他是湘军第一名将呢?

答案有两个:

其一是鲍超太能打了。面对太平军,鲍超几乎百战百胜。

天京陷落后,太平天国的军师干王洪仁玕被俘,送至江西巡抚沈葆桢处。

沈葆桢问:“贼中最惮者何人?”

洪仁玕答:“文则曾国藩,武则鲍超。”(同治三年九月二十五日沈葆桢奏)

所以说,开除鲍超,湘军平定太平天国的功劳将会不完整。

其二是鲍超手下,湖南人为多。霆军建立之初,鲍超是在湖南省会长沙招的兵。后来,鲍超几次扩军,但湖南人依旧是霆军中的主力梯队。

在晚清,湖南的特产之一便是优秀的士兵,有无湘不成军之说。在太平天国之战中,湖南人几乎无处不在,不但湘军,清军绿营和太平军里也有不少湖南籍的兵勇将帅。与此同时,湖南人的不畏强权和勇于反抗也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光绪初年,湘军统帅曾国荃在山西当巡抚,正赶上清代最大的一次灾荒,史称丁戊奇荒。作为亲身经历过太平天国之战的湖南人,他深知如果同样的灾情发生在家乡,当地人早就揭竿而起了。惊诧之余,曾国荃在奏报中慨叹:“父老咸谓为二百余年未有之灾。然而民性纯良,视饿死为应受之辜,绝无强夺强劫之案。”

石达开李秀成部下纷纷投降此人,湘军第一名将招降也是第一

行文至此,我们比较一下普通湘军和鲍超霆军里的湖南人。曾国藩指导部下募勇,建议他们多招募“朴实少心窍之人”。很显然,曾国藩选兵,选的是湖南人中好欺负的。然而,鲍超选兵,选的却是湖南人中不好欺负的。曾国藩告诉我们:“霆军之营哨弁勇,长沙省城人居多,朴者颇少。”不过,身为四川人的鲍超,偏偏就能把手下一帮不好惹的湖南人欺负的死死的。

据曾国藩爆料,鲍超欺负手下,有3大方式:

1、克扣军饷。“(鲍超)性颇嗜利,部下将弁相习成风,往往搜取降人财物,克扣勇丁口粮而莫之禁。”(同治四年三月十五日曾国藩奏)

2、有功不赏。“鲍超一军,不乏骁将,苦战多年,无一人得补实缺。”(同治元年五月十七日曾国藩奏)

3、语言及体罚双重暴力。“鲍超驭下素严,虽保至二品,常有呵斥棍责之事。”(同上)

这么一看,鲍超从内到外都散发着杀气和霸气。他横看不像能招降的,竖看不像能招降的,翻着跟头,拿着大鼎看……好吧,鲍超怎么看,怎么比李鸿章都像个杀降的。然而,事实证明,鲍超的招降工作,偏偏搞得风生水起,在湘军中名列第一。下面,小编便一一列举鲍超办成的四大招降。

石达开李秀成部下纷纷投降此人,湘军第一名将招降也是第一

一、招降张遇春部万人。

曾国藩说:“青阳一城,沦陷十载,系皖南之门户,据江介之要冲。”到了咸丰末年,青阳因太平天国施行的分地制,成为奉王古隆贤的地盘。张遇春是古隆贤的部下,官职为佐将,手中握有一万人马。

咸丰十一年十二月初七,鲍超率霆军兵临青阳,开始了为时三个多月的攻城。攻城期间,张遇春率部来降。鲍超从张遇春的万人中精简三千人,编为春字营,其余全部遣散。

二、招降童容海部万人

如果说招降佐将张遇春只是鲍超招降生涯中的牛刀小试,那么招降保王童容海,可谓鲍超招降事业里的第一次蛇吞象。

童容海,本姓洪,安徽无为人。咸丰三年,太平军经过洪容海的家乡,洪容海举家从军。因避洪秀全的姓氏,他改名为童容海。

三年后,天京之变爆发。又过了八个月,石达开离京出走。咸丰七年五月十八日,翼王从天京抵达无为,立即派人四处张贴早已印好的,太平天国史上颇为有名的《五言告示》。其中有言:“或随本主将,亦足标元勋。”童容海看罢,决定跟随石达开成就功名。

石达开李秀成部下纷纷投降此人,湘军第一名将招降也是第一

谁知,石达开出走后,是越混越惨。童容海跟着他,从安徽-江西-浙江-福建-江西-湖南,一路辗转来到了石达开的家乡广西。广西是个穷省,土地贫瘠,根本养不活石达开的大军。于是,“翼王之六部暨参护、承宣、仆射等官以及统下兵士纷纷皆欲出江。”

童容海便在这一浪高过一浪的“抛弃石达开”行动中,随大流万里回朝,并辗转成为了李秀成的部下。不久,洪秀全开始大肆封王,童容海得封“保王”。

那么,太平天国的保王童容海是如何媚眼如丝,勾搭上湘军悍将鲍超的呢?

原来,鲍超攻下青阳后,下一个准备拿下的太平天国重镇便是宁国府的府城。在当时,宁国府是太平天国辅王杨辅清的地盘。为了对付鲍超,杨辅清亲自守城,并四处告急,拉来了不少援军。童容海部的6万人便是李秀成派来援救宁国的。

结果,童容海手握六万大军,坐观杨辅清及其他援军在宁国府外与鲍超苦战,不发一兵一卒不说,还派人到鲍超大营乞降。鲍超攻下宁国府城后不久,童容海便带着他的六万人投降清朝,从此恢复了洪姓。

不过,攻下宁国府城时,鲍超的霆军只有一万多人,显然有点吃不下洪容海的六万大军。不久,洪容海的部下张得胜、朱大淑先后拉走四万多人,回归了太平天国。这一进一出,最后鲍超只招降了洪容海一万多人。

鲍超把洪容海一万人先后精简为四千八百人,编立启化营,并入霆军。

三、从建平开始的多米诺骨牌式招降

按说,鲍超攻下宁国府城后,就要继续北上,经建平、东坝插入江苏,一路打到太平天国的首都天京。谁知,因瘟疫、江北和金陵的战事,辗转到同治二年十月,鲍超才重新启动宁国-金陵通关计划。

石达开李秀成部下纷纷投降此人,湘军第一名将招降也是第一

此时,距离张遇春、童容海投降过去了一年多。鲍超的能招降已经成为一个品牌在太平天国内部广为传播。曾国藩曾经说过:“鲍超战功最伟,屡次收降巨股,贼中服其威信。”(同治三年八月十三日奏)

而且,鲍超虽然霸道,对投降的将领们却还是不错的。宁国府攻克后,霆军中爆发了极大的瘟疫,“勇夫病者万余,死者数千,至于炊爨寥寥。”鲍超本人也被传染上了。

为了躲病、养病,他跑到芜湖疗养。当时,另外一位投降清军的太平军叛将,北王韦昌辉的弟弟韦志俊跟鲍超混,他和童容海都得了瘟疫。体贴的鲍超把这两只带到芜湖医治。小编猜测,韦洪二人在芜湖过的应该相当滋润。这大概是太平天国之战后,韦志俊选择芜湖隐居的原因。

下面,小编便一一列举鲍超多米诺骨牌式的招降。

1、建平之张胜禄

从宁国出发,建平是挡在霆军征途上的第一道关卡。

在太平天国的历史上,建平曾经是一个无比荣耀的城市。咸丰十年,太平天国的首都天京被江南大营团团包围,到了杀马为食的地步。不但朝野上下,连外国人都认为天京城年内将被清军攻陷。

关键时刻,忠王李秀成请命出京搬取援兵。由于陈玉成正与湘军大战于安徽太湖县一带,李秀成来到了长江南岸的芜湖。当时,芜湖还在太平天国手里。

李秀成遍撒英雄帖,召集杨辅清、李世贤、刘官方、古隆贤、黄文金、赖文鸿等皖南诸侯救援天京。然而,当时人心可谓是一盘散沙,除了李秀成的堂弟李世贤外,没有人搭理李秀成。

于是,李秀成决定奇袭清帝国管理的大城市杭州。如果失败,他的人头将会悬挂在杭州城头;如果成功,那么一场奇迹般的胜利将会赋予他凝聚人心的威望。

石达开李秀成部下纷纷投降此人,湘军第一名将招降也是第一

李秀成在芜湖过完了天历新年。咸丰十年正月十九日,即天历大年初二,李秀成离开了芜湖。二月二十七日,李秀成以一千二百五十名先锋打破了杭州。三月三日,李秀成退出杭州,回师金陵。

途中,他选择了小城建平,再一次广撒英雄帖。凭借攻克杭州的威望,各路人马齐聚建平。在李秀成的主持下,建平大会胜利召开。在会上,他们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向铁桶般围困天京的江南大营发出了不甘的怒吼。会后,他们同心协力,回援天京,取得了二破江南大营的胜利。

所以说,太平天国的寿命得以延续四年,起点就在建平。

如今,建平的守将是跟王蓝仁得。他坚定不移的拥护太平天国,打算用生命守住建平,即使面对无敌的霆军,也不退缩半步。

然而,建平城中其他人可不想与鲍超死磕。霆军还没到,以张胜禄为首,蓝仁得的十二位部下便开始了暗中的密谋。当鲍超大军压境,他们迅速控制住主帅,随即向霆营送去了献城投降的书信。等到鲍超派人来建平接洽,张胜禄们立斩蓝仁得,举城投降。

算一算,张胜禄等十二人杀跟王蓝仁得是在同治二年十月七日。十七天后,纳王郜云官、康王汪安钧、比王伍贵文、宁王周文佳等八人刺杀慕王谭绍光于苏州慕王府。苏州杀降的序幕拉开,八王仅比谭绍光多活了两天。

石达开李秀成部下纷纷投降此人,湘军第一名将招降也是第一

不过,建平十二人的命运显然比苏州那八个好的多。他们没有被鲍超杀掉,还分别得到了都司和守备的虚衔。

在太平天国史上,建平是一座始于合作,终于背叛的城市。

2、东坝之黎立新、杨柳谷

曾国藩说:“查江(江苏)、皖(皖南)接壤之区,以东坝为最要关键。”

东坝,是苏杭与天京之间的门户。早在天京之变前,杨秀清便多次派兵攻打东坝,目的是通过东坝,进攻苏杭。不过,东王的努力均被江南大营击退。咸丰十年的建平大会之后,杨辅清经东坝回救天京,轻轻松松取了此地。自此,东坝便成为了杨辅清的地盘。

如今,东坝的守将是杨辅清的部下,小透明黎立新。很显然,他不可能是名将鲍超的对手。为了帮黎立新守住东坝,杨辅清亲自扎营东坝城外,准备正面和鲍超pk。与此同时,他还拉来了同为杨姓国宗的随王杨柳谷帮忙。在杨辅清的计划里,要打一场轰轰烈烈的东坝保卫战。

然而,轰轰烈烈的保卫战变成了轰轰烈烈的投降大典。不但守城的黎立新,连杨辅清自家兄弟杨柳谷都是投降派。他们背着杨辅清,与鲍超暗通款曲,勾搭成奸。当鲍超的大军刚刚开到东坝城外,黎立新与杨柳谷立马里应外合,临阵倒戈。还算杨辅清机警,在乱军中逃往了溧阳。

3、溧水之杨英清。

杨辅清虽然逃走,但并不妨碍小编为他点赞。原因很简单,因为他逃去了溧阳,没有逃向溧水。东坝和建平被清军收复没几天,溧水的太平军守将立马派人到鲍超的大营献上降书。他不是别人,正是另外一位杨姓国宗,杨英清。试想,如果杨辅清跑到溧水,恐怕会被弟弟一根绳子捆去霆营,做了见面礼。

建平、东坝与溧水,鲍超共收降太平军数万。

四、听王陈炳文三人组。

在李秀成的军事生涯中,曾经攻克过两大名城,一是苏州,一是杭州。而杭州,李秀成攻下过两次。咸丰十一年十一月二十八日,当杭州第二次被李秀成攻下时,他已经能够凭借其军事实力在太平天国内稳坐第二把交椅了。

石达开李秀成部下纷纷投降此人,湘军第一名将招降也是第一

那时,如果在李秀成集团中评选出一个二号人物,此人绝对是陈炳文。不久,李秀成把杭州交给陈炳文掌管。因为陈炳文不但是悍将,民政方面也干的不错。

不过,到了同治三年二月二十四日,经过左宗棠一连几个月的围攻,陈炳文丢下杭州,带着人马逃往了江西。天京陷落前后,不少战败的太平军部队都往江西跑。据太平天国史学家郦纯先生统计,前前后后共有五路大军入赣。陈炳文属于第二路。这一路除了他,还有康王汪海洋、宁王张学明、奖王陶金会和平东王翟天凤。

按说,陈炳文是李秀成集团的二号人物,理应在五王小组里当老大。然而,康王汪海洋明显更为强势,强势到了陈炳文等人都挨欺负的地步。而且,汪海洋是太平天国的死忠,他脑袋里不是没有“降”字。但汪海洋只会用“降”字组一个词,那就是“诈降”!

因此,在天王病死,天京陷落,忠王被俘,太平天国药丸的情况下,陈炳文等人虽然打心眼往外想投降,却撼于汪海洋的淫威不敢。

就在陈炳文他们进退维谷之际,鲍超驾着五彩祥云来了一个英雄救美。

原来,由于太平军残部纷纷入赣,曾国藩急忙把鲍超的霆军调入了江西。同治三年七月四日,鲍超在江西许湾大败康王汪海洋,生擒了平东王翟天凤。看到自己人吃了败仗,陈炳文三人喜出望外。他们如同挣脱了封建束缚的寡妇,忙不迭向鲍超送去了三封求婚的情书。划掉,是三封乞降的禀文。此禀文写的肉麻谄媚不说,还特别没文化。举个例子,陈炳文在感谢鲍超不杀之恩时,用成语“永垂不朽”祝福对方。幸好,更加没文化的鲍超没有发现不对,答应了陈炳文的投降。

石达开李秀成部下纷纷投降此人,湘军第一名将招降也是第一

我们看一看投降时陈炳文三人的实力:计,听王陈炳文六万人马,其中有七千杆洋枪组成的洋枪队;宁王张学明两万人马;奖王陶金会一万人马。三王共计九万人。

陈炳文率张陶二人投降鲍超,可不就像民歌里唱的那样:“带着你的妹妹,带着你的嫁妆”吗?不过,太平天国之战明显打到了尾声,连霆军嫡系都面临着裁军的命运,又怎么会有多余的空间为降将保留。

不久,陈炳文等九万人被裁撤到三营一千八百人,陈张陶三人成为营官各领一营。其余人马,全部遣散。不久,三营再一次缩水,并为一营600人。陈炳文还是营官,张学明、陶金会降级,成为了陈炳文手下的哨官。

陈炳文投降,不但和张遇春、洪容海两位前辈不能比,和他自身比,也是一桩赔本的生意。陈炳文在李秀成手下时,前后两位江苏巡抚薛焕和李鸿章都以招降为名找陈炳文接洽过,开出的条件优厚之极。就在陈炳文犹豫之际,他的身价暴跌,最后来了个打折大甩卖。

张爱玲说过:“成名要趁早!”看来,不但成名,这投降也要趁早啊!

不过,白富美陈炳文沦为鲍超的舔狗,舔到最后几乎是一无所有了,霆军却吃掉了几乎自身体积五倍的军队,堪称一次当之无愧的蛇吞象。

说完鲍超的四大招降,小朋友可能会有很多问号。长着一张杀降脸的鲍超是如何在招降界混成大佬的?他招降的秘诀是什么?那些投降的太平天国将领结局如何?清廷和鲍超会不会在战后秋后算账,来几次兔死狗烹?还有,四川人鲍超是如何在湖南人中称王称霸的?小编会在下一篇文章中进行终极揭秘。

鲍超自宁国向东坝进军时,湘军水师与之相互配合。当时,水师的两位大佬杨载福与彭玉麟都在军中。彭玉麟是文人,杨载福又是鲍超的老领导,所以曾国藩在奏报中把招降的功劳基本记在了杨彭二人名下。然而,太平天国之战后期,水师在战争中只起辅助作用,投降的太平军都是陆军,以鲍超在招降界的名望,他应该才是多米诺招降的主角。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