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天京陷落:洪秀全允许离开,李秀成为何不愿意走?

1864年7月,李秀成正在和部将商议作战计划,幼天王洪天贵福慌慌张张地走了进来,说湘军“吉字营”已经攻入天京,正在城内劫掠,正准备朝着这边杀过来。李秀成无奈,只能辞别年近80岁的母亲,然后带着幼天王突围。此时,战马严重不足,李秀成让幼天王先突围,自己断后,结果被湘军俘虏。

天京陷落,李秀成被湘军俘虏,被处以绞刑,实在是不应该。要知道,天京陷落之际,洪秀全允许李秀成离开,让他自己去谋出路,但李秀成没有走,而是继续留在天京抵御湘军,这又是为何呢?天王允许离开,为何李秀成不走呢?

天京陷落:洪秀全允许离开,李秀成为何不愿意走?

1863年11月,江苏巡抚李鸿章“不讲武德”,在宴会上处死已经投降的郜永宽等8大悍将,连同苏州城内4万放下武器的太平军也被杀了。“苏州杀降”事件后,戈登假装找李鸿章单挑,捍卫“骑士荣誉”,但拿到白花花银子后,也就没有下文了。

苏州,忠王李秀成的大本营,楚军、淮军又横扫江浙各地,忠王分布在各地的将士自顾不暇,李秀成只能另想办法。此时,曾国荃湘军“吉字营”攻打天京,洪秀全连连告急,让李秀成回来主持防御,保卫天王安全。

回到京师后,李秀成建议洪秀全撤退,“让城别走”,去关中发展,东山再起。谁知,洪秀全当面训斥他,说:“朕之天兵多如水,何惧曾妖者乎。汝要走,要离京,随汝”。可以说,洪秀全不愿意走,但已经明说李秀成可以走。

洪秀全允许离开,李秀成为何不走呢?从当时的情况分析,洪秀全也许只是说气话而已,但李秀成若真的想离开,洪秀全是无法阻止的。原因很简单,李秀成麾下兵马众多,洪秀全只是“光杆司令”一枚,拿什么来约束忠王呢?此时,李世贤、汪海洋等将领就不给洪秀全面子,拒绝回京师“勤王”。

李秀成在《自述书》中说:“我将兵数十万在外,任我风流,而何受此难者乎!早亦悉其气将满,奈我粤人,无处他逃,故而死对主忠。”意思是,我麾下雄兵数十万,洪秀全又能奈我何。我之所以不离开,是因为清朝不容忍,一定要杀了两广之人。

按照李秀成的说法,他留在京师坚持抵抗,是因为清朝不接受两广“老兄弟”投降,才不得已血战到底。那么,李秀成所说的,可否属实呢?答案是否定的,李秀成没有说出真话。

天京陷落:洪秀全允许离开,李秀成为何不愿意走?

两广“老兄弟”骁勇善战,作战意志坚定,八旗、绿营被压着打,清朝一度面临灭亡之危险。所以,对于两广“老兄弟”,清朝自然十分痛恨,只要抓到“老兄弟”,几乎都是凌迟处死。例如,北伐军14位将领,都是被凌迟处死的。

李秀成,广西藤县人,典型的“老兄弟”,一般情况下,清朝不会接受投降,除非迫不得已。但是,李秀成并非无处可逃,只要李秀成愿意,他随时可以离开天京,成功躲避清军追击。原因很简单,李秀成人脉太广,有一帮“洋兄弟”帮忙。

都知道,天京陷落之际,很多老兄弟都是在“洋兄弟”的掩护下,悄悄回到两广老家,安享晚年,丞相李寿春就是典型。在此之前,湘军封锁长江,又遭遇洪水泛滥,10万太平军滞留江北,陷入困境。结果呢?李秀成乘坐“洋兄弟”提供的船只,直接回到京师,湘军只能干瞪眼。

对于太平天国,清朝不留情面,但也不得不给“洋兄弟”面子。所以,只要李秀成想离开京师,从此不再踏上故土,他随时可以做到,体验一把“环游世界”的旅行。后来,清朝也下令追捕起义军将领,而他们一旦去海外躲避,清朝是无可奈何。

所以,李秀成没有离开京师,不是因为清军追击,也不是害怕洪秀全,而是另有原因。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呢?笔者认为,是李秀成对得起“万古忠义”这四个字,李秀成对洪秀全忠心耿耿,即便前面是刀山火海,也在所不辞。

李秀成为何册封忠王,洪秀全还亲自书写“万古忠义”四字,并制作成匾额送给他?1860年,李昭寿叛变,引诱李秀成投降,洪秀全封锁长江,不让李秀成回到天京,也不派兵去救援。结果呢?李秀成孤军奋战,独自硬刚江北清军一个多月,洪秀全才放下戒备,并册封“忠王”,作为补偿。

天京陷落:洪秀全允许离开,李秀成为何不愿意走?

1862年10月,湘军围攻天京,由于作战方略有分歧,李秀成不想立刻回京,而是先夺取上海。洪秀全严厉斥责他,一日下达三道圣旨,还说李秀成有自立的打算,说他不够忠心。李秀成无奈,只好把母亲送回危机重重的天京,并带兵回来救援,表明自己的赤胆忠心。

李秀成忠心耿耿,对得起“万古忠义”之称,洪秀全十分清楚。所以,洪秀全拒绝“让城别走”的建议时,才敢放下狠话,允许李秀成离开,因为他知道李秀成不会离开,如果自己不走的话。一个月后,洪秀全病逝,李秀成也没离开,而是继续辅佐幼主。

天京陷落时,李秀成辞别年近八十的母亲,带着幼天王突围,并将自己的战马让他幼主,结果被湘军俘虏。试想,如果李秀成不够忠心,他怎会这么做呢?城池陷落时,他为了幼主安全,含泪辞别母亲,这需要多大的勇气。

参考书目:《李秀成自述书》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