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曾国藩:改变命运最高明的方法,就两个字

曾国藩:改变命运最高明的方法,就两个字

作者 | 樊登读书 · 王渤

主播 | 樊登读书 · 阿成

"

亲爱的书友们,晚上好~

欢迎来到樊登读书人物栏目——《群星》。

品读群星闪耀 · 体验非凡人生。

每天一期,欢迎您的持续关注~

今天出场的主人公,被称为“清朝最传奇的人”。

他在清朝即将被灭亡的时候,阴差阳错成为了清王朝的救命稻草,延续了清王朝50多年的寿命。

他为人处世的理念,至今仍备受推崇。

下面,我们一起走进“千古第一完人” –曾国藩的传奇人生~

一个普通的农家子弟,以并不超绝的资质,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被誉为“中兴第一名臣”。

他“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缔造出一支强悍无比的湘军,历史给他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

后人给予他很高的评价:

“立德立言立功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

他就是曾国藩,究竟是什么特质成就他“千古第一完人”的呢?

曾国藩:改变命运最高明的方法,就两个字

俗话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只有脚踏实地把小事做好,养成良好的习惯,做到自我约束,己经赢在起跑线上。

曾国藩天生也不是自带光环的人。

他出生在湖南一个消息闭塞,文化落后的偏僻小山村,自祖父向上推溯至少五六百年连个秀才也末出现过。

曾国藩年少并不是智商过人,但他执着,认准的事必须做到最好。

祖父要求家人早起,他起不来,那时没闹钟,老睡过头。

为了黎明即起,他想了一个办法。睡觉时旁边放一个铜盆,铜盆之上,用一根细绳拴一个秤砣。

燃起一根香,把这根香十字交叉插在拴着秤砣的绳子上,香燃到那里,把绳子烧断。

秤砣吊进铜盆里,这一惊吓,多少瞌睡虫都被吓跑了,他开始认真读书。

久而久之,养成早起的好习惯,坚持了一辈子,以身作则,再去感染子女。

“早起的鸟儿有虫吃。”“一日之计在于晨。”

他凭着刻苦勤奋,在通向仕途的路上,顺风顺水的连过两关,但命运却在下一个关卡和他开了个玩笑,两次会试都名落孙山。

这时,原本不富裕的家庭,已经家徒四壁,难以负担他读书考试的费用。

曾国藩怀着沉重的心情,从京城启程返乡。

曾国藩:改变命运最高明的方法,就两个字

途中盘缠散尽,无奈之下去父亲故交朋友易作梅处借钱。

当时天在下雨,曾国藩冒雨进了易家客厅。

易作梅远出末归,曾国藩正襟危坐在椅子上,两个小时不曾动过脚。

时任江苏睢宁知县的易作梅回家一看,地上只有两个脚的水印痕迹,直呼此人日后不简单,立即借了白银100两。

看是小事,一般人很难坚持,但曾国藩做到极致。

公元1838年,清朝道光18年,曾国藩27岁中进士,同年入翰林院做庶吉士,之后他十年七迁,由从七品的芝麻官连跃十级,成为二品大员。

这对于寒门出身的曾国藩,可谓是“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他有何能耐,获得如此殊荣呢?

当别人青年得志,有所懈怠时,曾国藩却在认真读书。

他一生无一日不读书,晚年读瞎一只眼,仍不间断。

他的诗文独拨头筹,引起军机处大学士穆彰阿的关注,屡屡提携他。

当别人花天酒地,潇洒走一回时,他拜师静坐反思修炼自己,每天写日记,反省自己为人之法和处世良方,得到道光皇帝的赏识。

他用毛笔正楷写了一生的日记,临死前一天还写。

他用一生去雕琢自己,丰富自己,要求自己,才有幸运之神的降临。

可见,人有多自律,就有多幸运。

圣人荀子说: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从小事做起,养成自律的好习惯,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必备条件。

曾国藩:改变命运最高明的方法,就两个字
曾国藩:改变命运最高明的方法,就两个字

清咸丰二年,公元1852年6月,曾国藩被任命为江西省乡试的主考官,并且被奏准回家探亲。

他走到安徽小池驿时,接到母亲去世的消息,由九江登船,急忙回家奔丧。

这次回乡仅成为他人生一个重大转折,开始了军旅生涯。

他乃读书人,不通军事,又凭什么成为一个赫赫有名的军事家呢?

曾国藩在家守丧,收到咸丰帝给他的一份诏书,让他扫平叛乱。

曾国藩主张“咬牙做去。”

可以说世上的许多事情都是逼出来的,只有强迫自己,才能将自身潜在的才华和智慧发挥的淋漓尽致。

于是,他以侍郎身份登高而呼“为我孟子孔子之痛哭于九泉”建立湘军。

过程中饱受屈辱和挫折,只能打掉牙和血吞。

当他亲眼看到苦心经营的水师在与太平军首战中惨败时,他急得跳江自杀,幸而被身边的守卫救起。

他体验了人处低谷,墙倒众人推的无助,但是他靠自身的坚韧硬生生扛了下来。

正如他所说:

“吾惟尽一分心做一日事,至于成败则不能复计较矣。”

他屡战屡败,屡败屡战,在一次次战败中不断反思总结,最终找到了对付太平军的独到策略——“结硬寨,打呆仗”也就是稳扎稳打。

每次扎营后不管多累,军队都必须围绕营地挖出两道壕沟,沿着壕沟再筑起两座高墙,并且安排轮班站岗,这就是“结硬寨”。

曾国藩一生打仗不贪图小利,也不求奇谋,踏踏实实,稳扎稳打,这就是“打呆仗”。

“结硬寨,打呆仗”的方法,最极致的应用,就是1859年的“安庆会战”。

安庆不同于其他城池,有“万里长江此封喉”“吴楚分疆第一州”之美称,自古以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易守难攻。

曾国藩与胡林翼联手,采取“围城打援”的策略,先围城,重点打援。

曾国藩:改变命运最高明的方法,就两个字

曾国藩命令自己的弟弟曾国荃去围安庆,在安庆城外挖了两道五丈宽、两丈深的壕沟。

又派湘军悍将多隆阿去打援,阻击陈玉成的援军,仗虽然打的很辛苦,但使陈玉成节节败退。

再说曾国荃的军队在无数次失败后,终于挖成了一条通往安庆城下的地道,用火药轰塌数十丈城墙,军队像决堤之水般攻入城内。

收复安庆,使太平军首都天京的西线屏障被突破,太平军对清军转入防御阶段,平定太平军已成定局。

相反,遇到的事不爱做或不会做,对自己不下狠手,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自然归于平庸之辈,一事无成。

曾国藩:改变命运最高明的方法,就两个字

权力、金钱、纸醉金迷的诱惑,经得住考验的风毛麟角。

于是,站在山顶的人少之又少,山底仰望的多之又多,这就是人性的弱点。

曾国藩能越过欲望的沟壑吗?

湘军攻破天京,太平军覆灭,曾国藩的声望极高,被朝廷封为一等侯,手握三十万重兵。

部下劝说他称帝,这可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有人说,如果换了曹操或者司马懿,早想着改朝换代了。

曾国藩怎么做的呢?

他在战争结束后立马解散了自己的军队,向朝廷表示自己绝对没有任何想法。

这符合他的性格和思想,忠君爱国是他的初心,将贪欲之心扼杀在萌芽状态,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和自控力。

王阳明说:

“人须有为己之心,方能克己,能克己方能成己。”

人需要有一颗检讨自己的心,才能克制约束自己的欲望,才能成就自己。

1860年,曾国藩授任两江总督这个“肥缺”,他在任12年,从不索取不义之财,绝不损公肥私。

当时他的工资一百八十两,养廉银一万八千两,陋规十八万两,每年收入相当于现在的四千万人民币,这么多钱,可他还是借债度日。

这不是做秀,而是个货真价实的清官。

巴结的人知道曾国藩不收钱,就送礼,金银珠宝,家用的饰品,他只收一张草席,说自己读书累了,可以躺一会儿。

更奇葩的是,他的门生容闳要从美国进口机械,曾国藩拨财政款六万两银子。当时的惯例,我把钱拨给你,你得给我回扣,曾国藩只收了20两银子。

要知道,当时慈禧太后修颐和园,拨60万辆银子买木头,只花了20万两,40万两都打点各个官吏了。

大清官场,权力运作体系中,他一个人和所有潜规则对抗不了,象征性的收点,不至于得罪人。

生活更是简朴,他家里只雇两个丫鬟,家务活全由夫人、儿媳、五个女儿来干,绩麻纺纱,缝衣做鞋,他穿的,全是自家人做的。

曾国藩:改变命运最高明的方法,就两个字

有一次,他到扬州的一个盐商家去做客。

面对满桌子的山珍海味,只是低头吃自己身边的一点东西。

饭后,属下问他,大人你是不是对这一桌子饭感觉不可口,曾国藩却说:

“一食千金,吾不忍食,吾不忍睹。”

一顿饭吃了千把两银子,不忍吃不忍看。

舍不得吃穿,如此勤俭,那么多钱去哪了?

首先总督府雇人,所有工作人员的工资由他自己掏腰包,其次进京打点各路官员。

封疆大吏还得负责兴修水利、赈济灾民、办教育等筹款,他得起带头模范作用。

比如他积极筹款,支援学童前往美国留学,后来这些留学生回国后,为国家建设做出巨大贡献。

这么一位爱国忧民的清官,在同治十一年二月,病逝于南京,时年62岁。

临终前他留下遗嘱说:

“我要是死了,把我的灵柩沿运河运回老家去安葬,沿途谢绝一切接待,概不收礼。”

曾国藩:改变命运最高明的方法,就两个字

大清帝国给予他最高谥号“文正”,同治皇帝在诏书中对他的评价是:“秉性忠诚,持躬清正”。

纵观他的一生,不论是为人之道,为事之道,为官之道,参悟的非常透彻,严以律己,很少出现错误。

正如后人所说“从政要学曾国藩,经商要学胡雪岩。”

在与太平军征战十一年的戎马生涯中,他是常败将军,却可以运筹帷幄,熬死了太平军。

他战场上怀才不遇,为官却很成功,不但能力极强,还清廉到让人难以想象的地步。

他说:

“持身俭,则自尊自立,不求他人。治家俭,则家业兴隆,永世不坠。为官俭,则以俭养廉,局高不败。”

“古之成大事业者,不唯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曾国藩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的实践了自己志向,用成果告诉我们高度自律的人到底有多可怕。

康德说:“自律使我们与众不同,自律令我们活得更高级,也正是自律,使我们获得更自由的人生。”

曾国藩的自律,非常人所能企及,正是这一特质,成就他千古第一完人的殊荣。

我们若能得他两三分勤奋、两三分自持,想必也能做出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吧!

点个「在看」,与朋友们共勉。

作者 | 王渤,传递正能量,书写亮丽人生。

栏目主理人 | 澄子

排版 | 郑向北

图片 |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音乐 | 清明上河图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