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石達開李秀成部下紛紛投降此人,湘軍第一名将招降也是第一

在太平天國之戰中,殺降遠比招降有名。即使對這段曆史不甚了解的朋友,也會聽說過蘇州殺降。同治二年十月,太平天國忠王李秀成的部下,納王郜雲官等八人以蘇州為禮物,投降了淮軍統帥李鴻章。誰知,李鴻章笑納蘇州後,随即舉起屠刀,頃刻間,八顆人頭滾滾落地。緊接着,淮軍在蘇州城中開始了大屠殺,據說,有幾萬太平軍慘死于李鴻章之手。

石達開李秀成部下紛紛投降此人,湘軍第一名将招降也是第一

受降如受敵,是站在戰勝者立場上說的。事實上,投降和殺降之間,也隻隔着一層薄紙。那麼,假如太平天國的某支軍隊打算投降大清,喜歡找什麼類型的清軍将領呢?

小編在置頂文章《太平軍在鎮江》裡,提到過一個名叫餘萬清的人。在太平天國之戰中,他有很長一段時間負責圍攻由太平軍悍将吳如孝把守的鎮江。如果把吳如孝的戰鬥力算作100的話,餘萬清隻有5。是以,身為攻城一方,餘萬清卻總是被守城的吳如孝狂虐。

然而,餘萬清是個善良、慈祥的老爺爺。鎮江城中的太平軍認為,如果選擇餘萬清投降,不但不會遭到殺降的命運,還能得到妥善安置。于是,他們紛紛偷跑出鎮江城,投降在餘萬清的石榴褲下。即使暫時不投降的太平軍,也有很多人暗中為餘萬清服務。天京之變前,吳如孝給楊秀清送公文,送信人總要先到餘萬清的大營,讓他看過,再送往天京。自然,楊秀清的回信,餘萬清也會先睹為快。

在狐疑不定的投降派的眼中,慈柔的戰五渣反而能給予他們安全感,進而堅定了投降之心。然而,事情總有例外。比如,湘軍中戰鬥力最強的将領,在招降領域也是王者。縱觀湘軍集團,竟然沒有一個人在招降納叛方面能與此人匹敵。

不錯,小編說的這個人正是湘軍名将鮑超。鮑超,字春霆,晚清四川奉節人。因為他的字,是以鮑超手下的軍隊叫做霆軍。

石達開李秀成部下紛紛投降此人,湘軍第一名将招降也是第一

縱觀湘軍名将,一般有兩大特征,其一是湖南人,其二是讀書人。然而,文盲鮑超和這兩條完全不搭。那麼,湘系集團為何不把鮑超開除,并且咬着後槽牙承認他是湘軍第一名将呢?

答案有兩個:

其一是鮑超太能打了。面對太平軍,鮑超幾乎百戰百勝。

天京陷落後,太平天國的軍師幹王洪仁玕被俘,送至江西巡撫沈葆桢處。

沈葆桢問:“賊中最憚者何人?”

洪仁玕答:“文則曾國藩,武則鮑超。”(同治三年九月二十五日沈葆桢奏)

是以說,開除鮑超,湘軍平定太平天國的功勞将會不完整。

其二是鮑超手下,湖南人為多。霆軍建立之初,鮑超是在湖南省會長沙招的兵。後來,鮑超幾次擴軍,但湖南人依舊是霆軍中的主力梯隊。

在晚清,湖南的特産之一便是優秀的士兵,有無湘不成軍之說。在太平天國之戰中,湖南人幾乎無處不在,不但湘軍,清軍綠營和太平軍裡也有不少湖南籍的兵勇将帥。與此同時,湖南人的不畏強權和勇于反抗也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光緒初年,湘軍統帥曾國荃在山西當巡撫,正趕上清代最大的一次災荒,史稱丁戊奇荒。作為親身經曆過太平天國之戰的湖南人,他深知如果同樣的災情發生在家鄉,當地人早就揭竿而起了。驚詫之餘,曾國荃在奏報中慨歎:“父老鹹謂為二百餘年未有之災。然而民性純良,視餓死為應受之辜,絕無強奪強劫之案。”

石達開李秀成部下紛紛投降此人,湘軍第一名将招降也是第一

行文至此,我們比較一下普通湘軍和鮑超霆軍裡的湖南人。曾國藩指導部下募勇,建議他們多招募“樸實少心竅之人”。很顯然,曾國藩選兵,選的是湖南人中好欺負的。然而,鮑超選兵,選的卻是湖南人中不好欺負的。曾國藩告訴我們:“霆軍之營哨弁勇,長沙省城人居多,樸者頗少。”不過,身為四川人的鮑超,偏偏就能把手下一幫不好惹的湖南人欺負的死死的。

據曾國藩爆料,鮑超欺負手下,有3大方式:

1、克扣軍饷。“(鮑超)性頗嗜利,部下将弁相習成風,往往搜取降人财物,克扣勇丁口糧而莫之禁。”(同治四年三月十五日曾國藩奏)

2、有功不賞。“鮑超一軍,不乏骁将,苦戰多年,無一人得補實缺。”(同治元年五月十七日曾國藩奏)

3、語言及體罰雙重暴力。“鮑超馭下素嚴,雖保至二品,常有呵斥棍責之事。”(同上)

這麼一看,鮑超從内到外都散發着殺氣和霸氣。他橫看不像能招降的,豎看不像能招降的,翻着跟頭,拿着大鼎看……好吧,鮑超怎麼看,怎麼比李鴻章都像個殺降的。然而,事實證明,鮑超的招降工作,偏偏搞得風生水起,在湘軍中名列第一。下面,小編便一一列舉鮑超辦成的四大招降。

石達開李秀成部下紛紛投降此人,湘軍第一名将招降也是第一

一、招降張遇春部萬人。

曾國藩說:“青陽一城,淪陷十載,系皖南之門戶,據江介之要沖。”到了鹹豐末年,青陽因太平天國施行的分地制,成為奉王古隆賢的地盤。張遇春是古隆賢的部下,官職為佐将,手中握有一萬人馬。

鹹豐十一年十二月初七,鮑超率霆軍兵臨青陽,開始了為時三個多月的攻城。攻城期間,張遇春率部來降。鮑超從張遇春的萬人中精簡三千人,編為春字營,其餘全部遣散。

二、招降童容海部萬人

如果說招降佐将張遇春隻是鮑超招降生涯中的牛刀小試,那麼招降保王童容海,可謂鮑超招降事業裡的第一次蛇吞象。

童容海,本姓洪,安徽無為人。鹹豐三年,太平軍經過洪容海的家鄉,洪容海舉家從軍。因避洪秀全的姓氏,他改名為童容海。

三年後,天京之變爆發。又過了八個月,石達開離京出走。鹹豐七年五月十八日,翼王從天京抵達無為,立即派人四處張貼早已印好的,太平天國史上頗為有名的《五言告示》。其中有言:“或随本主将,亦足标元勳。”童容海看罷,決定跟随石達開成就功名。

石達開李秀成部下紛紛投降此人,湘軍第一名将招降也是第一

誰知,石達開出走後,是越混越慘。童容海跟着他,從安徽-江西-浙江-福建-江西-湖南,一路輾轉來到了石達開的家鄉廣西。廣西是個窮省,土地貧瘠,根本養不活石達開的大軍。于是,“翼王之六部暨參護、承宣、仆射等官以及統下兵士紛紛皆欲出江。”

童容海便在這一浪高過一浪的“抛棄石達開”行動中,随大流萬裡回朝,并輾轉成為了李秀成的部下。不久,洪秀全開始大肆封王,童容海得封“保王”。

那麼,太平天國的保王童容海是如何媚眼如絲,勾搭上湘軍悍将鮑超的呢?

原來,鮑超攻下青陽後,下一個準備拿下的太平天國重鎮便是甯國府的府城。在當時,甯國府是太平天國輔王楊輔清的地盤。為了對付鮑超,楊輔清親自守城,并四處告急,拉來了不少援軍。童容海部的6萬人便是李秀成派來援救甯國的。

結果,童容海手握六萬大軍,坐觀楊輔清及其他援軍在甯國府外與鮑超苦戰,不發一兵一卒不說,還派人到鮑超大營乞降。鮑超攻下甯國府城後不久,童容海便帶着他的六萬人投降清朝,從此恢複了洪姓。

不過,攻下甯國府城時,鮑超的霆軍隻有一萬多人,顯然有點吃不下洪容海的六萬大軍。不久,洪容海的部下張得勝、朱大淑先後拉走四萬多人,回歸了太平天國。這一進一出,最後鮑超隻招降了洪容海一萬多人。

鮑超把洪容海一萬人先後精簡為四千八百人,編立啟化營,并入霆軍。

三、從建平開始的多米諾骨牌式招降

按說,鮑超攻下甯國府城後,就要繼續北上,經建平、東壩插入江蘇,一路打到太平天國的首都天京。誰知,因瘟疫、江北和金陵的戰事,輾轉到同治二年十月,鮑超才重新啟動甯國-金陵通關計劃。

石達開李秀成部下紛紛投降此人,湘軍第一名将招降也是第一

此時,距離張遇春、童容海投降過去了一年多。鮑超的能招降已經成為一個品牌在太平天國内部廣為傳播。曾國藩曾經說過:“鮑超戰功最偉,屢次收降巨股,賊中服其威信。”(同治三年八月十三日奏)

而且,鮑超雖然霸道,對投降的将領們卻還是不錯的。甯國府攻克後,霆軍中爆發了極大的瘟疫,“勇夫病者萬餘,死者數千,至于炊爨寥寥。”鮑超本人也被傳染上了。

為了躲病、養病,他跑到蕪湖療養。當時,另外一位投降清軍的太平軍叛将,北王韋昌輝的弟弟韋志俊跟鮑超混,他和童容海都得了瘟疫。體貼的鮑超把這兩隻帶到蕪湖醫治。小編猜測,韋洪二人在蕪湖過的應該相當滋潤。這大概是太平天國之戰後,韋志俊選擇蕪湖隐居的原因。

下面,小編便一一列舉鮑超多米諾骨牌式的招降。

1、建平之張勝祿

從甯國出發,建平是擋在霆軍征途上的第一道關卡。

在太平天國的曆史上,建平曾經是一個無比榮耀的城市。鹹豐十年,太平天國的首都天京被江南大營團團包圍,到了殺馬為食的地步。不但朝野上下,連外國人都認為天京城年内将被清軍攻陷。

關鍵時刻,忠王李秀成請命出京搬取援兵。由于陳玉成正與湘軍大戰于安徽太湖縣一帶,李秀成來到了長江南岸的蕪湖。當時,蕪湖還在太平天國手裡。

李秀成遍撒英雄帖,召集楊輔清、李世賢、劉官方、古隆賢、黃文金、賴文鴻等皖南諸侯救援天京。然而,當時人心可謂是一盤散沙,除了李秀成的堂弟李世賢外,沒有人搭理李秀成。

于是,李秀成決定奇襲清帝國管理的大城市杭州。如果失敗,他的人頭将會懸挂在杭州城頭;如果成功,那麼一場奇迹般的勝利将會賦予他凝聚人心的威望。

石達開李秀成部下紛紛投降此人,湘軍第一名将招降也是第一

李秀成在蕪湖過完了天曆新年。鹹豐十年正月十九日,即天曆大年初二,李秀成離開了蕪湖。二月二十七日,李秀成以一千二百五十名先鋒打破了杭州。三月三日,李秀成退出杭州,回師金陵。

途中,他選擇了小城建平,再一次廣撒英雄帖。憑借攻克杭州的威望,各路人馬齊聚建平。在李秀成的主持下,建平大會勝利召開。在會上,他們團結一心,衆志成城,向鐵桶般圍困天京的江南大營發出了不甘的怒吼。會後,他們同心協力,回援天京,取得了二破江南大營的勝利。

是以說,太平天國的壽命得以延續四年,起點就在建平。

如今,建平的守将是跟王藍仁得。他堅定不移的擁護太平天國,打算用生命守住建平,即使面對無敵的霆軍,也不退縮半步。

然而,建平城中其他人可不想與鮑超死磕。霆軍還沒到,以張勝祿為首,藍仁得的十二位部下便開始了暗中的密謀。當鮑超大軍壓境,他們迅速控制住主帥,随即向霆營送去了獻城投降的書信。等到鮑超派人來建平接洽,張勝祿們立斬藍仁得,舉城投降。

算一算,張勝祿等十二人殺跟王藍仁得是在同治二年十月七日。十七天後,納王郜雲官、康王汪安鈞、比王伍貴文、甯王周文佳等八人刺殺慕王譚紹光于蘇州慕王府。蘇州殺降的序幕拉開,八王僅比譚紹光多活了兩天。

石達開李秀成部下紛紛投降此人,湘軍第一名将招降也是第一

不過,建平十二人的命運顯然比蘇州那八個好的多。他們沒有被鮑超殺掉,還分别得到了都司和守備的虛銜。

在太平天國史上,建平是一座始于合作,終于背叛的城市。

2、東壩之黎立新、楊柳谷

曾國藩說:“查江(江蘇)、皖(皖南)接壤之區,以東壩為最要關鍵。”

東壩,是蘇杭與天京之間的門戶。早在天京之變前,楊秀清便多次派兵攻打東壩,目的是通過東壩,進攻蘇杭。不過,東王的努力均被江南大營擊退。鹹豐十年的建平大會之後,楊輔清經東壩回救天京,輕輕松松取了此地。自此,東壩便成為了楊輔清的地盤。

如今,東壩的守将是楊輔清的部下,小透明黎立新。很顯然,他不可能是名将鮑超的對手。為了幫黎立新守住東壩,楊輔清親自紮營東壩城外,準備正面和鮑超pk。與此同時,他還拉來了同為楊姓國宗的随王楊柳谷幫忙。在楊輔清的計劃裡,要打一場轟轟烈烈的東壩保衛戰。

然而,轟轟烈烈的保衛戰變成了轟轟烈烈的投降大典。不但守城的黎立新,連楊輔清自家兄弟楊柳谷都是投降派。他們背着楊輔清,與鮑超暗通款曲,勾搭成奸。當鮑超的大軍剛剛開到東壩城外,黎立新與楊柳谷立馬裡應外合,臨陣倒戈。還算楊輔清機警,在亂軍中逃往了溧陽。

3、溧水之楊英清。

楊輔清雖然逃走,但并不妨礙小編為他點贊。原因很簡單,因為他逃去了溧陽,沒有逃向溧水。東壩和建平被清軍收複沒幾天,溧水的太平軍守将立馬派人到鮑超的大營獻上降書。他不是别人,正是另外一位楊姓國宗,楊英清。試想,如果楊輔清跑到溧水,恐怕會被弟弟一根繩子捆去霆營,做了見面禮。

建平、東壩與溧水,鮑超共收降太平軍數萬。

四、聽王陳炳文三人組。

在李秀成的軍事生涯中,曾經攻克過兩大名城,一是蘇州,一是杭州。而杭州,李秀成攻下過兩次。鹹豐十一年十一月二十八日,當杭州第二次被李秀成攻下時,他已經能夠憑借其軍事實力在太平天國内穩坐第二把交椅了。

石達開李秀成部下紛紛投降此人,湘軍第一名将招降也是第一

那時,如果在李秀成集團中評選出一個二号人物,此人絕對是陳炳文。不久,李秀成把杭州交給陳炳文掌管。因為陳炳文不但是悍将,民政方面也幹的不錯。

不過,到了同治三年二月二十四日,經過左宗棠一連幾個月的圍攻,陳炳文丢下杭州,帶着人馬逃往了江西。天京陷落前後,不少戰敗的太平軍部隊都往江西跑。據太平天國史學家郦純先生統計,前前後後共有五路大軍入贛。陳炳文屬于第二路。這一路除了他,還有康王汪海洋、甯王張學明、獎王陶金會和平東王翟天鳳。

按說,陳炳文是李秀成集團的二号人物,理應在五王小組裡當老大。然而,康王汪海洋明顯更為強勢,強勢到了陳炳文等人都挨欺負的地步。而且,汪海洋是太平天國的死忠,他腦袋裡不是沒有“降”字。但汪海洋隻會用“降”字組一個詞,那就是“詐降”!

是以,在天王病死,天京陷落,忠王被俘,太平天國藥丸的情況下,陳炳文等人雖然打心眼往外想投降,卻撼于汪海洋的淫威不敢。

就在陳炳文他們進退維谷之際,鮑超駕着五彩祥雲來了一個英雄救美。

原來,由于太平軍殘部紛紛入贛,曾國藩急忙把鮑超的霆軍調入了江西。同治三年七月四日,鮑超在江西許灣大敗康王汪海洋,生擒了平東王翟天鳳。看到自己人吃了敗仗,陳炳文三人喜出望外。他們如同掙脫了封建束縛的寡婦,忙不疊向鮑超送去了三封求婚的情書。劃掉,是三封乞降的禀文。此禀文寫的肉麻谄媚不說,還特别沒文化。舉個例子,陳炳文在感謝鮑超不殺之恩時,用成語“永垂不朽”祝福對方。幸好,更加沒文化的鮑超沒有發現不對,答應了陳炳文的投降。

石達開李秀成部下紛紛投降此人,湘軍第一名将招降也是第一

我們看一看投降時陳炳文三人的實力:計,聽王陳炳文六萬人馬,其中有七千杆洋槍組成的洋槍隊;甯王張學明兩萬人馬;獎王陶金會一萬人馬。三王共計九萬人。

陳炳文率張陶二人投降鮑超,可不就像民歌裡唱的那樣:“帶着你的妹妹,帶着你的嫁妝”嗎?不過,太平天國之戰明顯打到了尾聲,連霆軍嫡系都面臨着裁軍的命運,又怎麼會有多餘的空間為降将保留。

不久,陳炳文等九萬人被裁撤到三營一千八百人,陳張陶三人成為營官各領一營。其餘人馬,全部遣散。不久,三營再一次縮水,并為一營600人。陳炳文還是營官,張學明、陶金會降級,成為了陳炳文手下的哨官。

陳炳文投降,不但和張遇春、洪容海兩位前輩不能比,和他自身比,也是一樁賠本的生意。陳炳文在李秀成手下時,前後兩位江蘇巡撫薛煥和李鴻章都以招降為名找陳炳文接洽過,開出的條件優厚之極。就在陳炳文猶豫之際,他的身價暴跌,最後來了個打折大甩賣。

張愛玲說過:“成名要趁早!”看來,不但成名,這投降也要趁早啊!

不過,白富美陳炳文淪為鮑超的舔狗,舔到最後幾乎是一無所有了,霆軍卻吃掉了幾乎自身體積五倍的軍隊,堪稱一次當之無愧的蛇吞象。

說完鮑超的四大招降,小朋友可能會有很多問号。長着一張殺降臉的鮑超是如何在招降界混成大佬的?他招降的秘訣是什麼?那些投降的太平天國将領結局如何?清廷和鮑超會不會在戰後秋後算賬,來幾次兔死狗烹?還有,四川人鮑超是如何在湖南人中稱王稱霸的?小編會在下一篇文章中進行終極揭秘。

鮑超自甯國向東壩進軍時,湘軍水師與之互相配合。當時,水師的兩位大佬楊載福與彭玉麟都在軍中。彭玉麟是文人,楊載福又是鮑超的老上司,是以曾國藩在奏報中把招降的功勞基本記在了楊彭二人名下。然而,太平天國之戰後期,水師在戰争中隻起輔助作用,投降的太平軍都是陸軍,以鮑超在招降界的名望,他應該才是多米諾招降的主角。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