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看一个TED演讲之前,我从未将自己的安于现状定义为拖延,甚至一直认为自己执行力强。
我只是待在舒适区,没有足够的动力追求梦想而已。
拖延症,指的应该是那些明明有deadline,却非要拖到最后一刻才行动的人们。
我不是。
一旦有工作任务,我会立刻行动,别人或许要拖到第三天才提交的工作,我会在第一天上午就完成,以便剩下的时间可以安心无所事事。
但是我一直有想做、未做、不是非做不可的事,比如说写文章、知乎答题。
因为有一份稳定又不忙碌的工作,尚可的收入,即使不去追寻梦想,日子也过的不错。
关于拖延症的TED演讲中说,拖延症有两种,一种是有截止日期的,比如要交论文,我们会一直处于既焦虑有一件事需要做,又无法让自己执行,被其他无意义事件消耗时光的状态。直到最后一两天,“恐慌”会突然跳出来干预那个一直享乐的自己,于是突然意识到再拖下去就无法完成任务,便会熬夜两天草草写完论文。
另一种则是没有截止日期的,这种拖延症更加可怕,因为没有截止日期,所以永远不会恐慌,脑中享乐的小人便会一直控制着我们沉溺于奶头乐,于是我们不仅是拖延着前进的脚步,甚至不少人从来就没有开始过前行的步伐。
https://www.ted.com/talks/tim_urban_inside_the_mind_of_a_master_procrastinator/transcript?language=zh-cn
那么,该如何结束长期拖延呢?
我想演讲者也并没有找到效果显著的方法,因为视频的最后他不过是画了一张人生日历,告诉我们一生不过是屏幕上的那些格子,我们剩余的时间不多了。所以,从今天就要开始努力。
哦,或许不是今天,以后吧。
演讲者的这一句话,便是拖延症的经典说辞,显然,没有特效药。
虽然没有告别拖延症的特效药,但有让我们更愿意行动的方法。
比如,我们之所以迟迟不行动,是因为目标定的太远大,远大到我们无法相信自己真的能走到那里;我们把每一步要求的太完美,害怕失败而不敢前行;我们沉溺于指责自己的不够努力,消耗了心理能量而无动力去努力。
所以,来,让我们定个小目标,让我们走出必然失败的第一步,让我们原谅不努力的自己。
尽管没有告别长期拖延的计划表、路线图,但意识到自己的焦虑、自责,用奶头乐杀时间又不愿沉浸于学习是因为拖延时,便是我告别拖延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