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看一個TED演講之前,我從未将自己的安于現狀定義為拖延,甚至一直認為自己執行力強。
我隻是待在舒适區,沒有足夠的動力追求夢想而已。
拖延症,指的應該是那些明明有deadline,卻非要拖到最後一刻才行動的人們。
我不是。
一旦有工作任務,我會立刻行動,别人或許要拖到第三天才送出的工作,我會在第一天上午就完成,以便剩下的時間可以安心無所事事。
但是我一直有想做、未做、不是非做不可的事,比如說寫文章、知乎答題。
因為有一份穩定又不忙碌的工作,尚可的收入,即使不去追尋夢想,日子也過的不錯。
關于拖延症的TED演講中說,拖延症有兩種,一種是有截止日期的,比如要交論文,我們會一直處于既焦慮有一件事需要做,又無法讓自己執行,被其他無意義事件消耗時光的狀态。直到最後一兩天,“恐慌”會突然跳出來幹預那個一直享樂的自己,于是突然意識到再拖下去就無法完成任務,便會熬夜兩天草草寫完論文。
另一種則是沒有截止日期的,這種拖延症更加可怕,因為沒有截止日期,是以永遠不會恐慌,腦中享樂的小人便會一直控制着我們沉溺于奶頭樂,于是我們不僅是拖延着前進的腳步,甚至不少人從來就沒有開始過前行的步伐。
https://www.ted.com/talks/tim_urban_inside_the_mind_of_a_master_procrastinator/transcript?language=zh-cn
那麼,該如何結束長期拖延呢?
我想演講者也并沒有找到效果顯著的方法,因為視訊的最後他不過是畫了一張人生月曆,告訴我們一生不過是螢幕上的那些格子,我們剩餘的時間不多了。是以,從今天就要開始努力。
哦,或許不是今天,以後吧。
演講者的這一句話,便是拖延症的經典說辭,顯然,沒有特效藥。
雖然沒有告别拖延症的特效藥,但有讓我們更願意行動的方法。
比如,我們之是以遲遲不行動,是因為目标定的太遠大,遠大到我們無法相信自己真的能走到那裡;我們把每一步要求的太完美,害怕失敗而不敢前行;我們沉溺于指責自己的不夠努力,消耗了心理能量而無動力去努力。
是以,來,讓我們定個小目标,讓我們走出必然失敗的第一步,讓我們原諒不努力的自己。
盡管沒有告别長期拖延的計劃表、路線圖,但意識到自己的焦慮、自責,用奶頭樂殺時間又不願沉浸于學習是因為拖延時,便是我告别拖延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