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父母学堂】为什么孩子的拖延症变成了普遍现象?

内蒙古自治区唯一官方网上家长学校

您的孩子有拖沓磨蹭的表现吗?据大陆统计数据显示,75%的学生认为自己有时拖延,50%认为自己一直拖延。对于孩子而言,拖延是家常便饭。无论是作业上的拖延还是生活中的拖延,家长们对孩子们的磨磨蹭蹭煞费苦心,但总是收效甚微,甚至还遭到孩子们的抵触。长期的拖延不仅导致孩子学习成绩下降,还会影响孩子们的习惯形成。

其中“拖延症”可以说是现在孩子比较普遍的行为现象了。今天,咱们就帮大家找到孩子拖拉磨蹭的原因!

【父母学堂】为什么孩子的拖延症变成了普遍现象?

我们将这些原因归为三类,生理原因、心理原因和行为原因。

一、生理原因

人的前额叶皮层是大脑中最重要的区域之一,它与人类的知觉、语言、执行、控制等方面有着重要的联系。同时它也是情绪中枢通路上的重要环节之一。前额叶功能包括:记忆、判断、分析、思考、操作。

孩子出生后大脑极速发育,但前额叶皮层要到宝宝2-3岁时才会正式发育,到6岁达到高峰期,6岁后发育趋缓。

3-6岁的宝宝家长如果能够对孩子正确训练和引导,帮助孩子养成好的习惯生活、培养时间观念,以及做事有条理等行为,这对孩子的成长、人格健全会有非常大的帮助。

但如果孩子这个区域的功能受损或者不活跃,大脑排除杂念的能力就会下降,孩子的注意力、专注力以及自控力等都会受到影响,做事效率也会明显降低。

当然,需要提醒家长的是,生活中因前额叶皮层受损导致孩子拖拉行为的现象比较少见,更多情况下,需要从孩子的心理原因和行为原因入手,找到宝宝磨蹭拖拉的真正原因。

【父母学堂】为什么孩子的拖延症变成了普遍现象?

二、心理原因

孩子因身心发展特点导致的磨蹭,也是无意的磨蹭,这种情况并不少见。

家长不必太过着急,需要尊重孩子的节奏,给孩子一点时间,是可以慢慢引导他改进的。每个孩子的性格都不同,有的孩子属于天生就慢吞吞的性格,家长要接受孩子的情况,逐渐改善他的计划性和规律性。

如果孩子3-6岁的时候,我们没有帮助孩子养成有规律的习惯,之后,家长就可能会花更长的时间来纠正和引导。由此可见,孩子行为习惯的养成越早越好。

01

给孩子贴标签

进行心理暗示

很多家长意识不到,孩子磨蹭拖拉的行为习惯,其实与家长长期的暗示有关。

家长每天对孩子无意的说“你怎么这么慢啊”,这无形中就给孩子贴上了一个负面的标签。“你很慢”、“你就是慢”... ...

长此以往,这种暗示会导致孩子朝着家长所说的方向发展。

例如,孩子做的很多事情在家长眼里都是笨手笨脚的,穿衣服要用10多分钟,扣扣子都要好久才能扣好。遇到这种情况,家长就缺乏耐心的催:“快点!快点!快点!”,当家长发现催促不起效果的时候,就开始帮助孩子穿衣服、扣扣子。

长期包办的后果就是孩子因为缺乏生活中必要的动手锻炼机会,变得越来越笨拙。孩子缺少了实战的经验和必要的信心,这时的心态、动作和节奏往往就会跟不上同龄孩子的发展。因此请家长一定要有意识自己平时的言行,保护好孩子应有的锻炼机会和自信心。

【父母学堂】为什么孩子的拖延症变成了普遍现象?

02

孩子没有自主权

消极抵抗

有的家庭中,一切都是家长说了算。家长认为,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你好,你必须要听我的,才能够少走弯路、快速成长、脱颖而出。于是,家长会给孩子报各种特长班,钢琴、舞蹈、书法、画画、奥数等,每天从幼儿园放学后,还有周末都被安排的满满当当。

孩子没有了自己选择的机会,时间一长,孩子就会用拖拉磨蹭的消极方式来对抗大人的安排。

有的家长对孩子抱怨“父母这样拼命地工作,挣钱,给你报各种特长班,你还不好好学习,对得起我们吗?”孩子听到这些话时会很有压力,很苦恼,这也会在不知不觉中强化他拖拉的行为。

03

孩子没有被家长

看见

看见孩子的什么呢?这里所说的其实是孩子的心理需求和想法。

有的家长上班比较忙,下班后也没有太多的时间陪伴孩子,甚至是一边陪孩子,一边处理手机的信息,心思并没有放在孩子的身上,折让孩子的感受就是爸爸妈妈没有专心的陪伴。

因此,关注孩子内心的需求和想法,才能帮助他们改善拖延的习惯,而不是视而不见。

【父母学堂】为什么孩子的拖延症变成了普遍现象?

三、行为原因

这里指的行为原因,其实不只是孩子的行为,也是家长的行为,所以更要引起家长的重视。

缺乏时间观念

行为拖拉的孩子大多都是缺乏时间观念的。在生活中,孩子会模仿家长的言行,如果家长有这样的拖拉行为,孩子就会学。

所以,家长的榜样作用尤为重要。

缺乏计划性

和条理性

孩子放学之后总想着玩手机、看电视,导致很晚才开始做老师留的作业,甚至到了周末,一直贪玩,周日晚上了还在赶作业;

这就是典型缺少计划性和条理性的例子。

没有计划性和条理性的孩子,即使他有大把的时间,做事情也不会高效的。

【父母学堂】为什么孩子的拖延症变成了普遍现象?

孩子的行为

没有被家长认可

孩子需要鼓励就像植物需要水,听到了家长的鼓励,他才会拥有足够的成就感和存在感。

一个缺乏自信的孩子基本平日里都会被家长批评和打压。孩子就会自暴自弃,认为自己真的不行,真的做不到,因此就会出现磨蹭拖拉的行为。

当孩子很快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找到父母问“爸爸妈妈,你看我完成的好吗,完成的快吗?”家长朋友们,知道应该说什么了吗?“恩,这次完成的又好又快,表现真好,值得一个大大的表扬!”

家长要不断学习成长,有足够的爱与智慧,孩子才能优秀,共勉!

来源: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学前教育专委会、北疆父母学堂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