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残酷的现实:没有不拖稿的作者,也没有不骗人的编辑

今天是上班的第一天,也是文化产业评论“猫鼠大战”2022赛季的开始,我们决定制作一期特别的内容来纪念这特别的一天。平日,我们以客观严谨的形象在文化产业领域内的热点话题、政策解读等深度分析中相遇。今天,我们来讲述一下这些文章产出背后的故事,让读者朋友们一窥作者们的酸甜苦辣,他们或者拖延症晚期,或者被改稿的魔咒支配,或者曾被拒稿,但最终他们都坚持下来了,十年如一日地筛取空中一粒粒的金粉,聚拢起来,熔成合金,锻造成你们看到的一朵朵“金蔷薇”。希望作者们的写稿小故事能给不想上班的你带来一点点力量,也愿我们能长久相伴。

编审 | 卢敏(三川汇文旅体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编辑 | 半岛

来源 | 文化产业评论

热爱催稿的“坏”编辑

作者 | 胡雁南

世界上最可怕的文字是什么?是小编说:“你的稿子今晚要发哦!”

一般写一篇稿子,我的心路历程会经历三个阶段。接下选题的时候,我内心os:这题简单,这题我会,两天之内必定写完。写稿的时候:我写不出来,我就是个废物,活着好累。写完稿的时候:我果然是天下第一,文坛巨匠。

与ddl死磕的文字劳动者们常常要带着设备和灵感,扎进城市的时空缝隙里,在各类奇奇怪怪的地方和时间点进入写作状态。在不舒适的环境中写稿,是很常见的事,在地铁上、开会中、户外团建时刻……这都不算最痛苦的。对于我来说,最痛苦的写稿状态是明明在一个最快乐、最优美、最舒适的空间地点,却不能享受美景,还要继续写稿!

去年4月10日,本是我这一年中为数不多的愉悦时刻!跟几个朋友一起自驾去海岛玩。但是,我忘记了那天有一篇稿子的ddl!!等我想起的时候,已经坐在了去往珠海某海岛的渔船上了。当时,小编就给我发这一句话“稿子写完了吗?你的稿子今晚要发哦!”。我当场吓得“肝胆俱裂”,垂死从船中惊坐而起,然后打开平板,在渔船上乘风破浪地写稿,最后吐得七晕八素。到了岛上的酒店后,朋友们已经迫不及待换上泳装奔向大海了。而我,换上舒适的衣服,找了个面朝大海的位置,在如画美景中,痛苦码字。

不知道是不是长期拖稿有了经验,已经摸索出文评的小编催稿风格各有不同。有一位小编对付我已经颇有经验,通常就是发各类土味温柔催稿表情包,类似于“你再不交稿恐怕活不过今晚”,但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为了对付小编,我也收藏了不少拖稿表情包,类似于“马上写完了,还差句号”(其实压根没开始动笔)!

其实有时候也不是故意要拖稿难为小编,是确实憋不出来,灵感枯竭,好不容易码了1000字,睡个午觉起来一看自己写的东西:“什么垃圾?”

新一年,希望本人多读些书、多走些路、才思泉涌、灵感爆棚,也希望文评小编对我再温柔一点。

残酷的现实:没有不拖稿的作者,也没有不骗人的编辑

作者 | 张文栋

我刚来的时候编辑让我写商稿,我说我不会,他说很简单的,换花样夸就行了,然后我就写了,结果下次催稿的时候他说,写商稿的时候我想着你,现在你也要帮帮我,当时感觉受到了巨大的人情负担。

另外,虽然个人患有重度拖延症,喜欢最后突击,但真的很怕别人催,之前有一次半夜领了个选题,选的是三至六天交稿的选项,准备先玩一天再写,结果编辑第二天上午跑来问我写完了吗,今晚可以发吗?今天七点之前可以交吗?素材库里没有存稿了,就等你这篇了。我当时肉眼可见地慌了起来,感觉被赋予了巨大的责任感,但是睡了一上午起来,一个字都没写。可是我想着可不能辜负这份信任啊,所以我明知今天写完也赶不及发,还是出于为第二天做准备的想法,抓紧在当天写完了交上了。结果,可能是因为编辑跟所有人都这么说,第二天素材库充盈,然后陆陆续续有其他稿子在上,这篇发的时候其实已经排到了好几天后。emm,我的内心感觉受到亿点点“伤害”。

残酷的现实:没有不拖稿的作者,也没有不骗人的编辑

作者 | 廖振敏

想起来有一次写稿,一直被ddl夺命催,然而那天的稿子刚好要发并且要修改,于是乎拼命改,好巧不巧晚上还有课,想着在上课前赶完,正准备吃饭又遇到一些内容要改,当下觉得饭都没那么香了。还好不是吃麻辣烫,我就在食堂饭桌上,打开电脑,开始码字改稿,以为一下就好的,结果这一下后食堂就剩我一个人了。

残酷的现实:没有不拖稿的作者,也没有不骗人的编辑

作者 | 黄艳如

我有一个神奇的体质,每次接到紧急改稿电话都在路上。有一次实在来不及了,我就在地铁上打开热点改稿(对了,热点这个黑科技我也是在剧组写稿的时候才get的),然后迎接邻座的大妈无比同情的目光,当下感觉自己打工人的打工魂在燃烧。

作者 | 范圆圆

在大年初一阖家团圆的欢乐日子里,我,一个拖延症患者,没有看春晚,没有打游戏,甚至没有吃一个砂糖橘,而是第三次打开文档与我的稿子面面相觑,边改边祈祷下一次顺利通过,同时我十分后悔写稿时的摸鱼行为,没有摸鱼,世界也许会更加美妙,希望下一次我没有机会发出这样的感慨。内心OS:衷心悔过,誓死不改(不是)

残酷的现实:没有不拖稿的作者,也没有不骗人的编辑

作者 | 圆圆点了点头

开年体验了一把催稿编辑的生活,其火大程度恨不得顺着网线爬去作者面前,对ta耳提面命一番,天底下的作者拖起稿来竟都是一个样儿,“已读不回”“头痛”“想喝酒/吃东西/看剧”“手太冷了”诸如此类的理由每天不见十个也有八个了。

然而,因为这个话题翻看了一下与编辑间的对话,发现自己最长的一次拖稿时间竟达两个周,装消失的次数也实在不少。甚至在第一次和主编去客户那内部审片时,我都踩着拖鞋“踢踢踏踏”地迟到了十分钟,等我到的时候,电影的开头都放完了,作者生涯堪称“劣迹斑斑”。我能按时产出,必须感谢文评编辑们的嘘寒问暖和时时鞭策,没有他们,我大概不会在凌晨6点码字(bushi),那些还不成形的想法也就没机会和各位读者见面了。

残酷的现实:没有不拖稿的作者,也没有不骗人的编辑

△编辑很可爱,而我很坏

绝对不“鸽”的好作者

作者 | 奥特慢

由于不是职业写手,要工作之余抽出时间写稿,所以时间不容易把握。

某冬日傍晚,那边要截稿,这边晚上有家宴,梳理完最后一遍,提交给编辑,然后驾车飞奔去饭店。还没坐定,编辑反馈回来修改意见,赶紧拿出本子修改。众人不解,说干啥呢这么忙,答曰写稿呢,编辑急用,你们先吃先喝。又问得多少稿费啊,让你这么投入,答曰这是钱的问题吗这是责任心问题云云。众人一片欢快的笑声。父亲倒没说啥,报我以白眼而已。修改完,过审,本子电量耗尽,配合得恰到好处。

在截稿前的几个小时里,整个人精神会高度集中,那种聚精会神的状态以及完成任务后的放松,其实让人有些上瘾,略微有点近似于踢完球又累又满足的感觉。

回想起来,为交稿而头疼的时候不少,但整个过程以这次最难忘而惊险。

残酷的现实:没有不拖稿的作者,也没有不骗人的编辑

△交稿时的状态和心情如图

作者 | Veronica“咖啡喝到醉,写稿自然会!”扪心自问,我不是写稿勤快的作者,还经常拖延,常常把几个ddl都拖到一起。甚至也有过直接放弃稿子的经历,可谓拖延+摆烂第一人了!但是感谢瑗瑗老师一直非常温柔!说是在催稿,其实并没有很严厉地催我们,都只是温柔地提醒时间要到了哦。

实际上,我的写作习惯不太好。总是觉得资料不够,就不肯下笔,就会一直拖延。其实好文章都是改出来的,先完成而后求完美,开始写了才会越写越好。所以我不控诉编辑老师催稿,我要感谢她们催我,不然我真的可以拖延到放弃。

残酷的现实:没有不拖稿的作者,也没有不骗人的编辑

作者 | 斯琴

第一次收到主编20min语音反馈的时候我正在外面和朋友玩,在听完反馈的当时,我的玻璃心就碎了一地,直接当场哭了出来。

朋友是一个比我经验更丰富的码字民工,对于我的玻璃心,朋友“训练有素”,反应敏捷,见状立马安慰我:“不哭不哭,他胡说,他乱讲,他不懂……”

我在原地挣扎半天,绝望地回答:“可是,他说得好像很有道理啊……”

朋友没忍住笑出来了,我没忍住哭得更大声了……

现在的我:

残酷的现实:没有不拖稿的作者,也没有不骗人的编辑

作者 | 安冬阳 一篇稿子大概3000字左右,有时想写很多,这也说说,那也说说,很多内容想呈现给读者,可是不能超字数太多啊,否则读者看着太累,而且写太多也容易跑题的。所以还是要合理控制一下表达欲的。每篇文章作者读者虽然只看到几千字,这些字背后可能还有作者更多想表达的吧,这或许就是阅读与写作的乐趣吧。

残酷的现实:没有不拖稿的作者,也没有不骗人的编辑

△这个表情包很适合赶稿的作者

作者 | 屈欣悦

其实生活中绝大多数的事情都没必要感到焦虑。这些事情中,有大部分的事情的ddl都是可以拖一拖的。你也会碰到一些情况,就是催你的人因为自己的ddl没有赶完,所以你的ddl理所当然被延迟了。再剩下的事情,是你焦虑也没有什么用的,所以更没有必要感到焦虑。

躺平是躺平者的通行证,激进是激进者的墓志铭。

残酷的现实:没有不拖稿的作者,也没有不骗人的编辑

△这个剧一般,而且我身后没人,才激进一下。

欢迎订阅关注微信公众号 文化产业评论(ID:whcypl )

行业窗口与顶尖新媒体【文化产业评论】已运维3000多期(持续8年有余,跨越3000多天),推送文化、旅游、体育领域专业优质文章7000多篇。【文化产业评论】始终秉承权威、专业、准确、及时、实用的特点,聚焦文化、旅游、体育等行业前沿动态、发展思考,直面新时代行业发展重大问题,融汇行业内外精英的观察和理解,得到了全国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公务员、企事业单位负责人、精英从业者的高度关注与大力支持,亦架设起沟通各方的畅通渠道,是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文化和旅游部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国家电影局、国家新闻出版署、国家文物局、国家体育总局等有关部门,各地市政府,以及全国各文化、旅游、体育企业的重要助手。欢迎订阅关注!

继续阅读